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歷史地位
元朝 ***1271年-1368年***全稱大元或大蒙古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也是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的全國性王朝。元朝由元世祖]忽必烈於1271年所建,國號大元,同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76年滅南宋,1279年統一全中國。下面說一下。
“乾哉大元”,據說元世祖忽必烈當時就因看到了《周易》中的這句話而將自己建立的政權定名為“元”的,如果這屬實的話,則說明了忽必烈在重視接受漢族文化的同時,他本人也很迷信,“君權神授”的思想成為歷代帝王最樂於接受的命題之一。然而以後的歷史告訴我們,“大元”並沒有象忽必烈事先設計的那樣“與天同壽”,11帝97年的中原統治,使後人毫不猶豫地將其歸入“短命王朝”行列。但是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大元”在它短暫的97年生命歷程中給中國歷史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此想就這點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文化上:
元代在繼承前代文化的基礎上,由於國際文化的大交流,它大統一為文化發達提供保障。經濟發展為文人安心從事文化活動提供條件。“相容幷包”的相對自由、寬鬆的學術空氣促成了元代文化的繁榮與進步。元文化成了我國封建文化繼漢唐以來的第三個文化高峰。
當然,我們在肯定元代對中國歷史作出貢獻的同時,始終不能忘卻,遊牧民族對農業民族的征服,必然會對農業民族造成許多不利的影響,對封建經濟起到一定的破壞作用。
政治上:
蒙古軍隊在統一戰爭中,即採用分而治之的辦法控制被征服民族。元建國之初為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維護蒙古貴族的特權,採取了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將全國人分為四等,分別在政治、經濟、法律、科舉等方面區別對待,構成了人為的民族等級。以致造成民族、階級矛盾十分尖銳。這種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做法,成為元帝國短命的重要因素,社會正常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經濟上:
蒙古族在經濟發展中的落後因素造成了元帝國生產關係某些方面的落後。如;蒙古軍隊在統一戰爭中,在已佔領的土地上,退耕還牧,造成了農業生產的極大破壞.元朝建立後,又在農業、手工業生產中大量奴役驅口進行勞動。這種奴隸制的殘餘形態與中原長期以來的封建生產關係是格格不入的。然而它竟一直與元帝國相始終,最終阻礙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再如:元代官辦手工業中實行工匠和匠戶制度。重新加強了對手工工匠的人身依附關係,致使官辦手工業各部門生產效率極低且質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