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企業案例

  在生活中,有快樂,也有痛苦;有成功,也有失敗;有順利,亦有挫折。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辦時裝來料加工贏得創業第一桶金

  1980年,17歲的郭正明高中畢業後沒能考上大學,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信豐縣萬隆鄉萬隆村布尾嶺。看著他細瘦細瘦的身子,父母為他今後的生計安排頗費了一番思量: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天生就不是塊作田的料,要謀生該讓他去幹什麼?思來想去,父母決定讓他去學徒做裁縫,因為幹這活兒輕,都是一些“手頭功夫”。郭正明深深體會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拜師學藝格外刻苦耐心。為儘快學到一手裁剪縫紉技術,白天他跟隨師傅走村串戶學做裁縫手藝,晚上找來廢舊書報裁裁剪剪、縫縫補補。一晃三年過去了,郭正明“出師”了。因為他文化程度較高、悟性好,學徒時又格外用功,經他裁剪縫製出來的衣褲,不僅布料算得精準,而且款式新穎,找他做衣服的“東家”越來越多,郭正明很快成了小有名氣的“裁縫師傅”。

  名氣大了,不僅找郭正明做衣服的東家多,前來要求拜師學藝的也逐漸增多。生意好了,他卻苦於沒有三頭六臂來應付找他的東家和找他拜師學藝的學徒。於是他便想到在圩鎮辦一個服裝來料加工店,騰出走村串戶的時間來裁剪縫製衣服和指導學徒。1985年,郭正明在萬隆圩租下了萬隆村村部禮堂,辦起了明星時裝來料加工店。第二年,他為滿足南下打工群體學技求職的需求,又辦起了服裝裁剪縫製短期培訓班,培訓時間兩個月,隨到隨學。準確的定位,使他的生意頗為火爆,鄰近的小河、正平及廣東南雄界址、坪田的青年紛至沓來參加培訓。一時間,郭正明的明星時裝來料加工店成了鄰近鄉親的職前培訓中心。他也由此掘得了創業路上的第一桶金:1986年至1991年,短短5年間,他先後培訓了1000餘名南下求職青年,有很多人南下廣東成為了製衣廠的業務骨幹,有的當了 “指導工”班組長,有的當上了車間主任,郭正明自己的收入加上來料加工收入也累計達到了5萬餘元。

  勇敢挑戰自我改行成了酒樓老闆

  1991年,郭正明拿出做裁縫和舉辦服裝裁剪培訓班賺來的錢,在萬隆圩上蓋起了佔地100餘平方米的兩層小洋樓。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卻是,住上小洋樓後,他卻徹底放棄了幹裁縫和舉辦服裝培訓班這一行。1993年,郭正明辦了新居喬遷之喜的宴席之後,明星時裝來料加工店的牌子換成了明星酒樓。遠近鄉親和親朋好友都好生納悶:做服裝、舉辦培訓班,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了卻突然改行,真不知他吃錯了哪門子藥。而郭正明卻有他自己獨到的看法:改革開放幾年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人們的穿著打扮也改變了不少,自己剪布請師傅做服裝的人越來越少,商場店鋪來自全國各地紅紅綠綠款式新穎多樣的服裝越來越多,村民們衣著打扮的選擇也越來越寬,做裁縫這一行當要保住往日紅紅火火的輝煌越來越難。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憑著自己炒的一手好菜,以及自己做裁縫手藝時吃過百家飯,結識的人多,在圩上辦個飲食店準有出路。

  郭師傅改行做飲食了,以往他做過裁縫的東家在為他感到惋惜之餘,在趕集赴圩之日,都喜歡來到他的酒樓泡上一壺茶,或炒上幾個菜喝幾口米酒。酒樓有遠近鄉親和南來北往昔日東家的光顧,生意很快紅火了起來。酒樓生意要做好,郭正明深知靠的是服務質量和良好環境。於是他在起早貪黑打點好酒樓生意的同時,潛心鑽研烹調技藝,先後下縣城赴贛州參加了烹調技術培訓班。1993年,他又投資了3萬餘元,在酒樓大興土木裝修的同時,購買了彩電、VCD搞起了卡拉OK,並安裝了空調設立了包廂雅座。酒樓環境的改善,使他的飲食生意越做越紅火。食客的增多,不僅為他帶來了不菲的收入,也為他帶來了不少致富的資訊。在經營酒店的同時,每年他都要為萬隆鄉親銷售生薑、生豬等成百上千噸農產品,使他在販銷農產品中也獲益不少。

