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莫高窟教案

  對於語文教師來說,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在課前做教學教案!為此,下面小編整理了教科版,歡迎大家的閱讀!

  教科版

  教學要求: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威風凜凜”、“栩栩如生”、“舉世聞名”、“結晶”等詞語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力目標: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段落。背誦二、三段。

  情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學生熱愛我國燦爛民族文化。

  重點難點:

  1. 學會隨文識字同,學會本課的生字。

  2. 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體會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 掌握本課生字的正確發音和規範書寫。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容;感知文章結構。

  重點難點:學會隨文識字同,學會本課的生字。

  教具準備:本課生字、詞語卡片,中國地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談話解題: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無數燦爛的藝術瑰寶吸引著中外遊人。其中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河南省的龍門石窟、山西省的雲崗石窟,被譽為我國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今天,我們將走進敦煌去一睹莫高窟迷人的風采。***板書:14.莫高窟***

  2.***放有關莫高窟的音像資料***簡單介紹:在鳴沙山壁上密密層層地鑿了近500個洞窟,每個洞窟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豔麗多姿的壁畫。

  3.引發學生思考:欣賞了莫高窟,你想到了什麼?***讓學生暢談感受***教師相機小結並過渡。

  二、自主識字,瞭解大意。

  1.自由輕聲讀課文,勾畫出本課不認識的生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詞,試著把課文讀通順。

  2.默讀課文,思考:

  ***1***這篇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敦煌莫高窟?

  ***2***作者是怎樣評價莫高窟的?

  三、師生互動,檢查情況。

  1.認讀詞語,師生正音,提示學生注意音難字難和形難字。

  2.指名朗讀課文,要求:正確、通順、流利。師生評議。

  3.對於思考題你有什麼見解?組內交流,指名學生彙報交流情況,師相機板書:明珠 智慧結晶 藝術寶庫

  四、略讀一、四段,感知文章結構。

  1.齊讀第一段,勾出這一段的中心句。讀中心句並思考:你認為這一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總結全文***

  2.再讀一段,想想還讀懂了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默讀最後一段用“△”標出最能體現莫高窟地理位置的詞,你怎樣理解?我國除了莫高窟還有什麼是“舉世聞名”的?

  4.讓學生思考、討論文章結構,老師相機補充。

  五、佈置作業。

  1.書寫生字、詞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複習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二、三段。

  3. 感受藝術的美妙,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

  重點難點:

  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體會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

  教具準備:有關莫高窟的圖片和音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認讀生字,書寫生字,學生之間互評。

  2.你讀懂了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

  二、抓住重點,體會情感。

  1.教師談話:我們瞭解到課文主要抓住了“彩塑”和“壁畫”兩部分來具體描寫迷人的莫高窟。首先讓我們去欣賞莫高窟的彩塑。

  ***1***齊讀課文第二段,這裡向我們介紹了幾尊彩塑?

  ***2***出示圖片***欣賞慈眉善目的菩薩、威風凜凜的天王、強壯勇猛的力士***。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為什麼?

  ***3***學生感情朗讀。

  2.教師談話:莫高窟不僅有栩栩如生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巨集偉瑰麗的壁畫,讓我們走進壁畫長廊,去欣賞欣賞吧!

  ***1***出示“飛天圖”及資料卡,讓學生欣賞並瞭解。教師講述:在所有壁畫中最引人注目的上那成百上千的飛天壁畫。

  ***2***引導學生朗讀飛天壁畫這一部分,想象的景象。

  ***3***那栩栩如生的彩塑和這巨集偉瑰麗的壁畫在那科學不發達的古代是怎樣建造雕刻而成的呢?請結合課文內容,想象當時的情景。師相機引導學生感悟莫高窟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4***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為作者在文章的字裡行間流露了怎樣的情感?***對藝術、對人民的讚歎***感情朗讀二、三段。

  三、感情讀文,感悟中心。

  1.用“_____”畫出你認為美的句子,用“…”勾畫出好的詞,用“△”標出精彩的段,自己反覆讀一讀,體會體會。

  2.莫高窟,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莫高窟,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莫高窟,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些,你感悟到了嗎?把你的感悟講給大家聽聽。

  四、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學生交流蒐集的資料,更廣泛地瞭解石窟藝術。

  3.摘抄好詞、好句、好段。

  五、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第二、三段。

  板書設計:

  簡介所處的位置和環境 藝術寶庫

  莫高窟 彩塑——神態各異 勞動人民

  壁畫——巨集偉瑰麗 智慧結晶

  教科版四年級上冊語文莫高窟教學反思

  一、抓規律性語文,入“意”入“言”

  閱讀教學中,我們要自覺地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文字情境中,在“言意兼得”的閱讀過程中,適時且適度地把一些有“規律”的語言點到、點破、點透。有時候要點到為止,有時候要點破明瞭,有時甚至要達到點透運用的程度。

  學習《莫高窟》課文時緊抓 “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巨集偉瑰麗的壁畫。”這句話。

  師:請同學們開啟課文,聯絡全文看一看,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是個什麼句子?這個過渡句承上的部分是——;啟下的部分是——。

  師:可見,課文前面部分寫的就是彩塑。彩塑的特點——精妙絕倫。***板書:精妙絕倫***接下來課文要寫的一定是壁畫,壁畫的特點是——巨集偉瑰麗。***板書:巨集偉瑰麗***

  師:那麼彩塑的精妙絕倫和壁畫的巨集偉瑰麗分別表現在哪兒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三自然段,畫出你感興趣的句子,寫一寫你的感受,最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

  師:***指板書***你覺得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畫”,哪一種更得作者鍾愛?

