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

藥材名稱:雀麥

名稱出處:《唐本草》

概況

異名:蘥、午星草(《綱目》),杜姥草(《外臺祕要》),野麥、野大麥、野小麥(《湖南藥物志》),野燕麥(江蘇),山大麥、瞌睡草、山稷子(山東)。

基源:為禾本科雀麥屬植物雀麥的全草。雀麥屬全世界有100餘種;中國有16種,入藥有4種。

原植物:雀麥Bromus japonicus Thunb.

歷史:《唐本草》載有:“雀麥在處有之,生故墟,野林下,葉似麥。”宋《本草衍義》雲:“雀麥,苗與麥同,但穗細長而疏。”《救荒本草》雲:“本草名燕麥,一名蘥,生於荒野而又細弱,結穗像麥穗,而極細小,每穗又作小叉穗,十數筒子,甚細小……。”《植物名實圖考》雲:“救荒本草圖說極晰,與燕麥異。”以上所述及所繪系本種。

形態:越年生。稈直立,高40~110cm。葉鞘緊密包稈,被柔毛;葉舌長1.3~2mm;葉片長5~30cm,寬3~10mm。兩面具柔毛。圓錐花序開展,向下彎垂,長達30cm,每節具3~7分枝;分枝細弱,每枝上部著生1~4小穗;小穗幼時圓筒狀,成熟後壓扁,長17~34mm,寬約5mm,有6~14小花;穎披針形,具膜質邊緣,第一穎長5~6mm,具3~5脈;第二穎長7~9mm,具7~9脈;外稃橢圓形,邊緣膜質,具7~9脈,頂端具二微小裂齒,其下約2mm處生芒;芒長5~10mm;內稃較窄,短於外稃,脊上疏生刺毛;花葯長1~1.5(2)mm。穎果壓扁,長約7mm,花果期5~7月。(圖見《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273頁.圖221)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荒野、道旁。分佈於中國長江、黃河流域。日本、朝鮮、歐洲也有。

化學性質

含蛋白質、纖維、碳水化合物。

參考文獻

CA 1984;101:167240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