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奴婢

[拼音]:Lunyu

孔子弟子及後學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書中對魯哀公、季康子等死於孔子之後的人稱諡,並記有比孔子年少四十六歲的孔門學生曾參臨死的留言。可見編纂者為孔門再傳弟子,成書時代當在戰國初期。

《論語》在漢代有三種本子:《魯論語》為魯人所傳,共二十篇,今《論語》的篇章即依此而定;《齊論語》為齊人所傳,比《魯論語》多《問王(玉)》、《知道》兩篇,共二十二篇;《古論語》相傳出於曲阜孔子住宅壁中,它把《堯曰》的“子張問於孔子”以下另分一篇,稱為《子張》,與《論語》原《子張》篇同名,故有《子張》兩篇,實為二十一篇。這三種本子除了篇數不同外,在章次、文字和解說上都有出入。西漢成帝之師張禹先學《魯論》,後學《齊論》,對齊、魯兩派擇善而從。張禹封安昌侯,所以他的本子稱為《張侯論》,盛行於漢代。漢末鄭玄也根據《魯論》篇章,參考《齊論》、《古論》,為之作注。三國時何晏彙集漢魏各家註解,作《論語集解》,現在流傳的就是何晏的注本。

《論語》記述了孔子的社會政治思想、哲學思想、倫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記載了他的生活習慣及一些細節。全書大體上都是孔子弟子及後學所記,是研究孔子學術思想的第一手資料。

歷代註解和研究《論語》的書籍很多,現存的主要著作除三國何晏的《論語集解》外,樑朝皇侃曾集魏晉以來儒者之說為何晏的集解作疏,成《論語集解義疏》十卷。北宋邢昺也為何晏《論語集解》作疏,即《十三經注疏》中的《論語註疏》。南宋朱熹所著《論語集註》,是宋儒註釋《論語》的代表作。趙順孫又為朱熹的集註作疏,成《論語纂疏》。清代劉寶楠撰《論語正義》二十四卷,是一部兼宗漢、宋、清儒之說為何晏集解作的新疏。近人程樹德彙集古今訓釋解說《論語》的書籍兩百餘種,編撰《論語集釋》四十卷,搜討頗勤,可供參考。(見彩圖)

參考文章

從《論語》看孔子的衛生觀保健養生《論語》的由來文學半部論語治天下造句素材半部論語造句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