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

[拼音]:Wuli Xiaoshi

中國明清之際哲學家方以智的著作。書據張華《博物志》、宋僧贊寧《物類相感志》以及方以智師王宣《物理所》等推衍而成,由其次子方中通和學生楊暄編訂,可能還有補充。內容包括天類、歷類、風雷雨陽類、地類、占候類、人身類、醫藥類、飲食類、衣服類、金石類、器用類、草木類、鳥獸類、鬼神方術類、異事類等,共12卷。

方以智在編纂本書時,“貴質測,徵其確疣者”,表現了務實求證的科學精神。在哲學上,本書集中反映了方以智早期的樸素唯物主義觀點,認為“一切物皆氣所為也,空皆氣所實也”,“凡運動皆火之為也”,以火作為氣的變動不息、化生萬物的內在根源。主張“至理不測,因物則以徵之”的唯物主義反映論,反對“離氣以言理”、“離器以言道”的理學唯心主義。提出“質測”(研究自然科學)、“通幾”(研究哲學)的新觀念,說“質測即藏通幾者也”,認為自然科學中蘊藏著哲學,哲學既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之上,又可指導自然科學,彌補其不足,“或質測,或通幾,不相壞也”。揭示了哲學與自然科學的統一性。書中還援引了若干當時由傳教士帶來的西方科學資料,並正確地作了評價:說“遠西學入,詳於質測,而拙於言通幾”,“彼之質測,猶未備也”。既肯定西學有科學的精密性,又指出把西學當作指導思想的基督教神學世界觀是拙劣的,談不上“通幾”。

然此書瑕瑜互見,在心物關係上說“無非物也,無非心也,猶二之乎?”具有折衷主義傾向。指出“質皆氣也,徵其端幾,不離象數”,和唯心主義象數學劃不清界限。還說:“人之智愚系腦之清濁”,“腦散動覺之氣,厥用在筋”,反映了當時醫學、生理學的水平,卻又把心視為真宰,甚至認為在人死後還存在,說“此心陽明之神,能自萌其後世”。

《物理小識》初刊於康熙年間,是方以智死後在社會上流傳併為人們熟悉的一部著作。現通行的有萬有文庫叢書本,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