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常春藤葉》的優秀教案及反思

《最後的常春藤葉》的優秀教案及反思

  【 教案 】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把握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徵,瞭解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學習小說巧妙的構思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人與人之間相濡以沫的友情,培養學生積極昂揚的生命態度。

  教學重點:

  學習小說巧妙的構思技巧。

  教學難點:

  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景知識介紹

  1、匯入:

  我們初中曾經學習過《我的叔叔于勒》,其作者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的莫泊桑(此處先讓學生思考回答)。另外兩位短篇小說大師分別是美國的歐·亨利、俄國的契訶夫。

  (介紹三位短篇小說大師的代表作)

  法——莫泊桑——《羊脂球》、《項鍊》、《我的叔叔于勒》

  俄——契訶夫——《套中人》、《變色龍》、《哀傷》

  美——歐·亨利——《警察與讚美詩》、《麥琪的禮物》、《最後的常春藤葉》

  2、介紹作家作品

  歐·亨利,美國短篇小說家。出生於一個貧窮的醫生家裡。歐·亨利一生窮困潦倒,十餘年中創作了三百多篇小說。主要表現社會下層人物的生活狀態,同情小市民,憎恨壓迫者。他的小說完全以情節取勝,巧妙的構思,複雜的情節和意外的結局,加強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劇效果。被譽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的創始人。

  “歐·亨利式的結尾”——在故事情節發展過程中作些鋪墊,埋下伏筆,結尾時峰迴路轉,豁然開朗,出現始料未及的結局,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構思的巧妙令人讚歎。

  二、體驗分析文字

  1、學生通讀全文,簡要概括故事情節,體驗小說“歐·亨利式的結尾”。

  瓊珊因生肺炎而對失去活下去的信心,等待最後一片常春藤葉落去然後隨它而去,好友蘇艾給與了她無微不至的照顧。鄰居畫家老貝爾曼在風雨交加的夜晚為瓊珊在牆上畫了一棵常春藤,而瓊珊因此恢復了生活的信心。老貝爾曼卻染上肺炎死去。

  2、小說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個情節?為什麼?

  是小說的結區域性分。因為這一部分寫到蘇艾的揭迷:老貝爾曼的死,換來了最後一片葉子這幅他終生追求的傑作,也正是這幅傑作喚醒了瓊珊生的信念。

  3、這樣的結尾合乎情理嗎?前文中有哪些鋪墊?

  (1) 為什麼最後的常春藤葉能挽救瓊珊的生命?

  (2) 為什麼會是貝爾曼來畫這最後一片葉子?

  明確:

  ( 1 )如果說貝爾曼是那堵鬆動殘缺的磚牆,那麼瓊珊就像依附在上面的藤枝;如果說貝爾曼是那株極老極老的常春藤,那麼瓊珊就是那藤上的一片葉子。哀莫大於心死。把最後的一片藤葉作為一絲與世界的微弱牽連,作為放棄生命的理由。貝爾曼畫的常春藤葉慰藉了這個寂寞的心靈,她沒有理由再逃避,沒有理由讓自己本應年輕而旺盛的生命衰頹下去,“不知是怎麼鬼使神差的,那片葉子老掉不下來,可見我原來心緒不好。想死是罪過。”

  ( 2 )鋪墊:“認為自己是保護樓上兩個青年藝術家的看家兇狗。”“他們擔心的瞥著窗外的常春藤。”心地善良:“可憐的小瓊珊小姐”“願意替你效勞” 蘇艾早已知曉但故意保密,當瓊珊脫離危險,不寄希望於葉片,蘇艾告訴她“你不覺得納悶,它為什麼在風中不飄動嗎?”

  4、貝爾曼畫常春藤葉本應是小說的重要情節,作者卻沒有實寫,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

  結尾處向讀者簡單透露了貝爾曼畫藤葉而死的事實,但對他的具體行為卻不著一筆,在情節結構中留下了一大塊空白。使得小說產生出乎意料的效果,也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風雨交加的夜晚,用自己的心靈去想象再造)

  三、鑑賞人物形象

  1 、討論小說主人公是誰?為什麼?

