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文化消費行為的主要特徵分析的論文
秦漢文化消費行為的主要特徵分析的論文
一、秦漢文化消費結構分析
一直以來都是觀念引導著行為,文化消費理念的改變讓人們的消費行為也產生著變化。從春秋戰國到秦漢,人們的文化消費理念有很大的變化,樂舞百戲消費理念從崇尚雅變為崇俗,文化教育消費理念從過去的崇尚諸子百家學說轉變為崇尚儒家學說,而宗教消費理念從過去的注重功利轉變成為注重享受。
歸納起來秦漢時期的文化消費結構主要包括了四方面的內容:第一,樂舞百戲消費,包含音樂、百戲以及舞蹈等,在當時不同階層都會進行樂舞消費,僅僅是因為地位與經濟的差異性而導致消費存在差異;第二,文化教育消費,主要包含了文房四寶、各類書籍和求學消費,秦漢時期的文化教育消費逐漸增多,還產生了書籍買賣市場但規模都相對較小。需要注意的是,當時已經產生了擁書活動以及勤工儉學的現象,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秦漢時期的文化教育消費還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的;第三,宗教信仰消費,主要包含了祭祀、信教的消費,秦漢開始逐漸盛行敬鬼神的風氣,不同的階層基本上都非常熱衷於祭祀等活動,底層的一些人民為了得到精神上的安慰,開始信奉佛教或者道教,很多基層百姓都參與了教派組織;第四,文化風俗消費,主要包含了婚嫁、喪葬以及節慶文化消費,在秦漢時期的文化風俗消費相對奢侈,鋪張浪費之風常常可見,而節慶文化消費相比之下更為理性。
二、秦漢文化消費行為的主要特徵
(一)文化消費品種逐漸增加
在秦漢時期,人們對於文化消費的實際需求越來越大,文化消費的種類也開始增加。從先秦到漢朝,人們的文化娛樂消費越來越朝著多元化的趨勢發展。在漢代,樂舞類發展為漢樂、盤鼓樂、建鼓樂等;而百戲方面主要有六博、蹴鞠、弄丸等,可以說是形式多樣,所以文化消費品也越來越多。例如說樂器,在秦漢時期的樂器主要分為吹奏、彈撥以及擊打三種,其中吹奏樂器類主要有笛、竽、簫等,彈撥型別樂器主要有琴、瑟和琵琶等,擊打型別的樂器主要有磐、鍾、鼓、缶等。這些樂器大部分出現於先秦,到秦漢時期很多樂器進行了改良。例如說漢代出現的箜篌就是一種新型樂器,大概是東漢時期從西域傳入中原。在文化教育消費上,筆墨紙硯和各類書籍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消費品,隨著秦漢時期文化教育的發展,百姓中更多的人開始讀書,因此文化教育品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多,而在喪葬文化消費上,秦漢時期開始興起厚葬之風,喪葬用品的種類越來越豐富。在漢朝墓葬中常見的隨葬用品主要包括了實用器,例如說銅器、漆器、陶器以及錢幣等各種實物,另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同材質的冥器,比如說陶質人物、動物或房屋的模型等;到西漢時期,墓葬中開始出現了專門的隨葬用品,例如說在四川綿陽雙包山一、二號墓出土的三十多件陶俑,十餘件木俑和木馬車,一定數量的編鐘與編磐;到東漢時期,墓葬的隨葬品型別變得更為繁多,其造型也別具特色,更加生動,專用葬品的數量已經佔到總數的 70% 左右。
(二)文化消費範圍開始擴充套件
秦漢時期的文化消費範圍持續擴充套件,這一特徵通常體現在下面兩點:一方面是文化消費的人群越來越多,已經擴充套件到不同的社會階層;另一方面是文化消費地域性範圍開始擴充套件,甚至開始深入到偏遠地區。文化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從中央政府到地方官學,各個地區的.教育得以發展,同時文化消費開始進入到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普通百姓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我們可以從漢朝的教育場所看出,漢朝的文化教育消費已經深入到很多的偏遠地區,從大城市到小鄉里都設定了教育場所。當時一些來自於偏僻地區的學生,在學成之後也紛紛返鄉發展當地的文化教育。
(三)文化消費逐漸商品化
隨著秦漢時期商品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中不同階層的商品性收入以及消費需求都有很大的提升,和市場的聯絡也變得更加密切,這樣就讓大部分百姓的商品性消費需求得以增加,而此時文化消費也呈現出了商品化的趨勢。一方面在教育消費中,各類書籍與書寫工具都能夠在市場中進行商品交換,西漢時期已經產生了專門從事書籍物品買賣的“書肆”。在印刷術發明以前,圖書的複製通常都是憑藉人手抄完成的,抄書在當時也被叫做擁書,它屬於一種圖書傳播、複製以及流通的文化活動。負責抄書的人稱之為擁書人或者書手,他們的工作是抄書,也是因抄書而被僱,所以統一稱這一行為叫擁書,其實本質上屬於僱傭勞動者。西漢時期的擁書行為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到東漢以及之後其範圍得到進一步的擴充套件,擁書活動也逐漸開始呈現出商品化的趨勢。
另一方面,對於喪葬用品的消費,秦漢時期的喪葬用品、隨葬器具以及墓內的裝飾品都能夠在商品市場中購得。我們可以從過去的石碑銘文記載瞭解到,由墓主人或者親人出錢,工匠出技術,相互之間構成了一種商品交易的關係,這也是漢代墓內裝飾品朝商品化方向發展的關鍵證據。可以看出,秦漢時期商品經濟的較快發展,在滿足人們生活所需的物質基礎上,精神生活方面的消費也逐漸形成規模。社會各個階層的文化消費需求基本上能夠在商品市場中購買獲得,文化消費商品化也體現出了秦漢百姓商品性消費需求的提高,消費社會化程度的增加。
三、結論
總之,秦漢文化消費行為體現出的上述三種特徵有其自身的原因:第一,秦漢時期生產力得以持續發展和提升,從而讓當時的物質資料生產水平也不斷提高,為各個階層的文化消費行為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第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升,商品交換得到了發展,推動了不同地區文化消費的交流與融合;第三,秦漢時期的消費需求促進了文化消費的發展,它不但刺激了文化消費品的繁榮,同時也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