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應對職場的壓力

  現在社會來說,減壓的技能是人人都具備的。那麼如何應對職場的壓力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有關知識。大家不妨跟著小編閱讀下。

  應對職場的壓力的方法

  一、自檢:壞心情持續兩週以上需警惕

  職場壓力來源主要來自兩方面: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許多外部環境因素會直接導致工作壓力,如工作進度、工作速度、工作保障等等。但是,沒有兩個人會對同一工作做出同樣的反應,因為個人因素也會導致壓力。

  由於季節變遷,年底工作量的增加,一些人的心情也開始壓抑起來。若此時壓抑的心情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則會誘發抑鬱等心理隱患。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判斷自己的壓力程度,如看心情不好狀態的持續時間,一般來說,持續兩週以上心情不好的則需要引起重視。專家建議緩解壓力有效的方法就是宣洩。宣洩可以選擇找關係好的朋友、家人聊天,向他們傾訴自己的問題;或是和朋友去娛樂,或是參加體育鍛煉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二、認識:正確認識你的壓力場

  壓力看不到摸不著,卻會經常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因而我們首要的任務是正確認知壓力,認識到壓力的本質是什麼?認識到壓力的必然性與必要性。尤其是不僅要認識到它的消極面,還要認識到它的積極面。著名心理學家羅伯爾說得好:“壓力如同一把刀,它可以為我們所用,也可以把我們割傷。那要看你握住的是刀刃還是刀柄。”

  除認知壓力本身之外,我們還需要認識壓力所處的環境和受壓力的主體自我。我們正處於一個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這是一個適者生存的世界。應該積極地去解決問題,認識環境、適應環境,同時合理的評估自己、接受自己。讓自己站在合適的高度,積極地尋找壓力的突破口,變壓力為動力。

  三、調整:合理的宣洩壓力

  心理學家說:你眼中的世界是你想看到的世界;你做出的反應,不僅是外部因素的導引,也是內心慾望的驅使。所以,緩解壓力需要合理調節心靈,平衡外部環境和內部心態。

  專家介紹,合理洩壓是調整壓力情緒的有效方法,這裡僅簡要介紹常用的幾種洩壓法:

  1、往外的渲洩

  往外投射是指把自己的動機、想法、態度和慾望投射到別人或外界的事物上的一種方式,因投射出去的往往是被自己壓下去的東西。如當一個人很悲哀的時候,看到花朵上有水珠,就會覺得花也在掉眼淚“感時花濺淚”,把自己壓在內心的悲哀通過花渲洩出來;有人看電影或小說時,情不自禁地感慨故事中的某些情節而傷感、甚至流淚,實際上也是一種投射的渲洩。

  2、同化的渲洩

  同化是一種深層次的模仿,當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情感時,用在內心裡和別人同化的方法,緩解內心的痛苦來達到心理的平衡。

  如某些男青年在失戀時,有時會模仿其戀人的某些動作,語氣、語調、步態等,讓人覺他有些反常。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這能緩解他的內心痛苦,所以才無意識地表達出來。因為通過模仿,通過和其戀人同化,使他覺得,“雖然失去了她,但她的某些特點,我還能擁有,這樣就表明我還沒有完全失去她,我還擁有她的一部分”。於是失戀也就打了折扣,其所產生的痛苦也就能緩解一些。

  3、想象的渲洩

  想象是萬能的,不管你在日常生活遇到什麼樣的事情,只要你一閉上眼睛,最困難的事也能解決,最難的願望也能實現,如你想要棟別墅,閉上眼睛一想,就會眼前浮現出一棟你想要的別墅,並且可以歸你所有。真正能夠做到“心想事成”的只有想象。雖然想象是一種“精神勝利法”,是一種“阿Q”精神,但它確實能使你暫時地輕鬆、愉快一下,這就能起到渲洩的作用。當然像阿Q那樣整天沉浸在想象中而脫離現實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但暫時地“過一把癮”卻是調節心理,疏導壓力的好方法。

  4、退化的渲洩

  隨著一個人的長大,不斷地學會了渲洩的技巧,學會了很多應付的手段。但當遇到很棘手的事,你所學會的應付和渲洩的手段都使不上時,就會不知不覺地退化到小時候的渲洩和應付的方法哭。

  當你哭出來的時候,你就會把內心的壓力一塊給哭出來,所以當你哭完時,就會有一種輕鬆感。只有情不自禁地流出來的眼淚才能達到渲洩的目的。

  職場心理減壓的誤區

  1、放自己一馬。事實上,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會使你的決心鬆垮,不放一馬,會增強你的自尊和自控力。

  2、關閉電話。與朋友和家人的通話可以讓你轉移注意力,忘掉煩惱,獲取更多的快樂。

  3、發洩情緒。在你發怒時,發洩只會讓你更加狂躁,對於脾氣暴躁的人來說,可能是火上澆油。有時候保持沉默卻是不錯的方法。

  4、穿睡衣放鬆。事實上,我們的感覺經常是跟著行為走的。如果你昏昏欲睡,無精打采,穿上睡衣只會讓你感到更糟糕。穿上你最喜歡的衣服、鞋子,會讓你感到無論今天多麼糟糕,你都做好了充分應對的準備。

  5、飽餐一頓。事後你會因為浪費錢、吃太多而內疚,但壓力仍然一點沒減。開吃之前最好自問,這麼做是否真能快樂?

  以上就是最常見的五個心理減壓的誤區。然而,繃得太緊也是萬萬要不得的。減壓的關鍵還在於充分考慮個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減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