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服裝社會心理學論文

關於服裝社會心理學論文

  第1篇:大學生服裝社會心理學解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不斷充實,大學校園早已不再是上世紀追求共性整齊劃一的著裝風格。當代大學生具有鮮明的時代個性,審美觀價值觀相對而言發生了巨大變化,本文依據四月份服裝市場調研課的相關資訊針對大學生的著裝心理、服裝消費心理進行分析論述。

  大學生是一個有組織群體,大學生的著裝很大程度體現著時代的精神,然而大學生的著裝心理又受到那些心理因素影響呢?

  1.模仿性著裝

  模仿是對別人言論、行為簡單的複製,是對別人行為的重複。模仿是服裝流行的動力之

  追星族的裝扮,是一種模仿,東施效顰也是模仿。模仿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屈從。模仿也有不同的方式,如虔誠的模仿,是對別人行為不加分析的複製,這種現象在以前的流行中表現較多。模仿大致可分為直接模仿、間接模仿和創造性模仿。直接模仿即原封不動的模仿。如兒童對大人行為的模仿。這種模仿容易產生盲目跟從的現象。間接模仿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加入自己的意願和見解的模仿。這種行為可促使流行迅速擴大。創造性模仿是在模仿中加以創造。既可使自己區別他人,又能跟上時代潮流。創造性模仿貴在創新,透過模仿而使原來的款型、色彩特徵增加新的意境,是有的模仿態度來以不同的方式被人們接受和採用。

  一方面大學處在資訊傳播的前沿陣地,他們每時每刻都深受各類資訊的影響,這也使他們的消費觀念發生著改變:大多數大學生都形成了追求時尚的心理,他們關注各類時尚資訊,在服裝消費方面這種心理受到熱播電影、電視劇、當紅明星和時尚資訊的影響,隨處可見追星一族模仿時尚明星的髮型、舉止、著裝。

  另一方面大學本身就是一個集體組織,學習與生活總是處於在模仿和被模仿之間,看見同學的穿著打扮自己也會有意識無意識的向同學靠攏。導致了審美意識的共通性,服裝選風格的一致性。也許同一班級的著裝風格都會趨於模仿和共通。這種心理有體現了大學生著裝的群體之間的模仿

  2.從眾的著裝心理

  從眾是指個人由於受到團體壓力,而在知覺、判斷、動作等方面做出的與眾人趨於一致的行為。從眾是資源的、自行選擇的。一名同學轉入一個人新班級,服裝與同學的打扮很不一致,同學們對他竅竅私語,如果他有條件的話,不出兩天,他就會與同學打扮一致。這種不想被團體排除在外的力量,是人們在服裝行為上的從眾的主要原因。

  大學校園著裝大群體往往反映了人們的歸屬意識。這是由大學生具有尋求社會認同感和社會安全感的需要而決定的。當一個人的思想現實行為偏離了所依存的群體或違背了群體規範,便會受到指責或孤立,從而造成心理上的恐懼。為避免這種結果,大學生的著裝總是趨於服從。在歸屬意識的支配下,往往就會隨從群體中大多數人的行為,即“隨大流”,“趕時髦”。

  3.追求個性化著裝求異心理

  大學校園中也有小部分人群追求標新立異,不喜歡和別人撞衫,穿著打扮有著自己的風格特性。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是透過不同的方法和途徑來表現自己的個性,希望在別人心中形成樹立“自我”形象。這類人就是透過穿著個性化服裝甚至奇裝異服來表達自我和吸引人的眼球。

  這類著裝在校園裡隨處可見,破洞的牛仔褲和印染個性標語的衣服往往能反應他們的個性張揚,在穿著上追求怪異和隨意性。

  分析得出大學生的著裝心理受到所處的社會環境、校園環境和同學之間彼此的共同影響。進而產生了模仿性著裝、從眾性著裝和追求個性化著裝等等。大學生是引領未來服裝流行的主要力量。透過分析大學校園裡的著裝能夠把握當下大部分年輕的80後90後的著裝心理,為以後服裝設計與服裝銷售提供大量的參考依據。

