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精選6篇)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精選6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麼什麼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1

  《磁鐵的兩極》是繼《磁鐵的磁性》後的磁鐵單元的第二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磁鐵的磁性,知道磁鐵的兩極的磁性最強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磁鐵,發現磁鐵的兩極不但磁性最強,還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動也從原來的觀察磁鐵與其他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鐵與磁鐵間的相互作用。

  圍繞著這個目標,在課堂上我採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了學生的實驗時間,整堂課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嚴謹而有序地完成了三個觀察、實驗活動以及多次實驗的記錄,並透過整理發現了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規律,學生情緒飽滿,參與積極,人人動手,教學目標和研究目標都得以完成和實現。課後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我覺得在本堂課中有以下幾個方面較為成功。

  1 、精心設計環節,科學分配時間。

  本節課活動多,每個活動就算是最簡短也不能少於5 分鐘,何況學生在活動後還要整理事實、完成記錄,然後互相交流,才能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如果學生活動的時間不能保證,那麼活動就變成了過場,達不到效果。為了保證學生活動的時間,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注意把不是活動的環節儘量地簡單明瞭,不搞花架子。如在教學引入中我就從上一節課的學習開始,既複習了舊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課,時間很短,就那麼1-2 分鐘,而且節省了時間。

  2 、明確實驗要求,方法指導到位。

  在每次活動前我都會對學生的實驗、觀察活動進行指導,讓學生明白怎樣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明確每個人做什麼,使活動能有序而有效地開展,取得實效。如:在觀察轉動的磁鐵前,我邊演示邊告訴學生:小組內每人轉動磁鐵一次,等磁鐵停下時觀察它的方向和位置,並把每次每次的方向和位置用簡單的圖或文字記錄下來。最後看看記錄,你們有什麼發現。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實驗也反覆多次地進行了。同時學生明白了實驗的重點和要求及方法。當學生按老師的指導去做時,在3-5 分鐘內就有效完成了實驗,並一下子就發現磁鐵每次停下時都是指著同一個方向。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一些不盡人義,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有個別學生在課前透過閱讀等方式已經知道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規律。於是在沒有實驗前就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把記錄卡填好了,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把這個問題提出來,在教學中怎樣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怎樣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還有待研究。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2

  執教了教科版三下科學課《磁鐵的兩極》,覺得教學環節上比較清晰,但很多細節上還存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語言不夠貼近三年級的學生,在問題匯出部分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磁鐵有什麼性質?”。三年級的學生還不理解“性質”是什麼意思,以至於回答時都答不到點子上。語言組織上還有待加強。

  2、材料的發放問題。我是安排組長上來領材料的,但這節課有幾個實驗,組長頻繁的上來領,很浪費時間。但如果一開始就全部發放下去又怕學生亂玩,三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是比較差的。現在考慮後覺得可以把材料分好後用袋子密封起來,標好號,需要用時就取相應的袋子。這樣既節省時間又能防止學生亂拿。

  3、講解實驗方法時有點倉促,不夠清晰,導致有的小組操作時方法不準確。實驗前應提醒一下接觸過磁鐵的回形針已經被磁化了,不能再用於實驗。實驗時磁鐵最好能掛起來,而不是讓學生拿在手裡。

  4、沒有及時評價學生。評價應該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恰當的評價能保護、推動學生的積極性。遺憾的是這節課上我沒能把握好機會及時的評價學生。

  總之,對教學內容的選擇、組織不僅要體現“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還要遵從學生能力形成的基本規律,有機的建構一個有利於學生不斷深入探究的、有序的、可行的教學過程 。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3

  《磁鐵的兩極》這課是三年級下冊磁鐵單元的內容。本節環節很清晰,讓學生透過“預測——實驗——觀察記錄——交流研討——習題鞏固提升”,形成本節課的概念——條形磁鐵的`磁力中間最弱,兩端最強。

  教材使用條形磁鐵和回形針進行實驗。選擇條形磁鐵一個面上的5個點,根據吸引的回形針數的多少來判斷5個點磁力的強弱。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遇到了問題。

  問題一:實驗室磁力弱的條形磁鐵,兩極能吸住回形針,而中間吸不住。換了磁力強的條形磁鐵,這個磁鐵有很多小磁鐵組成,兩端磁力很強,只有磁極兩個點可以吸住回形針。

  問題二:一面上的5個點並不能代替6個面顯然不夠科學。

  所以我們選擇了磁力強的磁鐵,把磁鐵拆成小段,弱化磁力,選擇鐵粉代替回形針。鐵粉細小,在量足夠多的情況下,能夠直觀看出磁力的強弱。

  這是本節課的兩點,單本節課還有一些不足:

  1、任務單的設定還需更完善。

  本節課涉及到6個面磁力的觀察,但任務單上磁極的那兩個面還要考慮,怎樣讓學生看得懂,能容易記錄。

  2、全班交流環節,給學生更多的時間。

  在本節課的交流環節,學生展示了之後,原本我可以不說話,讓學生質疑、提問,但考慮到時間問題,就自行進行追問,這樣課堂上的時間可以省出一些,但學生的發展沒那麼多了。下次上課可以在某些細節上省出一些時間,讓學生的交流這塊更加從容。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4

  關於“怎樣測量磁鐵各部分磁力的大小”的實驗設計,學生的反應是我沒有預想到的,並沒有想到學生會對這一問題“束手就擒”,因此我當機立斷,透過引導學生觀看教科書的圖示,並進行引導“磁鐵能夠吸引鐵的力量叫磁力,那放過來我們可以透過什麼表示磁力大小?”雙管齊下,學生反應到可以透過掛回形針,以回形針的個數表示。學生由此認識我認為應該可以了,至於讓學生親自探究則存在一定問題,在準備實驗前我就發現,由於回形針被磁化後很難被一個個掛上,而如果直接任憑其一個個吸住,則又會出現問題,即中間部分的測量往往吸上幾個回形針後就會跑到磁極端了。

  其實說實話,就算是教師親自做這個實驗,總會因回形針被磁化而吸住,也是很難控制自如地將回形針一個一個掛上去,而且還得避免因為手的干擾碰到回形針意外掉落;再者當在中間部分掛回形針會遇到問題,由於回形針個數的增多,會往兩端移動,此時還必須不斷地將回形針移動到中間位置,很是艱難;最後由於正中位置一個回形針都不能吸住,學生會認為沒有磁力,參照了網上有些教師的設計,改用了鐵粉,可是預實驗時改用了大頭針甚至是鐵粉也不能吸住,因此對於最中間部分的磁力我並沒有多作單獨的處理講解,只是將重點落實在條形磁鐵兩端磁力強,中間弱。

  親歷科學探究固然是學生基本的科學學習方式,可是這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也應該進行取捨,對於本課研究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動我就認為採用教師的演示實驗,透過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明確實驗注意點即可,這樣在達到採集資料收集證據的同時也能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學會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而同樣的探究活動研究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則適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力求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自我操作自我發現。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5

  《磁鐵的兩極》是《磁鐵》單元的第三課。

  學生們在實際的實驗操作中,出現了兩個問題:

  1、實驗室的磁鐵磁力較弱,在做條形磁鐵和回形針實驗時,只有兩端吸住了回形針,中間部位沒有吸住。

  2、條形磁鐵吸鐵粉的實驗也不清楚,也是隻能看到兩端。

  學生們根據實驗現象,理所當然的認為磁鐵兩端有磁力,中部沒有磁力。

  為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在課前我特意準備了一根斷了得磁鐵,學生們也可以看到磁鐵的中部,再斷掉後是有磁力的。透過這個現象,學生們能更好的理解:磁鐵兩極磁力強,中部磁力弱。

  所以每節課在課前預做實驗真的很有必要。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6

  整節課上下來,我認為整個教學環節很流暢,在分點的時候,我讓班裡同學自己思考、討論,同學認為分成3個點比較好。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還是沒有把點分成5個,只好有我說出了5個點的位置。學生的科學素養還要進一步加強。

  實驗方法是由我透過多媒體直接出示的,但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有很多沒有按方法進行操作,看出學生對實驗方法沒有完全理解。對低年級學生來說這種出示實驗方法還不夠有效。我在巡視實驗時,有個小朋友告訴我,可以將五串回形針分別掛到磁鐵的五個點上,如果掉下來的,說明磁性弱,吸住了掉不下來的,說明磁性強。“他們對自己想法不敢肯定,所以沒有起來說,可是從理論上講,這樣的想法也是行得通的,也是可以得出中間弱,兩頭強這個特性的。

  後來下課了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其實孩子們與眾不同的想法肯定很多,而我在課上出示實驗方法時,為了教學的順利,並沒有問諸如”還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嗎?“這樣的問題,學生回答到了我想要的答案之後,就開始這行下一項的活動了, 有時我們為了得到一個答案而忽略學生,忽略學生中高高舉起的小手,時間長了,學生可能也就是沉醉於教師的平平淡淡。

  也許教師平時一句不經意的話會激發起孩子們主動探究的慾望,諸如 ”你這個想法真好,就是與眾不同。“”相信同學們對於你這樣的獨特想法肯定會刮目相看。“”真了不起,你這個發現讓老師也感到意外!“……看似平常的一句話想必會讓孩子們樂上好一陣子。次數多了,孩子們求異的思想會更深一些。有時候,當孩子們中沒有出現不同想法的時候,老師可能也要有意識地去幫學生創造機會,抓住一點可以激發的”苗頭“,啟發並幫助他表述想法,一次,兩次,孩子們也就有了相應的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