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磁鐵》(精選8篇)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磁鐵》(精選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磁鐵》,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磁鐵》 篇1

  活動目標: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發現問題並大膽提出問題。

  2、透過動手操作實驗,幼兒初步瞭解磁鐵吸鐵的特性。

  3、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

  1、各種形式的磁鐵。

  2、回形針、鑰匙、紙片、雪花積木、硬幣、螺絲、塑膠玩具、圖釘等物品。

  3、記錄單。

  活動過程:

  1、教師在活動區投放材料:磁鐵、小鐵片、曲別針、積木、插塑,讓孩子們遊戲。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種有魔力的玩具,想玩嗎?

  教師出各種形狀的磁鐵,引導幼兒觀察磁鐵的形狀、顏色。

  並提出問題:想知道它有什麼魔力嗎?請小朋友把它放到玩具框裡試一試,玩一玩。

  2、幼兒在玩中發現問題——磁鐵上吸附了東西的現象。

  提出來問題:你發現了什麼?那麼磁鐵都能吸什麼?

  3、讓幼兒猜想結果,併為各組幼兒準備記錄單,讓幼兒把他們的猜想畫在記錄單中。

  4、幼兒按照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看看自己猜想的現象是否發生了?

  5、再次試驗、並填寫記錄單。

  6、幼兒把自己試驗的結果統計出來,得出結論:不能吸積木,只能吸鐵製品。(幼兒把自己的結論與大家交流分享)

  7、瞭解磁鐵的作用。

  1)教師出示沒有魚鉤(有磁鐵)的釣魚竿,示範釣魚,請小朋友想一想為什麼能釣上魚?

  2)動腦筋、想辦法。

  老奶奶縫衣服時,一不小心針掉在地上,老奶奶找來找去怎麼也找不到十分著急,請小朋友想辦法?

  3)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裡用到磁鐵(文具盒、錢夾、媽媽的包、冰箱門……)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磁鐵》 篇2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科學小實驗活動,能大膽動手實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感知磁鐵吸鐵的現象,知道磁鐵能吸鐵。

  3、能大膽的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籃子裡有鐵釘、棉花、積木、塑膠玩具、氣球、剪刀、橡皮泥等,磁鐵單獨放。

  2、實物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疑引入

  1、師:“孩子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一個新的朋友——小雞豆豆,它告訴老師它有一個神奇的功能,不用膠水就可以跑到黑板上不掉下來,你知道為什麼嗎?”

  2、學生討論、思考。(原來豆豆身上有一個奇特的黑色的小東西,它的名字就叫磁鐵)

  3、“為什麼有了磁鐵就不會掉下來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索磁鐵的奧秘吧!”

  二、提出假設,猜測結果。

  1、請小朋友們找一找桌子上的磁鐵。

  2、認識桌面上的材料。

  3、教師提出假設:磁鐵能把籃子的東西都吸起來嗎?

  4、幼兒猜測結果,並說明原因。

  三、 動手實驗,驗證結果。

  1、幼兒動手實驗,驗證假設。

  提問:

  (1)請用磁鐵碰一碰每樣東西,看看剛才的猜測對不對。

  (2)你發現了什麼?

  (3)哪些東西吸起來了?哪些東西沒吸起來?

  2、教師引導學生驗證

  (1)教師出示實物卡片,請學生判斷,教師在黑板上記錄。

  (2)教師引導幼兒歸納小結磁鐵的作用 。(磁鐵能吸鐵)

  四、擴充套件認識經驗。

  1、教師出示實物卡片,幼兒判斷這些實物能被磁鐵吸起來嗎?

  2、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了磁鐵。

  3、遊戲:考考你。

  (1)一天,奶奶正在縫釦子,不小心把針掉在地上了,怎麼找也找不到,請你想一個又快又好的辦法幫奶奶找到針。

  (2)媽媽去買不鏽鋼的餐具,又怕買到鐵的,怎麼辦呢?請幫媽媽想辦法。

  五、活動延伸(遊戲:磁鐵)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磁鐵》 篇3

  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感知磁鐵有吸鐵的特性。

  2、激發對磁鐵吸鐵現象的探索興趣。

  3、學習按一定標準分類的方法。(是否能吸鐵的標準)

  重難點:

  1、重點:幼兒透過實驗知道磁鐵有吸鐵的特性並對吸鐵現象感興趣。

  2、難點:在銅鋁鐵製品中選擇可以被磁鐵吸的鐵。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磁鐵有初步的認識。