  第2篇:服裝社會流行心理學因素帶來的啟示

  流行又稱時尚,服裝流行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地域,在某一群體中廣為流行的款式、色彩、質料、圖案、工藝裝飾及穿著方式,是指某種服飾在一個群體中所形成的主導穿著傾向。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髮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閒暇時間也不斷增加。充裕的閒暇時間一方面擴大了人們的活動範圍,另一方面使人們有較多的時間來裝扮自己,對服裝的需求也出現了多樣化。於是,出現了各種服裝的流行。

  服裝的流行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社會因素中的政治、環境、生活方式因素和個體因素中的需求、態度、年齡因素等,但其產生與發展卻是人們心理慾望的直接反映。心理因素是生成服裝流行的內部因素,在服裝流行中往往起決定性作用。人們的心理上存在著兩種典型而又相反的傾向:從眾心理和求異心理。此外還有喜新厭舊的心理。這些心理需求和行為就是造就和形成服裝流行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一種不想出眾,不大願意隨便改變自己,希望把自己埋沒於大眾之中,墨守成規才心安理得的慣性心理。人們往往都有一種從眾和遵從的心理,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總是傾向於相信多數,認為多數人正確的機率大,遵從群體,與群體保持一致,不僅可以避免決定的失誤,而且也可能避免“不合群”。這種心理在服裝流行中顯得格外突出。

  從眾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現象,通俗地解釋就是“隨大流”,大家這麼認為,我也這麼認為;大家都這麼做,我也就跟著這麼做。從眾心理是人們在社會群體或社會環境的壓力下,改變自己的知覺、意見、判斷和信念,在行為上服從群體多數與周圍環境的心理反映。一種新的服裝樣式的出現,周圍的人開始追隨這種新的樣式,便會產生暗示性。如果不接受這種新樣式,便會被譏笑為“落伍”。由此對一些人便形成一種無形壓力,造成心理上的不安,為消除

  這不安感,為不被人認為土氣,開始產生追隨心理而加入流行的行列。隨著接受新樣式的人數增加,壓力感也在增加,最終形成新的服裝流行潮流。在社會生活中,當一個人的裝束背離群眾,便會受到群眾的注意,容易招致指責或非議。為避免這種結果,人們總是趨於服從,於是就會隨從群體中大多數人的著裝,即“隨大流”,“趕時髦”。某種服裝的流行也就隨之出現,人們開始普遍接受和追求。眾多的人透過追隨某種衣著服飾形成在一定範圍、一定時間內的流行普及。這種接受和追求是透過人們之間的相互模仿感染形成的。

  模仿是人的一種自然傾向,是對別人行為的一種重複。模仿是服裝流行的動力之一。追星族的裝扮是一種模仿,東施效顰也是模仿。從古至今,關於模仿的例子不計其數。比如,隨著某部電視劇的熱播,除了劇中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主要話題,他們所穿的服裝更是成了愛美一族效仿、追求的目標。此外,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為遮掩脖子後邊的傷疤,使扇形的高聳於後領的“伊麗莎白領”風行一時;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用假髮掩蓋其禿頭,使男子戴假髮流行了一個多世紀??名人即意味著成功,從而受到人們的羨慕,他們的生活方式、著裝儀容,均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人們在追逐模仿中獲得了尊貴和與眾不同的感覺,同時給了時尚一股不可抗拒的原動力。各種商品之所以不惜名人做廣告也是基於人們這種模仿本能。

  二、求異心理

  求異心理是一種想與眾不同,希望突出自己,不滿足現狀,不斷追求新奇和變化的求變心理。人的認識總是在不斷提高的,審美情趣也在不斷髮展和變化,尋求新的'刺激、變換新的花樣可以說是人們始終追求的目標。因此,服裝流行的產生首先可以說是人們個性追求的結果,是人們求新、求異心理的反映。一般來講,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是透過不同的方法和途徑來表現自己的個性特徵,總是希望在他人心目中形成“自我”並且受到讚美。於是,人們會選擇“奇裝異服”,也就是所謂的新潮服裝。這種新潮服裝首先被一部分人接受,而後慢慢地被另一部分人模仿,使流行迅速擴大。這些人透過模仿接受新潮流,其實也是一種自我保護,他們試圖用出眾來避開或彌補自己的不足,消除自卑感。然後,普遍的模仿,使“新潮”成為大多數人的著裝,造成了流行的普及。

