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葉鼠刺

藥材名稱:雪裡見

名稱出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概況

異名:野包穀(貴州、雲南),大半夏(雲南),獨角蓮、麻醉藥、大麻藥(廣西)。

基源:為天南星科天南星屬植物雪裡見的根莖。天南星屬約150種,中國有82種。

原植物:雪裡見Arisaema rhizomatum C.E.C.Fischer

形態:根莖橫臥,具節,節上生長達10cm的圓柱形根。鱗葉2~3,披針形。葉2,葉柄纖細,下部1/2~1/3具鞘,具紫色或白色斑點;葉片鳥足狀分裂,裂片5,背面常具紫色斑塊。花序柄短於葉柄,長5~21cm。佛焰苞具暗紫色或黑色斑點,管部圓柱形,喉部敘截形,略外卷,不具耳;簷部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肉穗花序單性,雄花序長2~2.5cm;雌花序狹圓錐形,長1.5~2cm;附屬器稍伸出喉外,具細柄。雄花較疏,下部的具柄,上部的無柄,花葯2~3,縱裂。雌花密集,子房近球形,花柱明顯,柱頭小,近盾狀。漿果倒卵形,內有倒卵形種子1枚。花期8~11月,果1~2月成熟。(圖見《中國植物誌》.第13卷.第2分冊.167頁.圖版32∶1~3)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650~2800(~3200)m的常綠闊葉林和苔蘚林下。分佈於雲南、四川和西藏。

藥性

性味:辛,溫,有毒。

功效:解毒止痛,祛風除溼。

主治:無名腫痛。《新華本草綱要》:“用於無名腫毒,勞傷疼痛,風溼麻木,肺癌,雲翳。”

用法用量:內服:塊莖3g,泡酒120g。外用:搗爛,敷患處。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貴州草藥》:“治風溼麻木:雪裡見、草烏各30g,瓜子金、天南星各15g,莽草葉6g。共搗絨,加酒120g,蜂蜜30g,浸泡3天后,用七星針蘸藥汁,在患部輕刺。”

單方應用:①《湖北中草藥志》:“治外傷出血,癰疽疔毒:雪裡見適量,研末,撒敷患處。” ②《貴州草藥》:“治無名腫毒:雪裡見適量。搗絨敷患處。” ③《貴州草藥》:“治勞傷疼痛:雪裡見3g。泡酒120g,每次服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