  師:再讀讀這句話,看看句中是怎麼比較“彩塑”和“壁畫”的?

  師:“不光……而且……”這個關聯詞就是表示意思更進一層的,它更強調的是後面這一層意思。我們在讀的時候,也要注意強調後者。

  上述教學指導,我緊緊扣住文字中帶“規律性”的語言現象,引導學生經歷了一次“言意兼得”的閱讀歷程。這段話中“規律性”的語言現象主要是:一、過渡句 “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巨集偉瑰麗的壁畫。” 承上啟下,結構清晰。二、關鍵詞“精妙絕倫”、“巨集偉瑰麗”承接前後文,內容豐富。三、關聯詞“不光……而且……”的解讀,從文字的感性體悟,到語義的理性揭示,水到渠成,點到為止。閱讀教學,就是要引導著學生在這些“規律性”的語言現象中,既“入乎其內”得意,又“出乎其外”得言。

  二、注意標點,再獲“言意”妙處

  文字豐富的情感往往不僅僅是文質兼美的語言文字,不同的標點符號,也有著豐富的內涵,巧妙地引導學生關注它們,不僅能披文入情,也能更深入地研究語言形式。

  學習《莫高窟》 “壁畫”這一段:

  師:同學們,壁畫內容講完了,作者用的什麼標點符號?飛天呢?你對哪個標點感興趣?為什麼?

  師:既然飛天的優美動態還有更多,請同學們先美美誦讀文中飛天的優美姿態,再大膽想象,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式寫一寫飛天。出示:壁畫上的飛天,有的 , ;有的 , ……

  師:噢?同學們對彩塑的神態描述完後用句號有異議?你認為用什麼標點?那你還能仿造課文的寫法,用“有……有……還有……”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彩塑神情或樣貌或動態嗎?

  課堂上,引導學生從標點探究,想象說話,質疑課本,發現這裡的言語表達也可從標點中體會如此妙趣,給學生帶來一番別樣的言語體驗,語文課的情趣味道於此就能得到更濃的詮釋。

  三、觸動“矛盾、發現”,進行言意兼得

  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感悟語言的過程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表達的基本方法時,老師要善於發現其間的矛盾處,引導學生說服你,學生會很感興趣,以能說服老師,質疑課本而自豪。

  例如學習了《莫高窟》的藏經洞後:

  師:這麼多的珍寶被掠奪了,同學們,敦煌的莫高窟還能稱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嗎?

  生:莫高窟雖然經過千百年自然和人為的破壞,但它仍是世界上現有規模最大的、儲存最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人類藝術的殿堂”。

  生齊讀: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

  師: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自豪地說——

  生***齊讀***: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裡的————智慧的結晶。

  師:這句話與“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分別在課文的哪兒?意思重複嗎?為什麼如此安排?

  師:看看其他段落,你還發現了什麼?

  學生在文字矛盾的激烈討論中,結合課外知識,自然而然地走進藝術寶庫,又一次回觀了課文,又一次觀賞、品味、享受藝術的無窮魅力,深得我國悠久的燦爛文化,為祖國的輝煌藝術成就讚歎不已。“莫高窟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裡的————智慧的結晶。”讀得深情、讀得激昂。

  而對這兩句總結性語句的安排,學生的詮釋緊扣文字,詮釋得透徹、靈動。“明珠”詮釋結合莫高窟的地理位置,處於“絲綢之路”上,位於廣闊的沙漠地帶;結合莫高窟輝煌的藝術成就。而“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這裡的————智慧的結晶。”重點放於總結上文,點明中心的作用上。

  其他段落的發現,學生緊緊抓住文字的語言形式,如文字的段落結構特點;“四字詞”的妙用;排比句的節奏韻律之美等等,這些語言形式的發現,無疑給了學生學以致用提供了很好的基礎,所以——“練筆訓練:模仿“彩塑” “壁畫”和“藏經洞”的寫法,將家鄉的某處自然景物寫具體。”也就水到渠成!

  “言意兼得”是一種教學理念,它打破了一味追尋“意”的解讀平衡,構築起在文字語言文字叢林中走進走出,走一個來回的新解讀平衡。“言意兼得”也是一種教學策略,尋找言意兼得落腳點,設計言意兼得路線圖,展開言意兼得閱讀場,實現言意兼得最優效。追尋“言意兼得”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得知文字內容涵義,得見文字形式祕密,語文老師們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