  人們的這種求新、求異心理,導致了服裝流行的新奇性特徵,即流行的樣式不同於傳統,能夠反映和表現時代特點。20世紀20年代建築界掀起了“功能主義”,在服裝亦表現得頗為徹底。具體而言,就是脫去所有浮華,服裝造型愈來愈簡潔;50年代,一款可愛圓領,沒有蕾絲、沒有絲帶,簡潔得幾乎“貧寒”的梯形群紅遍巴黎,成為一發而不可收的潮流;80年代,“混搭”、“混亂”、“模糊”充斥流行舞臺。一批前衛的時裝設計師混淆了內外衣的界定,“內衣外穿”潮流隨之而來,90年代,時裝大師再次推崇簡約主義,剪短上衣的下襬,使露臍裝風靡全球。

  三、喜新厭舊

  喜新厭舊,是對原有的已司空見慣,再也沒有新鮮感。“喜新厭舊”一詞,歷來被世人歸入貶義之列,但作為通俗的可用詞而言,將“喜新厭舊”歸入貶義是不公平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喜新厭舊”。衣服舊了要換是“喜新厭舊”,新款出了要買也是“喜新厭舊”。“喜新厭舊”是人類的本能天性!按照普通心理學的動物實驗結果來看,大白鼠都會對已經熟悉的物體反應遲鈍,更何況人呢?喜新厭舊其實是人類的一種態度,也是一種想要區別原我的心理。

  新衣買回家,第一次穿,十分新鮮快活,第二次穿,覺得差www.yulu.cc,但也還不錯,第三次,感覺好像沒有第一次那麼完美了??或者還是很不錯,但是,感覺總是有那麼點乏味,一樣的鞋子一樣的包包一樣的頭髮一樣的搭配,就好像是前幾天的重複,可是不再新鮮??走出門的時候也不再那麼興奮和自我感覺良好了。這就是喜新厭舊因子開始發揮作用,於是迫使人們又情不自禁的展開新的購物旅程,從而為某種服飾的流行拉開序幕。同樣,某種新款,某種潮流的出現,也會促使人們購買。在喜新厭舊天性的驅使下,再加上求異或從眾心理,某種服裝的流行迅速擴大、普及。

  四、服裝流行心理因素帶來的啟示

  人的心理因素對服裝的制約是內在的、潛在的。服裝流行有一定的週期和規律,隨時間而迴圈、再現。當代經濟的全球化趨勢,更使流行文化成為無所不在的政治經濟文化力量。服裝流行與時代息息相通,服裝是文化的表徵,是社會的鏡子,服裝流行直接地鮮明地反映著時代的精神與風貌,因此,服裝的流行並非都那麼循規蹈矩,這就決定了要活用流行。

  服裝的流行首先表現為擴充套件、蔓延突然而迅速,而消失往往也快,在短時間內就銷聲匿跡了,因此,如果服裝要趕新潮,設計師就要根據服裝流行具有周期性的特點,根據其流行的狀態,預測其大致的過程,把握住流行的潮頭,“領導服裝新潮流”。當然,無論怎樣對流行趨勢預測,未來畢竟都是一個變數。只有找準服裝流行的基點,認真剖析流行的時代性及消費群體的地域、年齡、心理等具體特徵,才能準確把握流行的方向。

  其次,研究服裝流行的心理因素,可以從深層次把握服裝消費行為的內在本質,瞭解行為背後隱含的心理變化規律,準確描繪新款服裝在市場上的營銷發展軌跡,以助於服裝企業制定有效市場營銷策略,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如對消費者的消費心態、生活方式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可以幫助公司進行準確的風格定位,還可以幫助公司發現新的細分市場,彌補空白市場的欠缺,滿足不同

  層次、不同需要的各類顧客的需求,從而培養消費者對該品牌的偏好,提高品牌忠誠度。

  然而,流行並不意味著經典,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不能隨波逐流,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選擇適合自己的服裝。而作為設計師要牢牢把握消費者的心理變化規律,針對人們不同的服飾消費心理需求進行科學地預測,進而引導消費者消費流行,同時推動服裝產業的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