  2、物質準備:紙、積木、鑰匙、一元硬幣、回形針、釦子、小鈴鐺、鐵製易拉罐、鋁製易拉罐、磁鐵、小布快。

  活動過程:

  一、匯入:

  老師魔術表演,啟發小朋友猜一猜是什麼使紙上的東西動起來的?激發幼兒對磁鐵的興趣。

  二、基本:

  (一)透過對魔術的初步感知,猜測哪些物品可以被磁鐵吸住。

  教師準備每組一筐各種材質的物品,幼兒將自己猜測可以吸到的物品方到桌子上的盤子中。

  (二)透過操作,感知磁鐵吸鐵的特性。

  1、幼兒觀察自己選擇出來的的各種物品,用磁鐵吸一吸桌子上的物品,把可以吸起來在幼兒放在自己的桌子旁邊活著手裡。

  2、請幼兒將物品分成能被磁鐵吸起來的和不能被磁鐵吸附的兩堆。

  3、討論磁鐵能吸起和不能吸起的物品的原因。

  (三)透過遊戲進一步探索磁鐵吸鐵的特性。

  幼兒自由選擇魔術的方式進行魔術遊戲。

  三、結束

  1、遊戲結束,請小朋友將磁鐵,磁鐵可以吸住的物品,不可以吸住的物品分類放到小框中。

  2、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或家中探索那些物品是可以被磁鐵吸附的,明天與幼兒分享。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磁鐵》 篇4

  設計意圖: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幼兒接觸過磁鐵,並被神奇的磁鐵深深的吸引。讓幼兒產生無盡的遐想。使他們感到驚奇,產生疑問。透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親手動手操作,發現磁鐵的特性,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磁鐵可吸鐵的特性。

  2、願意進行探究活動,初步感受探究的樂趣。

  3、在遊戲中加深對磁鐵吸引鐵質物品特性的認識。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透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磁鐵、硬幣若干、鑰匙、花布、毛線、積木、紙張、紐扣、髮卡等。

  活動過程:

  一、魔術匯入,引出課題。

  老師:小朋友們好,這節課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進入神秘的科學世界吧!首先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表演一個小魔術,大家看好啦!

  (進行魔術表演,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初步感受磁鐵的奧秘。)

  老師:小朋友們看看,小魚在上面幹什麼呢?

  (幼兒回答)老師:猜猜我是用什麼方法讓它移動的呢?

  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二、基本部分。

  1、老師展示磁鐵。

  老師: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哦,原來紙的背面有個東西,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幼兒回答)老師:對啦,這個是磁鐵,你們知道磁鐵還能吸什麼嗎?

  (幼兒思考)

  2、幼兒透過實驗認識磁鐵,進一步感受、瞭解磁鐵的特性。

  老師:剛剛有的小朋友說了自己的看法,那現在請你們看看桌上的東西,先猜猜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哪些不能?然後再用磁鐵一個個的實驗。

  (幼兒用磁鐵進行試驗,老師觀察並給予幫助。)

  3、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引導幼兒根據實驗總結磁鐵的特性。

  老師:好啦,大家都動手操作了一下,那根據你們所實驗和所觀察的,發現磁鐵有什麼奧秘呢?

  老師總結:磁鐵有吸鐵的特性。

  老師:那除了老師準備的東西以外,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這間活動室還有什麼東西能被磁鐵吸住,現在請你們去試試吧!發現了要告訴老師哦!

  (幼兒自由在教室裡尋找可以被磁鐵吸住的鐵質物品。)

  老師:好了,寶貝們我們快來坐好,非常棒,大家又找到了很多鐵質的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

  四、活動結束。

  老師:小朋友們小貓一家想要小朋友們幫助它們釣魚,因為新年快到了,它們要招待很多親戚朋友,可是在釣魚之前小朋友們想一想怎樣才能用磁鐵把小魚釣上來?

  (幼兒回答,並動手操作。)老師:寶貝們真聰明,這麼快就找到辦法了。那我們現在來釣魚比賽好不好?在一分鐘內,音樂停了就停下來哦!我們看看哪組小朋友釣的最多,誰就獲勝。然後把釣到的魚送給小貓一家。

  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在我們的教室裡還有好多小魚,我們一起給客人老師說再見,然後到教室去繼續玩兒釣魚遊戲好嗎?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伊始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由於事先準備的操作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現、比較,整節課情緒高漲。幼兒樂於透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事物規律的活動形式。在總結磁鐵特性這一環節,做的還不到位,有點急於求成,要先讓幼兒來講出他發現的規律,教師再進行引導,做最後的總結。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磁鐵》 篇5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集中觀察磁鐵,初步建立科學概念;瞭解鐵製品能被磁鐵吸引。