  辦起自來水廠惠澤鄰里鄉親

  風風火火經營酒樓幾年,有一件事卻讓郭正明感到分外頭痛:萬隆圩飲用水資源缺乏,在大旱之年逢上生意好時的圩日,自家水井裡的水不夠用,常要請人到1公里外的地方去挑山泉水。他常想:要是萬隆圩能像縣城那樣有自來水廠,要用水一擰水龍頭,水就嘩啦嘩啦流出那該多好。但自來水廠由誰來建呢?省定貧困鄉萬隆的財政狀況,僅供鄉村兩級吃飯已是捉襟見肘了。1999年,萬隆鄉黨委、鄉政府解放思想,提出要用市場運作的理念來興辦社會公益事業,包括建自來水廠,只要在確保水質安全性符合標準和價格適度的前提下,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有實力的人投資興辦。郭正明瞄準這一商機,歷時半年實地勘察調研,先後動員了3位生意場上的朋友一起於2000年投資了36萬餘元,在距萬隆圩1公里外的高山上圍池築壩引山泉架水管,辦起了一個日供水量達300噸的自來水廠。

  這一做法順應了廣大圩鎮居民的生活需求,自來水廠剛創辦就發展了400多使用者,隨著自來水廠服務質量的提升,使用者逐漸擴大到了圩鎮周邊的村莊,總計達600餘戶。2004年9月,市裡發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鄉黨委、鄉政府也組織開展了以讓農民喝上乾淨水,用上衛生廁,走上平坦路的村莊整治工作。郭正明順勢而為,投資32萬餘元,擴建了自來水廠,新建了淨化池,並通過優惠開戶價等辦法,將自來水廠的供水範圍延伸到了鄰近圩鎮的萬隆、柏梘、田心、紅星、高壩等村的25個村民小組,日供水量由原來的300噸擴至1000多噸,使用者也擴大到上千戶人家,水質也不斷提高,即使逢上雨天,自來水同樣清澈如泉。在服務新農村建設中,郭正明在做大做強自來水廠的同時,目光看得更遠,在經營酒樓、水廠之餘,他抽出時間同本鄉鎮一些泥瓦匠一起參加縣鄉舉辦的新農村建設建築工匠培訓班,當起了村民建房、改廁、搗路的“包工”。為做到經營酒樓、水廠以及監督工地施工三不誤,郭正明於去年底購買了一輛北京“現代”轎車,在酒樓、水廠、工地往來穿梭,當起了人人稱羨的、開著小轎車的“老闆”。

  郭正明富了,然而他沒有忘本。他常說,我能有今天都是廣大鄉親父老關照支援的結果。他的水廠對貧困戶一律免收開戶費和材料費,他還常在逢年過節帶上魚肉等慰問品到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每年結對幫扶貧困生2名,修橋、築路等公益事業捐資捐物樣樣工作他都熱心參與。郭正明也連續多年被評為縣優秀政協委員。

  2:

  當上海南洋培訓中心的工作人員第一次接到客戶要求參加微軟培訓的電話時,感到有點吃驚。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是一家聞名遐邇的大企業,主要從事新聞產業。在今天,新聞業高度依賴IT技術,但使用的大多是專業軟體,比如電視工作者使用的編播軟體,平媒工作者使用的排版軟體等,專用性非常強,一般情況下,都是企業內部組織培訓。因為傳媒企業較少參與社會培訓,對於傳媒企業的需求,大多數培訓中心也不太瞭解。

