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磁鐵》(精選6篇)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磁鐵》,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1

  活動目標:

  1、透過操作活動,讓幼兒初步瞭解磁鐵能吸鐵的特性。

  2、激發幼兒對磁鐵吸鐵現象的探索興趣,發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在活動中能初步瞭解磁鐵的基本特性,知道磁鐵在生活中的用途。

  4、在探索中感受科學活動的樂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小籃子、一塊磁鐵;積木、積塑、螺絲帽、鑰匙、回形針、硬幣、紙張、布條、茶杯等物品。

  2、帶有磁鐵的文具盒、書包等實物及一些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尋寶"匯入活動。

  1、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尋寶,但是去尋寶時我們小朋友都要帶上一樣東西才能尋到,我們看看我們要帶什麼東西進去?(教師出示磁鐵)。磁鐵有什麼用呢?人幼兒自由說說。

  2、現在小朋友們可以拿著磁鐵進去玩了?你們看看會發生什麼事?老師巡迴指導。師:小朋友看看為什麼磁鐵吸不住這個東西啊?幼:因為它是木頭的。師:朋友聰明,那你們看看磁鐵為什麼又不能吸住這個東西呢?幼:因為它是塑膠的師:小朋友,你們玩好了嗎?現在時間到了,你們去找個位子坐下來,老師請小朋友說一說剛才磁鐵都吸了什麼東西啊?幼:有釘子,有夾子,有瓶蓋,有別針。

  師:哇!磁鐵的本領可真大啊!磁鐵吸了這麼多東西?那你們看看磁鐵吸得東西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啊?幼:他們都是鐵做的。

  教師小結:原來磁鐵可以吸住鐵的東西。

  二、兒動手操作,發現磁鐵隔物吸鐵的特性

  師:現在老師再請你們來玩一個遊戲,現在每個小朋友一個人拿一個紙板,把磁鐵上面的東西拿下來放在紙板裡,你們再玩玩看會發生什麼事?師:小朋友,你們說說看為什麼這些東西在紙板上動起來啊?幼:因為紙板下面有磁鐵。

  老師小結:小朋友真聰明!告訴你們磁鐵還有一個秘密就是它還可以隔著物體吸鐵,但是這些物體不能太厚。

  三、創設情境,讓幼兒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用途

  1、剛才老師不小心把很多的別針掉進了這些沙子裡,你們能不能幫助老師想想辦法撿起來啊?但是用手撿太麻煩了,你們有沒有更好地辦法啊?師:剛才我們剛剛學過了一個磁鐵的特點,你們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鐵來把老師的別針撿起來啊!誰來試試?啊!原來真的可以啊!

  2、原來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給了我們這麼多的方便啊!那我們再來看看磁鐵還有什麼用處?教師出示鉛筆盒,揹包,磁性玩具和圖片引導幼兒觀看了解。

  四、活動結束

  剛才我們知道了磁鐵有這麼多的本領,回家後河爸爸媽媽再找一找磁鐵還有什麼本領好不好?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2

  教學目標:

  1、探索有關磁鐵的各種有趣現象。

  2、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幼兒透過自身的操作活動,發現並揭示磁鐵的“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的特性,建立有關磁性原理的粗淺概念。

  3、共享同伴的成果與快樂。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準備:

  老虎、兔子、磁鐵有兩級(老師操作的,幼兒操作的),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鉄製品,不是鐵製品)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出示背景圖,老虎和小兔)

  1、今天我老虎肚子餓,想找個動物來填肚子。咦,前面有隻兔子,“兔子等著瞧。”“老虎大哥求求你,別吃我。”“行,只要你回答出我的問題,就放過你。”這裡一堆米粒裡混入許多的小針,你能用最快的方法把米粒和小針分開嗎?小朋友們,你有什麼好辦法?快來幫幫小兔。

  2、請小朋友回答,然後辦法進行操作,比一比,誰的辦法快?(筷子、夾子、磁鐵、)

  3、小結:小朋友真聰明。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礦石,黑黑的,它有磁性,又能吸住鉄,所以就取名叫磁鐵。