  2、學習透過預測、實驗的方法探索磁鐵的磁性。

  3、培養樂於探究的品質,體驗探索的樂趣。

  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瞭解磁鐵的特性和用途。

  2、活動難點:實驗並填寫表格,並在自主探索中,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長方形磁鐵;各種不同材質的材料(塑膠勺、鑰匙、橡皮、毛線、回形針、彩紙、別針等)。

  2、記錄表若干。

  3、PPT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

  魔法表演——教師扮演魔法師,用“魔法棒”放在同樣裝有磁

  鐵的玩具車前,奇蹟發生了:小車可以隨“魔法棒”前進或後退。

  師:小朋友們下午好!

  生:悅悅老師下午好!

  師:仔細看看我是誰。(摸一摸魔法帽)今天我是悅悅魔法師。接下來我要施魔法啦,請小朋友們配合我哦。瑪尼瑪尼哄!哦,我把小朋友都變成小魔法師啦。歡迎來到今天的魔法課堂。在我們上課之前先跟後面的客人老師們打個招呼吧。(手勢起立向後轉跟客人老師打招呼。)

  生:客人老師下午好!

  師:請坐。我要開始我的魔法表演了。看我的手上什麼都沒有,衣服上也什麼都沒有哦。請小魔法師們睜大眼睛看清楚。看那兒!(然後變出魔法棒)看這裡。(變出小車)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嘿,走!(推著小車走)嘿,來!(吸著小車來)。你們想學這個魔術嗎?(小聲說)

  生:想!

  師:嘿嘿,奧秘就藏在這個魔法棒裡。(拆魔法棒,把磁鐵拿出來)這是什麼呀?

  生:磁鐵!

  師:今天我們就來和磁鐵一起變魔法吧~

  今天一起和磁鐵變魔法的有橡皮,曲別針,紙,鑰匙,布,吸管等。

  哪個可以跟磁鐵變魔法?哪個不能呢?

  師:(拿出塑膠勺)你們猜,它可以跟磁鐵變魔法嗎?

  生:(請一位幼兒來進行猜想)可以/不可以。

  師:我將你的猜想記錄在紙上啦。現在我們來做實驗,(拿起塑膠勺和磁鐵),哦,原來塑膠勺是不可以和磁鐵變魔法的。

  師:(拿出鑰匙)你們猜,它可以跟磁鐵變魔法嗎?

  生:(請一位幼兒來進行猜想)可以/不可以。

  師:哦,我們來看一看,鑰匙是可以跟磁鐵變魔法的。

  師:剩下的東西小朋友來猜猜可不可以變魔法,(一個物體請一位小朋友來說,並記錄在表格裡,橡皮、毛線、回形針、彩紙、別針)。

  下面小朋友們要自己進行魔法實驗了,悅悅魔法師已經把魔法實驗的東西放到小盒子裡了,請小魔法師們來變一變,將你們的答案記錄在表格裡。

  為了保證魔法實驗的成功,請小朋友們注意以下幾點:

  1、當悅悅魔法師說開始時,開始魔法實驗。當聽到鈴聲時,請小魔法師們放下手裡的物品,整理桌面,結束實驗。

  2、拿到所有的物品,不要吃到嘴巴里,塞到鼻孔裡。磁鐵和磁鐵不要相互靠近,防止夾手。

  3、在實驗的.過程中請保持安靜,不要打擾到其他魔法師。

  好啦,可以開始實驗了。

  幼兒進行實驗,教師個別指導。

  (鈴聲響起)

  師:各位魔法師,剛才的實驗結果怎麼樣啊?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吧。

  橡皮、毛線、回形針、彩紙、別針等可以跟磁鐵變魔法嗎?一個一個進行。

  教師總結:

  師:能和磁鐵變魔法的都是用什麼做的啊?

