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選

[拼音]:huanyangyiwan

[英文]:ethylene oxide

又名氧化乙烯,是乙烯系重要產品之一。在以乙烯為原料的產品中,其產量僅次於聚乙烯。沸點 10.4℃,可溶於水,在空氣中的爆炸極限為3%~100%(體積)。

沿革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在工業上實現了由乙烯、氯氣和水反應生成2-氯乙醇,再由2-氯乙醇與鹼液反應制得環氧乙烷的方法(即氯醇法)。此法被各國相繼採用,在一段時期內曾是唯一的工業生產方法。

1937年,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開發了由空氣與乙烯反應直接製得環氧乙烷的方法(即氧化法)。此後,傳統的氯醇法逐漸為氧化法所取代。1958年,美國殼牌公司又以氧氣代替空氣與乙烯反應直接制環氧乙烷。1983年,世界生產能力已超過8Mt。

生產方法

有氯醇法和氧化法兩種:

氯醇法

分兩步,第一步是將乙烯和氯氣通入水中反應,生成2-氯乙醇:

C2H4+H2O+Cl2─→CH2ClCH2OH+HCl

2-氯乙醇水溶液濃度控制在6%~7%(質量)以下,溫度20~50℃。第二步是用鹼(通常為石灰乳)與2-氯乙醇反應,生成環氧乙烷:

石灰乳濃度約為10%(質量),用蒸汽直接加熱,並使生成的環氧乙烷儘快離開反應區,以避免生成副產物乙二醇。

氯醇法的優點是對乙烯的純度要求不高,缺點是消耗大量氯氣和石灰,並有腐蝕裝置和汙染環境問題。

氧化法

可分為空氣法和氧氣法兩種。前者以空氣為氧化劑;後者用濃度大於95%(體積)的氧氣作為氧化劑。此外,也有用富氧空氣為氧化劑的。

氧化法用載於α-Al2O3或碳化矽上的銀為催化劑(見金屬催化劑),一般銀含量約 15%,鈣鹽等為助催化劑。主反應為:

副反應主要是乙烯深度氧化或環氧乙烷進一步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為了減少和抑制深度氧化反應,載體比表面積宜小(小於1m2/g),並在氣相中加入幾個 ppm的1,2-二氯乙烷作為抑制劑。反應溫度通常為200~300℃,壓力1~3MPa。乙烯深度氧化的熱效應是主反應的 12倍,故乙烯單程轉化率控制在10%以下,以免溫度失控,導致催化劑燒結而失效(見催化劑壽命)。進反應器的乙烯濃度5%~40%(摩爾),氧5%~9%,其中空氣法接近上述濃度之下限,而氧氣法則接近上限。反應在列管式反應器內進行,管內徑為20~50mm,管內填充催化劑,管外通水或有機載熱體以移走熱量。環氧乙烷收率:空氣法為65%~75%(摩爾),氧氣法為70%~80%(摩爾)。

氧化法的工業生產流程分為反應、環氧乙烷回收及環氧乙烷精製三個部分。空氣法流程中有兩個反應器和兩個水洗塔以及回收廢氣餘熱的裝置,而氧氣法因惰性氣體量少,排出的廢氣也少,只需一個反應器和一個水吸收塔,但設有用熱碳酸鉀溶液吸收和解吸二氧化碳的系統(見圖)。環氧乙廳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2/323577.html' target='_blank' >櫚木疲娌酚猛靜煌歟綺酚糜諡埔葉際保靠山細擼躉加ν殉Ⅻ/p>

氧氣法用高濃度乙烯和氧,乙烯消耗定額低,如有廉價的氧供應,成本可比空氣法低。從世界總的趨勢看,氧氣法在氧化法中的比重逐年增加,並早已超過了空氣法。

安全

環氧乙烷及其原料乙烯在空氣中均極易爆炸。在生產過程中,反應原料的配比必須在爆炸極限以下,各處溫度也必須從防爆考慮,嚴格控制。此外,環氧乙烷容易自聚發熱,也會引起爆炸,故需控制其貯存溫度。

用途

環氧乙烷是石油化工中的重要產品, 主要用途是水合制乙二醇,佔環氧乙烷產量的50%~70%以上。因此,工業上常將兩者的生產安排在同一車間。環氧乙烷還大量用於製表面活性劑,約佔其產量的10%~20%。此外,還用於制乙二醇醚、乙醇胺。在醫藥方面,環氧乙烷還可用作滅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