  從全文看,貝爾曼是作者所要竭力讚美、謳歌的人物,是小說真正的主人公。因為,作者所要表現的底層人之間的'真誠友愛,靈魂的高尚這一主題是由貝爾曼體現出的。只是,前文中沒有用太多筆墨,而且始終是作為普通人來刻畫的。這也正體現了“歐·亨利式的結尾”的特徵。

  2 、討論主人公——貝爾曼的形象。

  要求:圈劃描寫貝爾曼的語句,理解小人物的平凡與偉大。

  前文寫他邋遢,喝酒過量,脾氣暴躁,嘮叨,說大話。但他的不凡舉動表現了貝爾曼平凡、普通的外觀下所深藏的熱愛他人,富於同情心和自我犧牲精神的美好心靈。他用生命換來的傑作,實現了他一生的夙願。(先抑後揚)

  “鋸齒型邊緣已經枯黃”的最後一片藤葉卻“頑強的掛在離地面二十英尺高的一根枝上”。這不只是一片藤葉,它是老貝爾曼不死的生命的結晶,是苦難的世上窮人之間的一絲溫情。貝爾曼沒有死,他的靈魂,他的希望,他整個生命之光全集結在這片葉子上了。這最後的一片葉子,這悽風苦雨中的葉子,也是貝爾曼顛沛流離坎坷一生的最後一個亮點。

  四、品讀歐亨利式的語言(找出例句品讀)

  例句 1 :“到了 11 月,一個冷酷無情、肉眼看不見、醫生管他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藝術區裡潛躡著,用他的冰冷的手指這兒碰碰那兒摸摸。”

  例句 2 :“每逢我的病人開始盤算有多少輛馬車送他出殯的時候,我就得把醫藥的治療力量減去百分之五十。要是你能使她對冬季大衣的袖子式樣發生興趣,提出一個問題,我就可以保證,她恢復的機會準能從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

  作者用幽默、誇張、諷刺、比喻的語言,渲染悲劇的喜劇色彩,讓讀者在幽默的描寫中領悟內在莊嚴的思想感情,在生動活潑中給人啟迪。

  五、作業佈置

  1、發揮想象,補寫作者隱去的那段畫家老貝爾曼畫常春藤葉的情節。

  範文:寒雨夾著雪花落個不停,貝爾曼哆嗦著蹬上了搖晃著的長梯,一邊用手搪著調色盤好讓雨水不濺到新調的綠顏色中去,一邊用乾布在牆上擦出一塊乾燥的地方,好讓畫上去的顏料不散開來,雪落在他的身上融化了,冰冷的水透入了衣服中,又溼又冷,但他卻顧不了這麼多,一片翠綠的常春藤葉畫好了,他細細地端詳了一會兒,最後他又擠了些黃色的顏料到調色盤中用畫筆把兩種顏料和在一起,抹在葉子的邊緣,這回他僵硬地笑了笑,帶著一份滿足,顫抖著下了長梯。 ——高一(五)班 繆易雯

  2、拓展閱讀《麥琪的禮物》,隱去結尾,為它續寫結尾。體會“歐亨利式結尾”的精妙。

  【 教學反思 】

  《最後的常春藤葉》是篇小說,小說是透過故事情節來塑造人物形象的。我抓住歐·亨利小說情節設計出人意料,扣人心絃的特點,設計問題,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小說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個情節?給你印象最深,觸動最大的是哪個人物?全文以什麼來貫穿始終?最後的常春藤葉為什麼能挽救瓊斯的生命?為什麼說最後的常春藤葉是貝爾曼的傑作?貝爾曼身上閃爍著怎樣的人性光芒?從情節結構的梳理到人物形象的分析,最後過渡到思想意義的討論——讚美平凡人之間相濡以默的友情,讚美人性的美好。正因為人性的善良,世界的美好,才讓我們對生充滿了眷戀。在教育學生珍愛生命的同時, 要激勵他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堅定信念,活出風格,實現個人價值。這個世界因為你的存在而更加精彩,這才是體現生命價值的最好方式。 《最後的常春藤葉》中那片不肯凋零的綠葉,那是生命的綠葉。讓我們永遠記住的那一抹綠色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