  生:鐵。

  師:所以鐵做的物品才能被磁鐵吸起來。

  師:我們今天的魔法課堂就到此結束了。請各位小魔術師和客人老師說再見吧。(起立,轉身,招手說再見)

  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開始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由於事先準備的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現、比較,整節課情緒高漲。幼兒樂於透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事物規律的活動形式。在活動材料準備中,鑰匙這一材料應該準備為鐵製品。導致向幼兒展示時沒有展示可以被磁鐵吸到的物品。在活動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教師在講述表格填寫規範時語言不夠清晰,目標不夠明確,仍然有些幼兒將猜測和驗證環節混淆起來,不會填寫表格。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磁鐵》 篇6

  教學目標:

  1、透過操作活動,發現磁鐵能吸鐵的特性。

  2、能按要求進行歸類並記錄,發展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對磁鐵探索興趣,提高幼兒對探索活動的積極性。

  教學準備:

  1、每組一個筐;木塊、鐵釘、啤酒蓋、回形針、髮夾、石頭等物品。

  2、磁鐵每人一塊;大磁鐵一塊。

  3、記錄紙統計一份。

  教學重點:

  透過操作活動,發現磁鐵能吸鐵的特性。

  教學難點:能按要求進行歸類並記錄。

  教學過程:

  匯入活動。

  小朋友們,昨天有人送了我一件寶貝,你們想看嗎?出示(磁鐵)。原來這件寶貝是什麼呀?這可是一塊神奇的磁鐵,它有一種神奇的本領,現在請你們去找一找這神奇的本領是什麼?

  二、初步感受磁鐵磁性

  1、初步感受吸鐵石的磁性。(提供一元錢幼兒發現磁鐵吸引一元錢。)

  2、小朋友剛才你們和磁鐵玩了遊戲,發現磁鐵有什麼神奇的本領呢?(磁鐵能吸引一元錢)磁鐵為什麼會吸住蓋子呢?

  3、小結:原來這磁鐵神奇的地方是:磁鐵有磁性,能把一元錢吸引住。

  三、磁鐵找朋友,發現磁鐵吸鐵

  1、出示材料,請幼兒猜測哪些能被磁鐵吸引。

  (老師的筐子裡有什麼呀,請你們猜一猜,哪些是能被磁鐵吸引,哪些不會被磁鐵吸引)

  2、幼兒猜測並填好記錄表格。

  3、幼兒進行操作驗證。

  四、集中校對

  1、教師引導幼兒將統計結果分類擺放。

  2、師幼一起將操作結果和事先的猜測進行檢驗。

  3、小結:原來磁鐵能吸起鐵夾、鐵釘、回形針等,因為這些東西都是鐵做的,但磁鐵不能吸起石頭、積木,因為這些東西不是鐵做的。

  五、拓展:磁鐵在生活中可以幫助我們做哪些有益的事呢?

  六、遊戲:瓶裡杯裡取回形針。

  剛才,老師不小心把針掉進了瓶子裡,請你想辦法幫老師取出來,不能倒出來。

  (1)教師提出遊戲要求,並告訴幼兒遊戲規則。規則:不能將磁鐵放在杯子裡取回形針,也不能用手拿。

  (2、)幼兒演示。

  小朋友們真聰明,能想到利用磁鐵的吸引力把針吸出來。

  七、總結:

  小朋友,今天我們認識了磁鐵,知道了磁鐵能吸住鐵的東西,現在我們到活動室外面去找一找吧。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磁鐵》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磁鐵,感知磁鐵的特性。

  2、願意參加探索活動並進行記錄。

  3、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的用途。

  活動準備:

  1、自制海底世界圖畫、課件。

  2、蹄形磁鐵、條形磁鐵和環形磁鐵各一塊,人手一塊磁鐵。

  3、觀察記錄單人手一份,回形針、積木塊、夾子、螺絲、紙張、布頭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議一議畫中小魚遊動的原因

  1、欣賞圖畫

  師:看!我這裡有一幅海底世界的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圖畫,圖中的小魚身上粘有磁鐵,教師手拿一塊磁鐵在圖畫後面移動,使小魚自由遊動)

  2、提出問題

  師:欣賞這幅畫後你有什麼發現?(小魚會遊動)

  小魚為什麼會遊動?(有磁鐵)

  3、教師小結

  師:畫中的小魚可以自由遊動是因為有這兩個小鐵塊,它們的名字叫做磁鐵。

  二、認識磁鐵,知道磁鐵有各種不同的形狀

  1、出示實物

  師:孩子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磁鐵,這些磁鐵都是什麼樣子的?(蹄形、條形和環形,磁鐵上有紅、藍兩種顏色,有字母“s”和字母“n”)

  2、師幼交談

  3、教師小結

  師:磁鐵有多種形狀,人們根據它的形狀給磁鐵取了名字,生活中最常見的有蹄形磁鐵、條形磁鐵和環形磁鐵。磁鐵有兩極,字母”s”表示南極,字母“n”表示北極,並用紅、藍兩種顏色區分。

  三、自由探索,感受磁鐵吸鐵的現象並記錄

  1、大膽猜想

  師:我們有自己的朋友,磁鐵寶寶也有朋友,它見到自己的朋友會緊緊地吸在一起,誰會成為磁鐵寶寶的朋友呢?

