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人

[拼音]:Xueji

《禮記》中的一篇。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關於學校道德教育的專論。成書於戰國末年至漢初之間。相傳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所作,西漢太學博士戴聖整理補充而成。是對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總結。

《學記》從 “化民成俗,其必由學” 的方針出發,把“大學”之教作為治國平天下的根本。提出學校的任務在於教人 “為長”、“為君” 之道,教師必須通過“辨志”、“樂群”等為內容的道德教育,使學生“安其學”、“親其師”、“樂其友”、“信其道”。為了實現這一教育宗旨,該書總結了一套教學相長、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相觀而善”和“長善救失”等原則和方法。它特別強調“豫”與“時”的原則,認為道德教育在於“禁於未發”,防患於未然,如果不能未雨綢繆,一旦染上惡習後再教育,就會“扦格而不勝”。同樣,學生接受教育也務必及時,否則就將“勤苦而難成”。

《學記》體現了儒家立足道德教育、實現治國平天下的政治要求,反映了道德教育中一些帶有規律性的問題,具有樸素的唯物論與辯證法因素,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積極影響。

參考文章

第一養生學記事養生學(下)保健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