  二、磁鐵的特性。

  1、磁鐵除了能吸住小針,還能吸住什麼東西?在你們的桌子上有許多的東西,用磁鐵試一試,看能吸住什麼,並用筆把它記錄下來,能吸住的打勾,不能吸住的打叉。

  2、幼兒操作,並記錄。

  3、講解

  4、小結:磁鐵能吸住鉄和含有鉄的東西。磁鐵的力量很大,隔著東西或者放在水裡,它還是能夠把含有鐵的東西吸起來。

  三、磁鐵的作用。

  1、現在磁鐵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你知道磁鐵有什麼用處嗎?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磁鐵?(磁懸浮列車,指南針,音響的揚聲器,以及電冰箱的門上的密封墊.甚至兒時奶奶用磁鐵將家裡縫縫補補用的針都吸在一起以免丟失~~~如冰箱的門、電鈴、電飯鍋、門吸、磁性黑板、磁懸浮列車等回答均可。用到磁鐵的地方很多:五金磁鐵玩具手袋磁鐵皮具磁鐵門吸磁鐵服裝磁鐵磁療磁鐵電子產品磁鐵電聲、電機磁鐵禮品盒磁鐵“)(垃圾處理場用大磁鐵分離出垃圾裡的廢鐵等金屬。)

  2、由於磁鐵有磁性,所以會干擾訊號,比如電視機,手機,千萬別把磁鐵和有磁性的東西放在一起。

  四、原理: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1、看來大家對磁鐵並不陌生。老虎也知道磁鐵的作用,給自己裝上了磁鐵,也悄悄給兔子裝上磁鐵,老虎我追我追,我追追追,兔子你逃你逃,你逃逃逃。哈哈,兔子我抓住你了。怎麼辦?你有什麼辦法能讓兔子用磁鐵逃走嗎?

  2、請你讓磁鐵和磁鐵在一起玩一玩,你發現了什麼?小結:磁鐵有兩邊,貼有同樣顏色的碰在一起就會馬上推開,不同顏色的碰在一起就會緊緊的連在一起。這是怎麼一回事?

  3、原來每塊磁鐵的兩邊都有著不同的磁性,我們分別把它們叫做南極,也用S表示;北極,就用N表示。(出示認識兩極)操作。小結:一樣磁性的碰在一起就會推開,不一樣磁性的碰在一起就會緊緊地連在一起。我們也可以說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4、現在誰能來幫助小兔呢?

  5、總結:小朋友真聰明,科學家費了很大的勁研究才發現:磁鐵能吸鉄,隔著物體也能吸住鉄,還知道“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重大發現,我們小朋友一節課就知道,太了不起。

  五、遊戲:我是快樂的磁鐵人

  1、現在讓我們每個人也來當一塊小磁鐵,一面貼上“S”,一面貼上“N”,玩一個快樂的磁鐵人。當音樂停,你的“S”必須與別人的“N”相吸,否則就會被老虎吃掉。

  2、遊戲2遍,結束。

  教學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幼兒樂於參與,積極發現。簡單而有平常的活動準備,又為幼兒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機會。簡單容易的記錄過程更適合幼兒的操作能力。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依據幼兒的需求設計了置疑、猜測、驗證、交流等各個環節,讓孩子們在每個環節中對磁鐵特性的瞭解層層深入,同時對記錄單和實驗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從而培養孩子樂於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提高孩子觀察、比較、發現等科學探究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首先我引導運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引導孩子發現磁鐵的特性,從而讓孩子瞭解磁鐵的“同性相吸,異性相斥”的特性。在科學活動中參插遊戲,並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對活動的興致加濃,而在有趣的遊戲情景中,幼兒也願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從而使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得到了發展。我們認為,整個活動的全過程,將“嘗試精神”滲透在了教育教學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練後講”的嘗試原則。讓幼兒在不斷嘗試,不斷探究,不斷髮現中學習知識,認識事物的現象。

  本次活動充分體現了分層遞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教學的環節比較分明,教學重點突出,時間分配得當。操作材料充足,在活動中教師言語只是一般的引導性語言,整個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

  本次活動存在的問題是,我在課前還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便於操作觀察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親自進行實驗探索,從而能更加引發孩子們的探索慾望。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於他們的談話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個別幼兒在嘗試活動中不夠大膽,模仿性強;有些幼兒在材料的使用上還有磕磕碰碰的現象,雖然老師多次提醒,但還是影響了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活動中有時還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今後,在教學活動中需注意這方面的指導。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3

  活動設計意圖:

  《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的學習在於激發探索興趣,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磁鐵具有磁性,能吸住鐵製品,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很多。本活動透過讓幼兒親自操作做實驗來感受磁鐵的磁性,激發參與科學探究的熱情。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集中觀察、感受磁鐵的磁性,初步建立科學概念;鐵製品能被吸引。

  2、學習透過預測、實驗的方法探索磁鐵的磁性;瞭解磁鐵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3、培養樂於探究的品質,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磁鐵;各種不同材質的材料(塑膠積木、回形針、小剪刀、鐵釘、布等);玩具車

  活動過程:

  1、匯入:魔術表演——把條形磁鐵裝扮成“魔棒”放在同樣裝有磁鐵的玩具車前,奇蹟發生了:小車可以隨“魔棒”前進或後退。

  師:小朋友想知道老師的“魔棒”是什麼做的嗎?我們一起看看它的廬山真面目——磁鐵,磁鐵為什麼能吸引或逼退小車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磁鐵的奧秘吧!