  師:這有一張記錄單,我也為大家準備了一張記錄單,上面有回形針、積木塊、夾子、螺絲、紙張和布頭的圖片,記錄單的第一行是猜想結果,一會兒在你認為磁鐵可以吸的物品對應空格里畫上“√“,在不可以吸的物品對應空格里畫上“×”。

  2、幼兒探索

  師:我還為大家準備了磁鐵和記錄單上的材料,大家可以自己去探索,驗證自己的猜想,並將實驗結果寫在記錄單的第二行中。在活動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開始行動吧!

  3、梳理分析

  師:誰來說說你的記錄結果?你的猜想是什麼?實驗後的結果又是什麼?(回形針、螺絲、夾子可以被磁鐵吸住,積木塊、紙張和布頭不能被吸住)

  師:這些被磁鐵寶寶吸住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鐵製品)

  5、教師小結

  師:剛才被磁鐵寶寶吸住的物體都是鐵製品,磁鐵能吸引鐵製的物品,這種性質叫磁性。

  四、觀看課件,瞭解磁鐵在生活當中的應用

  1、觀看課件

  師:在生活中,人們利用磁鐵的特性做了許多的事情,我們一起看看吧!

  2、教師小結

  師:原來磁鐵在我們生活中給了我們這麼多的方便啊!磁鐵寶寶可真神奇!

  五、生活尋找,繼續探索與磁鐵相關的特性

  師:其實磁鐵寶寶除了剛才說到的本領,還有許多其他本領呢,我們回到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蒐集關於磁鐵特性的資料,還可以帶上磁鐵寶寶,去生活中繼續尋找它的其他特性,回來後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神奇的磁鐵》 篇8

  活動目標:

  1、科學知識:初步認識磁鐵,透過探索引導幼兒發現磁鐵能吸住鐵的東西。

  2、科學探究:嘗試用多種方法研究磁鐵的性質,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歸納實驗現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訓練幼兒認真細緻的科學態度。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盤操作材料:鐵絲圖形針、螺絲帽、硬幣、木質積木、布條、小紙片、玻璃球、塑膠玩具、髮夾、毛線等。

  2、幼兒在生活中認識以上盤子裡裝的物品並能說出這些物品的名稱。

  3、小磁鐵每位幼兒一塊。

  4、綁有活動中試驗用的鐵製品的小魚卡片若干,綁小磁鐵的釣魚竿若干。

  5、桌子中間放貼有‘X’記號的大盤子、每位幼兒一個貼有“√”的小盤子。

  教學過程:

  1、激發幼兒探索學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你們看一看,你們的桌子上有一個盤子,裡面有些什麼物品呢?(鐵絲圖形針、螺絲帽、硬幣、木質積木、布條、小紙片、玻璃球、塑膠玩具、髮夾、鐵釘、毛線等。)

  ——師:老師這有一種神奇的石頭,它具有磁性。它想請小朋友們幫忙,幫它找一找它的好朋友,好嗎?如果有的物品被它的磁性吸引能緊緊的抱在一起,那它就是這塊神奇石頭的朋友了。請你們把能被磁性吸引的物品放在貼有“√”小盤子裡,把不能被磁性吸引的物品放在桌子中間貼有“X”大盤子裡。

  2、幼兒自由探索。

  ——幼兒拿起物品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幼兒把能被磁性吸引的物品放在打鉤的小盤子裡,把不能被磁性吸引的物品放在桌子中間打叉大盤子裡。

  3、教師幫助幼兒歸納總結。

  我們來看看小朋友都找到了那些好朋友呢?

  教師用畫圖記錄的方式把“好朋友”記錄下來。

  小結:原來這塊神奇的石頭能吸住鐵的東西。

  師:因為這塊神奇的石頭能吸住鐵的東西所以它叫“吸鐵石”,也叫“磁鐵”。

  4、幼兒遊戲《釣魚》。

  師:小朋友們幫磁鐵找到了好朋友,磁鐵想送給每位小朋友一樣禮物。

  教師出示綁有磁鐵的釣魚竿,示範釣起“小魚”。

  請小朋友們去釣魚,提醒幼兒在“岸邊”釣魚,可不要站在“河裡”釣魚。

  5、結束活動:幼兒拿磁鐵到外面找找好朋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