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原則

  是企業進行財務管理活動的行為規範。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企業財務管理的原則。

  :系統原則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它本身又由籌資管理、投資管理、分配管理等子系統構成。在財務管理中堅持系統原則,是理財工作的首要出發點,它具體要求做到:

  1.整體優化。只有整體最優的系統才是最優系統。理財必須從企業整體戰略出發,不是為財務而財務;各財務管理子系統必須圍繞整個企業理財目標進行,不能"各自為政策 ";實行分權管理的企業,各部門的利益應服從企業的整體利益。

  2.結構優化。任何系統都是有一定層次結構的層級系統。在企業資源配置方面,應注意結構比例優化,從而保證整體優化,如進行資金結構、資產結構、分配結構比例優化。

  3.環境適應能力強,財務管理系統處於理財環境之中,必須保持適當的彈性,以適應環境的變化,達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境界。

  :現金收支平衡原則

  在財務管理中,貫徹的是收付實現制,而非權責發生制,客觀上要求在理財過程中做到現金收入流入與現金支出流出在數量上、時間上達到動態平衡,即現金流轉平衡。保持現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方法是現金預算控制。現金預算可以說是籌資計劃、投資計劃、分配計劃的綜合平衡,因而現金預算是進行現金流轉控制的有效工具。

  :成本-收益-風險權衡原則

  在理財過程中,要獲取收益,總得付出成本,而且面臨風險,因此成本、收益、風險之間總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理財人員必須牢固樹立成本、收益、風險三位一體的觀念,以指導各項具體財務管理活動。具體要求如下:

  1.成本、收益權衡。在財務管理中,時時刻刻都需要進行成本與收益的權衡。在籌資管理中,要進行資成本與籌資收益的權衡;在長期投資管理中,要進行投資成本與投資收益的權衡;在運營資金管理中,收益難以量化,但應追求成本最低化;在分配管理中,應在追求分配管理成本最小的前提下,妥善處理好各種財務關係。

  2.收益、風險權衡。收益與風險的基本關係是:高收益,高風險;低收益,低風險。但應注意的是,高風險並不必然帶來高收益,有時甚至是高損失。可見,認真權衡收益與風險是很重要且很困難的。在籌資管理中,要權衡財務槓桿收益與財務風險;在投資管理中,要比較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在分配管理中,要考慮再投資收益與此再投資風險。在整個理財中,收益與風險權衡的問題無處不在。

  3.成本、收益、風險三者綜合權衡。在理財過程中,不能割裂成本、收益權衡與收益、風險權衡,而應該將成本、收益、風險三者綜合權衡,用以指導各項財務決策與計劃。權衡即優化,決策的過程即優化的過程。財務管理中,各種方案的優選、整體總量優化、結構優化等,都體現了成本、收益、風險三者的綜合權衡。

  :利益關係協調原則

  企業在進行財務活動時,離不開處理與所有者、債權人、經營者、職工、內容各部門、債務人、被投資企業、國家政府、社會公眾等利益主體之間的財務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說,財務管理過程,也是一個協調各種利益關係的過程。利益關係協調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

  國家法律法規、企業契約合同、企業章程及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均是企業處理財務關係的規範。因此,企業必須依法理財,不何任意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