  程尊華,一位從2001年就開始從事微軟教育的資深講師,他先後和銷售人員一起3次到客戶那裡瞭解情況,客戶提出的要求看上去很簡單:他們把參加微軟培訓當成一種員工福利,只要求IT技術人員瞭解微軟相關技術就可以了,至於培訓的效果、培訓的目的,客戶描述得都比較模糊。客戶認為,既然集團的專用軟體都架設在微軟的平臺之上,那麼組織一次微軟技術培訓總是有意義的,至於通過這樣的培訓可以給企業工作效率帶來怎樣的提升,客戶考慮得不太深入。

  看上去,這是一單很“容易對付”的培訓,但程尊華不這麼看,多年的培訓工作使他意識到,再“簡單”的培訓也要圍繞客戶的需求來進行,只有與客戶的應用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定製合理的課程解決方案,才能真正贏得客戶的滿意度。為此,程尊華和幾位講師反覆研究,深入到使用者的工作一線,在實際工作中瞭解客戶的應用水平。

  讓程尊華感到震驚的是,上海文廣集團的技術人員們在專業軟體的使用上異常熟練,他們每個人都有成千上萬小時的使用經驗,因此他們熟悉專業軟體的每個細節,這意味著,如果培訓課程完全圍繞他們工作來展開,這樣的培訓,根本無法引起學員們的興趣。只有發現學員們實際工作中的痛,才能真正抓住他們的心,經過多次的調研與觀察,程尊華他們終於找到了切入點。

  根據使用者的痛來展開培訓

  通過不厭其煩的調研,程尊華他們發現,客戶的技術人員雖然在專用軟體上操作熟練,但對微軟平臺的瞭解卻不太多,他們普遍不知道如何去設定終端,事實上,如果能做好這一點,將有可能進一步提高其勞動生產率,並大大提升系統的安全性。

  新聞行業最重視IT架構的兩個方面,一是安全性,一是工作效率。如果系統不安全,有可能導致一些珍貴資料丟失,所帶來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此外,新聞工作非常注重時效,一旦時間滯後,產品製作再精美,其價值也會大大降低。新聞工作者經常要加班加點,為的就是保證時效性,其實在這兩個方面,微軟的技術都能為大家提供很大的幫助。

  然而,在客戶的企業中,大多數IT技術人員往往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專用軟體的研究中去,因為那與他們的生產息息相關,直到出現問題時,他們才會考慮平臺方面的問題,才會想到應該去掌握相關的技術,但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瞭解到學員們的痛,程尊華等講師定製出了針對客戶實際需求的課程解決方案,他們壓縮了一些內容,增加了更多的實驗等。程尊華認為,原來培訓中的伺服器等方面的內容應適當減少,因為學員在實際工作中基本接觸不到伺服器,一個集團就那麼幾臺伺服器,只需一名技術人員管理,而絕大多數學員日常接觸的仍然是終端,與其花很多時間去學習伺服器的知識,不如把終端設定方面的內容掌握得更透徹更紮實。

  在調研中,程尊華等講師發現,學員們對平臺上出現的一些具體問題往往手足無措,這說明,他們對系統的具體情況不熟悉,只有通過更多的實驗,才能使大家對平臺的應用更加熟練起來。

  上海南洋培訓中心定製的課程解決方案交到客戶手中,得到了上海文廣傳媒集團的高度認可,他們沒想到,一個看上去需求簡單的培訓,能做到如此深入,並與生產實踐結合得如此緊密。

  微軟培訓中沒有簡單的課

  “在微軟培訓中,沒有真正簡單的課。”程尊華們提交的課程解決方案看上去減少了一部分教學內容,似乎把培訓變得更“簡單”了,但實際上,每節課並不輕鬆,反而更復雜了。

  程尊華認為,難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學員們對微軟技術瞭解比較少,加上微軟平臺技術與其生產不直接相關,因此必須做到深入淺出,能把學員們的興趣“忽悠”起來,不讓他們感到聽不懂,也不能讓他們覺得枯燥乏味。