  2、認識各種形狀磁鐵,並請小朋友幫磁鐵起名字。

  出示長條狀、u形、圓形磁鐵,小朋友發揮想象起名字

  3、瞭解磁鐵有磁性,透過做實驗探索。

  教師準備裝有各種不同材質物品的托盤和兩個標有1號和2號的杯子。讓小朋友透過用磁鐵做實驗一一證明,能被吸起來的放1號杯,不能被吸起來的則放入2號杯子。

  (1)請2——3名幼兒上前面一手取磁鐵一手取托盤中的物品演示給大家看,並把實驗結果歸好類。

  (2)教師取一樣物品讓幼兒先猜測實驗結果是能被吸住還是不能被吸住?然後教師演示給小朋友看,證明實驗結果。

  (3)請小朋友手拿磁鐵在教室裡操作,找找教室裡能被吸起來的東西。

  小結:磁鐵有磁性,能吸起鐵製品。

  4、再次透過動手操作,初步瞭解磁鐵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

  (1)教師首先介紹磁鐵上有兩種顏色一端紅色,一端藍色,讓幼兒瞭解磁鐵有兩級:南極和北極。

  (2)請幼兒做實驗,親自感受:當兩個磁鐵的同極(兩個紅色端或者兩個藍色端)慢慢靠近時,兩磁鐵是相互推開對方,總會調轉方向的,而當異極相遇時,兩者是緊緊吸住對方的。

  小結:磁鐵的具有“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點。

  5、幼兒交流。磁鐵具有神奇的力量,在生活中小朋友見過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指南針、鉛筆盒……教師蒐集相關圖片透過多媒體演示給小朋友看,如:磁懸浮列車、冰箱門、手機等等。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4

  活動目標:

  1、瞭解磁鐵能吸住鐵製品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利用磁鐵的特性進行物品分類,主動將自己發現的與同伴交流。

  3、對研究磁鐵的秘密感興趣,體驗動手嘗試的快樂。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教具:老虎、兔子圖片各一、回形針、螺絲、紙、紐扣、磁鐵(每人一個)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森林裡的老虎大王肚子餓了,它來到草地裡找食物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以老虎的口吻講述)今天一天都沒有吃東西了,可把我給累壞了,我得去找找有沒有東西吃。

  (出示兔子)有隻兔子,這下可以飽餐一頓了!

  (演示教具)為什麼抓不住兔子?你看,老虎動兔子也動,老虎停兔子也停,兔子往後退,老虎居然也往後退。這是怎麼回事?

  小朋友,這裡面的秘密你知道嗎?

  小結:磁鐵的力量很大,隔著其他東西或者放在水裡它還是能夠把含鐵的物體吸起來。

  (二)認識磁鐵

  1、你見過的磁鐵是怎樣的?(黑黑的,有吸引力)

  2、現在就讓我們和磁鐵來玩遊戲吧!(每人兩塊磁鐵,請幼兒動手實踐操作,發現問題)

  3、你發現了什麼?

  (三)認識磁鐵能吸住鐵的特性

  1、磁鐵和磁鐵能吸在一起,那麼磁鐵還能吸住什麼東西呢?

  (幼兒自由操作,認識磁鐵的特性)

  2、玩一玩你的磁鐵,你發現它還能吸住什麼?

  (幼兒實驗證明)

  (四)一起說一說總結

  (五)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幼兒用磁鐵解決實際問題。

  遊戲情境:"今天早上老師準備的曲別針不小心掉到了雪花片框裡,請大家幫老師找一找曲別針。看誰找的又快又多"。組織幼兒分組自主遊戲,尋找曲別針。

  引導幼兒交流找到區別針的方法,多玩幾次。

  總結:"有的小朋友很聰明,他用磁鐵轉一下就吸住了很多的曲別針。"老師再次演示一下。加深對磁鐵用處的瞭解。

  (六)結束每個幼兒一塊磁鐵,在教室找到能吸的東西,進行展示。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5

  活動目標: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發現問題並大膽提出問題。

  2、透過動手操作實驗,幼兒初步瞭解磁鐵吸鐵的特性。

  3、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4、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5、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1、各種形式的磁鐵。

  2、回形針、鑰匙、紙片、雪花積木、硬幣、螺絲、塑膠玩具、圖釘等物品。

  3、記錄單。

  活動過程:

  1、教師在活動區投放材料:磁鐵、小鐵片、曲別針、積木、插塑,讓孩子們遊戲。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種有魔力的玩具,想玩嗎?教師出各種形狀的磁鐵,引導幼兒觀察磁鐵的形狀、顏色。並提出問題:想知道它有什麼魔力嗎?請小朋友把它放到玩具框裡試一試,玩一玩。

  2、幼兒在玩中發現問題——磁鐵上吸附了東西的現象。提出來問題:你發現了什麼?那麼磁鐵都能吸什麼?

