語文課標學習體會
語文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力。學習興趣的激發對於學生的語文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我受到的啟示很大。新課改是一項綜合性改革,在語文學科中實施新課標,進行課改,不論是思想觀念,還是具體操作層面上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轉變。與過去的教學大綱相比,新課標緻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強調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更注重語文課的人文性,注重語文學科的文化內涵。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覺得須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轉變:
1、樹立新型的教學觀、課程觀
教學是師生合作、探究的過程,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學的根本方法。教學中,應重視語感、發展語感,讓學生有話說、放心說、開心地說、有時間說,應以討論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去說,而不是加以限制,要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而不是簡單地回答問題;應關注師生互動,尤其是學生的動,不是一二個或淺層次的回答,而是大多數學生的深層次的思維的動,並應鼓勵學生大膽地討論,對於答案,求同的時候,更要求異,不可強求統一標準;應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應經常性地開展活動,努力實現學科的三維目標。
2、樹立全面的學生觀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是獨特的人,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不能只關心“優等生”,冷落“後進生”,而是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後進生”身上也有特長,問題是老師能不能發現這些學生的特長,並指導他們發揮特長,逐步成才。總之,學生是有情感的、有潛能的、有個性的、獨立發展的人,而不是被管的、不懂事的、任意擺佈的人。老師是學生的夥伴,師生是平等的,老師應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生。
3、樹立現代的教師觀
要搞好素質教育,教師要樹立現代的教師觀。首先更要重視改善師生關係。因為教師的勞動最終是要通過學生體現出來,而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如果與教師有一定的隔閡,或者配合的不好,其主動性不能得到充分發揮,那麼他學習的效果一定不會太好。因此樹立現代教師觀,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教師的職責,是任何一名教師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和保證。民主和諧,是師生關係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揚民主作風,要經常徵求學生的意見;一些班團活動、文體活動,要讓學生自己設計組織,多給他們一些展示自己價值的機會,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同時,我們要注意在教學中注意師生之間的平等合作關係,他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必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只有擯棄過時的師生觀,樹立新型的師生觀,才能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4、樹立科學的評價觀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語文課程評價應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應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重功能,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正確的評價觀需要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評價立足於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上。新課標對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只責怪學生。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熱情、存在問題、學習效果,教師都要做出有效的評價,予以認可、鼓勵、給予希望,激勵奮進,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同時,評價主體要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要改變教師包辦評價的狀況,增加學生自評、互評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對於學習效果,教師應以激勵其更加努力為出發點。
我深知,實施新課程標準任重道遠。我將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篇二
這段時間對新課標的學習,使我對語文教學的新要求,有了比較直觀的理解,也為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到終身受益的知識。那麼,什麼才對學生終身有益呢?除了聽說讀寫、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質和素養應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於生活的表層領域,不為技術經驗或工具理性拘檢、束縛,進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應答世界,表現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層結構,是個體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初中語文教學應當有這樣的文化追求,應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底蘊!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與其他學科有著本質區別的地方。如果對一篇文章的解讀把“工具性”無限制的放大,那勢必上成了自然科學,抹煞了語文文字的深刻內涵,摒棄了優秀文化對學生的薰陶感染,再也談不上提高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尤其是文言文教學,有些老師存在這種情況,結果造成了學生厭學,語文課堂索然無味。相反,如果單單著眼於“人文性”,只注意分析作品裡的思想情感,而不顧語言文字運用的方法技巧,只注重文字內容對學生的影響,那又上成了思想品德課,丟棄了“語文課程也是實踐性課程”這一基本理念。
語文課,必須上出語文味來!它要培養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發展,培養學生提高人文素養這方面的價值,當然它也要讓學生在語文課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如閱讀教學中,不光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方法技巧,而且思想情感態度也應在這個過程中發生潛移默化的演變。4月9日至13日,我們萊州市舉行了語文優質課複賽,選手們分別講授了散文、詩歌、文言文三種不同的文體,教研員劉東方老師一直對評委和選手強調,無論哪一種文體,都必須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既要讓學生思想情感受到薰陶感染,又要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這種對教師的引領、導向,是完全順應新課標的精神的。同時,她也從新課標出發,指導老師們鼓勵學生自主閱讀、鼓勵他們自由表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教師只是適時的點撥引導,通過合作學習解決閱讀中的問題。這樣的課堂無疑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在本次比賽中,湧現出了大量的優秀課例。凡是聽過課的語文老師都說,這屆語文優質課評比是最有語文味的。
只要我們領悟了新課標的內涵、精髓、實質,然後在課堂中堅定不移的貫徹實施,那我們的語文課一定會上出語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