  第二,在具體技術上,需要反覆講解,要考慮到學員們的理解習慣,畢竟他們在微軟技術方面的基礎相對薄弱,對一些概念不熟悉,這是以往培訓從沒遇到過的困難。

  針對第一個問題,程尊華提出了“三大原則”,那是他當年大學畢業時,一家外企來招聘,讓每個應聘者現場唱一曲卡拉OK,大多數應聘者面面相覷,不知道這算什麼考試。後來,外企的負責人解釋說,通過現場唱卡拉OK,主要考察應聘者的“三大能力”,即大膽、大聲和大概。一個人在公眾場合連歌都不敢唱,或者唱也唱不大聲,這怎麼可能勝任外企高競爭的環境呢?在壓力面前,勇氣和堅持永遠是最重要的品質,至於歌唱得怎麼樣,其實只要“大概”就可以了,畢竟企業招聘不是選拔歌星。

  這“三大能力”讓程尊華茅塞頓開,他認為在培訓中,同樣存在著這個“三大原則”,就是面對學員,講師要大膽,聲音要大,同時,有的問題不要鑽牛角尖,要更巨集觀地去引導學員,這裡的“大概”不是說不認真,而是要從大處著眼,不要只看細節。事實證明,有了這“三大原則”,就能把學員的熱情調動起來,學員們原本對微軟技術瞭解不深入,課堂上不敢提問,表現得很拘謹,看到講師如此有活力,他們也被調動起來,他們原本都是新聞工作者,思維很活躍,在良好的課堂環境中,他們很輕鬆地就融入了進來。

  學員們輕鬆了,他們的問題也就多了,有的問題比較基礎,甚至有點讓人哭笑不得,但講師們仍然很認真地一一解答,雖然課上得很累,但講師們一絲不苟。由於培訓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實驗,與實際工作結合緊密,加上課堂氣氛活躍,學員們一下就投入其中。

  剛開始,上海文廣傳媒集團資訊科技部副主任吳一凡聽到學員們的反饋還將信將疑,但幾堂課旁聽下來,他感到歎服了,在結束了第一批技術人員培訓完成之後,上海文廣傳媒集團很快又組織第二批技術人員到上海南洋培訓中心參加培訓。

  實踐是檢驗培訓的標準

  “通過培訓,為企業創造價值。”這話放到口頭很容易,但真正落實就是另一回事。這需要好的課程解決方案,好的課堂氛圍,更重要的是還要有好的實驗環節。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上海南洋培訓中心一直重視實驗環節,把實驗作為培訓過程的重中之重。

  比如講交換機原理,就直接將交換機搬到課堂上來,現場講解,現場試用,通過這樣直觀的展示,讓學員在今後工作中,能迅速應用起來,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

  為了讓學員對微軟平臺有更深入的瞭解,上海南洋培訓中心不僅搭建了更多的虛擬環境,而且結合客戶實際應用來設計案例,其中許多案例是教材上沒有的,學員們以往在工作中遇到過相似的問題,但當時感到手足無措,如今有了直觀的演示,加上講師的講解,他們知道了問題的關鍵所在。通過與實際工作相類似的測試環境,他們還能看到許多未曾接觸過的情況,將來他們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就可以應對自如。

  為了拓展學員的知識面,課程解決方案甚至為大家介紹了儲存區域網,這是一套很貴的系統,雖然無法讓學員們實際操作,但相關知識的介紹,為集團將來發展提供了技術儲備。

  正是有了上海南洋培訓中心高度負責任的態度、以人為本的課程解決方案,一次看似簡單的培訓連續進行了20多天,學員們普遍反映“很累,但收穫很大”。一般來說,這麼長的培訓,到後來學員們往往會產生“腦子學麻了”的感覺,但由於此次培訓組織嚴密,課程設定合理,學員們普遍感到樂在其中,流連忘返。

  吳一凡副主任表示:“通過培訓,我們技術人員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有了大大提升,我們感到,微軟培訓就是我們迫切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