  3、讓幼兒猜想結果,併為各組幼兒準備記錄單,讓幼兒把他們的猜想畫在記錄單中。

  4、幼兒按照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看看自己猜想的現象是否發生了?

  5、再次試驗、並填寫記錄單。

  6、幼兒把自己試驗的結果統計出來,得出結論:不能吸積木,只能吸鐵製品。(幼兒把自己的結論與大家交流分享)

  7、瞭解磁鐵的作用,教師出示沒有魚鉤(有磁鐵)的釣魚竿,示範釣魚,請小朋友想一想為什麼能釣上魚?動腦筋、想辦法。老奶奶縫衣服時,一不小心針掉在地上,老奶奶找來找去怎麼也找不到十分著急,請小朋友想辦法?

  8、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裡用到磁鐵(文具盒、錢夾、媽媽的包、冰箱門……)

  教學反思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主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新《綱要》科學領域的內容與要求中有這樣的表述:“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與探究慾望”、“透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突出了教師在幼兒探索中的引導作用,本次活動,我先引導孩子們觀看魔術表演,孩子們特別感興趣,同時我啟發孩子們猜測是什麼東西使紙上的東西動了起來,幾乎全部小朋友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只有張渝雅大聲說了下面有磁鐵。在指導孩子時,我發現很多孩子把積木、花布猜測為可以被磁鐵吸起來,還有很多小朋友把硬幣定為不能吸起來,經過試驗以後才發現積木和花布不能被磁鐵吸起來,硬幣可以被吸起來,並把自己所得到的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本次活動我為孩子們準備了很多的操作材料,孩子們在活動中探索了磁鐵的特性,同時知道了什麼東西可以被磁鐵吸起來,什麼東西部可以被磁鐵吸起來,嘗試了先猜測,再記錄和邊試驗邊記錄的方法,大部分的孩子學會了記錄,但是還是有個別孩子不知道如何記錄,在以後的活動中應該多引導孩子們學會記錄自己的試驗結果,還可以鼓勵他們去生活中和大自然尋找可以被磁鐵所吸引的東西。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磁鐵有磁性,能夠吸住鐵質的物品。

  2、實驗探索中學習並使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結果。

  3、喜歡動手操作,體驗實驗探索的樂趣。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試驗記錄單、磁鐵、針、釣魚鉤、木頭片、塑膠積木、鐵釘、筷子、吸管等試驗材料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

  情景匯入:淘氣的小明把針掉進了老師的魚缸,老師請你們幾個小朋友來幫忙……出示魚缸,讓幼兒觀察水中的針。

  1、出示道具,提要求:不能讓手碰到水,不能把水倒出來。

  2、出示試驗記錄單:說明介紹記錄單,然後讓幼兒一一猜測這些工具能否取出針,然後把自己的猜測用“√和ⅹ”的符號記錄。

  3、試驗環節,幼兒分別取對應工具進行操作,老師做記錄能取出用“√”記錄,不能取用“ⅹ”記錄。

  4、對比之前的猜測和試驗操作結果,討論:為什麼磁鐵可以吸出針呢?

  教師小結:介紹磁鐵是一種天然礦石,可以吸住鐵製品。

  第二部分:

  出示第二輪實驗的材料及實驗記錄單,請幼兒選一個記錄員,先進行大膽猜測並做記錄,然後幼兒一一嘗試試驗並做好記錄。對比實驗結果,進行討論磁鐵可吸住什麼?不可以吸住什麼?為什麼呢?

  教師小結:磁鐵在我們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好多家用電器及交通工具都會用到磁鐵。

  活動延伸:

  小朋友回家,和家人一起找找我們生活中什麼地方或者家裡的什麼電器會用到磁鐵,和家人也製作一個記錄表,明天來幼兒園和大家一起分享哦。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並不是把現成的科學結論告訴幼兒,而是使幼兒成為渴求瞭解世界的探索者和發現者。我們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提供豐富的材料,營造寬舒的心理環境,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讓幼兒在探究中驚異科學,在持久、深入地探究過程中建構科學經驗。《綱要》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所有的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為了讓幼兒認識磁鐵,我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實驗材料,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不進行直接的指導,而是強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作用中,去發現、思考、解決各種問題。當然在這次教學活動中出現的不足就是準備的磁鐵數量不夠充分。是極個別幼兒玩得不夠盡興,在今後教學中將會做得更完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