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教案範文
《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教案範文
[課程標準]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瞭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透過閱讀文字資料和文物插圖,瞭解考古資料對於歷史研究的重要性。瞭解秦王朝集權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現形式。透過模擬秦朝大臣們對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爭論,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運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結合小組討論、分組發言,分階段、分層次地解決問題;同時運用圖示法、問題法、情境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法進行教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本課學習,知道秦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真正的疆域遼闊的統一,並且建立了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集權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後歷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時也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為中國長期的大一統局面奠定了基礎。
2、明白秦王朝採取“焚書坑儒”以及“挾書律”等手段,實行嚴酷的思想專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它的迅速滅亡。
3、透過對秦王朝集權政治制度優缺點的全面瞭解,培養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 秦王朝集權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 制度史比較抽象,需要介紹大量的背景知識,利用大量例項進行分析說明,逐步引導學生建立起宏觀概念。
【教學設計】
一、課前探究
(一)、各學習小組透過對書籍、報刊、雜誌、網路等媒體的查尋,找到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圖片、近期關於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報道以及秦長城概況等資料。
(二)、查閱與本課有關的歷史史實。
二、匯入新課
“六王畢,四海一”,秦國統一天下標誌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的開始。秦王朝建立起來的統一的集權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後歷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對中國社會產生巨大影響。那麼,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點是什麼?下面就讓我們進入本課的學習。
三、教學新課
(一)、“六王畢,四海一”
1、“六王畢”
①提問:秦朝建立專制制度之前,必需要實現國家的統一。(展示秦滅六國示意圖)大家知道秦統一六國的時間、順序以及有何意義嗎?
②展示李白的《古風》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雄圖發英斷,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提問:“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是什麼歷史事件?
③請同學展示收集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圖片和近期關於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報道。
[過渡]師: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憑藉百萬大軍,繼續開拓邊疆,最終完成了統一大業。
2、“四海一”
①設問:假如你是秦始皇,面對剛剛建立起來的大帝國,迫切要做的是什麼?說一說秦始皇為達到這一目的採取了那些措施?
②請同學們蒐集的有關秦長城的資料。
③圖片展示:秦朝疆域圖
[過渡]師:秦朝建立大一統國家後,面對地域廣闊的帝國,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將採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管理?
(二)、海內為郡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主要內容
設問:面對地域廣闊的帝國,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將採取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管理地方?
1、地方——郡縣制
①秦統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廣建諸侯的建議,廷尉李斯則堅決反對。想一想,如果你是秦朝時的一位大臣,你會建議秦始皇採取哪種統治方式治理地方?為什麼? 這一問題不要求有統一答案,可以重點分析學生建議的依據和原因。(秦始皇主張實行郡縣制,因為分封制導致春秋戰國諸侯爭霸、社會動盪)
②討論:統一之後是實行郡縣制還是分封制有不同的意見,你能說說哪些人會主張郡縣制?哪些人會主張分封制?他們各自有什麼理由?
③圖片展示:郡縣制的結構示意圖
④郡縣制與分封制相比,主要特徵是什麼呢?
[過渡]師:為維護龐大的帝國,秦始皇在中央設立了哪些機構呢?
2、中央——秦漢時期的官僚機構
設問:為維護龐大的帝國,秦始皇在中央設立了那些機構?
(1)、首創皇帝制度
提問:①皇帝制度的特徵有哪些?
②贏政自稱始皇帝反映了他的哪些政治意圖?
③請思考:這反映了秦朝時期皇帝制度有何特點?
[過渡]師:為了加強對中央控制,秦始皇還設立了三公九卿。
(2)、三公九卿
材料展示:三公九卿示意圖
小結:
中央集權——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是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制度,官職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牽制,統治機構的最高統治權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這套制度是地主階級用來統治、鎮壓廣大勞動人民的。但它也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個新的發展,在當時,在此後相當長的時間中,這一制度對鞏固我們祖國的統一,對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在此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基本上沿用了這一制度。
三、中央集權制的作用及影響
1、積極作用和影響
(1) 隨著中央集權制的建立,秦朝國力日益增強,北擊匈奴,南平百越,疆域不斷擴大,逐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2) 秦憑藉從中央到地方較為完善的統治機構,推行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為鞏固統一,形成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2、 消極作用
秦依靠皇帝的專制權威,大大加強了統治力量,但人民的處境日趨惡劣,秦的暴政導致了秦的滅亡。
四、小結
師:秦朝建立的`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個新的發展,在當時以及此後相當長的時間中,這一制度對鞏固我們祖國的統一,對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在此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基本上沿用了這一制度。
[作業佈置]
風雲人物:李贄是明朝後期一位以“異端”自居的進步思想家。他認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有人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說秦始皇是暴君,根據你所掌握的資料和探究的收穫,你如何評價秦始皇?
課後反思
本課內容涉及到古代史內容,學生並不是很熟悉。在課前我設定了課前探究,由學生課前分組合作找資料,課堂上展示給大家。在教學中,利用幻燈片設定出一些相關情境,讓學生感受歷史。授課的重點放在了秦的中央集權制度內容和基本特徵的分析上,做到了既吸引學生的興趣,又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
我遇到的問題是學生對這段歷史瞭解太少,如果不瞭解基本史實,談何認識?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課前充分預習教材內容並指導學生查閱相關的歷史資料,這樣,教學中才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相應的預期效果。我欣喜地看到,採用這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鍛鍊學生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角,掌握了一些學習的基本方法,比如,如何上圖書館查資料,怎樣有效地利用網路資源,初步運用了“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習和探究的方法。另外,在教學中教師也發揮了應有的引導作用。
困惑和展望:開放式的歷史教學,要求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蒐集材料,做必要的課前準備;課中要求學生大膽發言,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但由於傳統教育的慣性,目前學生的配合尚嫌不足。新課程的教學提倡活動、探究和自主學習,歷史課堂教學模式也轉變為以師生之間的談話、討論等教學形式為主,這會不會導致學生的歷史基礎知識變得薄弱起來?還有,蒐集材料所必需的圖書和網路等設施的不夠完善,也使學生的學習有一些困難。新課程的實施,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的準備階段,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能否長期堅持仍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