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成功就業案例

  調查顯示,缺乏實踐經驗成為大學生就業難最凶“攔路虎”,不少大學生嬌生慣養,不事稼穡,眼高手低,好高騖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用成果證明能力

  小劉是市場營銷專業大專生,畢業時她選擇了某家電銷售公司的銷售崗位作為自己求職的目標。為了順利應聘,她決定利用招聘會前的一週時間,為那家公司拿出一份市場調研報告。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她對該公司所有的產品做了細緻的市場調查,從市場份額、產品到競爭對手等各方面的情況都瞭解得清清楚楚,拿出了一份有分量的市場調研報告,最後在招聘會上擊敗了眾多學歷高於她的競聘者,被公司錄用。

  分析:小劉針對目標公司和崗位,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給應聘單位提供了可行性知識型成果。用人單位最希望的就是招聘到的人能實實在在解決問題,對症下藥,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樣的人最能獲得應聘單位的認可。

  吹毛求疵吸引眼球

  北京某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張明曾到一家著名軟體公司應聘,因為沒有工作經驗遭拒。為了能到這家心儀的公司工作,他沒有氣餒,偷偷花了幾天時間在那家公司的廢紙堆裡尋找,發現了公司廢棄的部分程式資料,並逐一修正,然後再次跑到公司求職,詳細分析了公司程式設計上存在的問題。公司老闆被他的才華所折服,破例給他安排了一個職位。

  分析:想方設法找到自己心儀公司的“軟肋”,並依靠自己的實力大膽吹毛求疵,以此吸引對方的眼球,可以大大提高應聘的成功率。

  跨專業也能成功求職

  張華在大學學的是財會專業,在一個招聘會攤位前,他看中了一家國內著名的太陽能熱水器代理公司提供的職位——營銷員,但公司要求應聘者是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張華決定碰碰運氣。他問招聘人員公司為何只招聘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招聘人員告訴他,公司要擴大業務,需要有市場開拓能力的學生。張華隨即表示自己具備市場開拓能力,並列舉了自己曾在某電動車廠實習時,參與開拓市場並取得不俗成績的經歷。張華的自我介紹和專業水準使招聘人員對他很滿意。最後他順利通過了面試,謀到了這個理想的職位

  分析:在應聘過程中,很多應屆大學畢業生一看到和自己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往往扭頭就走。在觀念開放、人才流動頻繁的現代社會,跨行求職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就業的壓力迫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了跨專業求職,從事與自己所學專業不相關的工作。

  業餘愛好是成功關鍵

  某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畢業生黎明非常喜歡乒乓球運動,是大學校隊的主力隊員,曾多次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獲得多項殊榮。令黎明沒想到的是,體育方面的愛好和優勢竟成為其求職優勢,乒乓球成為他求職成功的關鍵。在一次招聘會上,黎明看到某高校後勤集團“經理助理”一職,便投遞了一份簡歷。公司經過面試,很快與他簽訂了就業意向。原來該高校各系部間每年都要舉行一次乒乓球比賽,成績作為各部門年終考核的一部分,而後勤集團多年來總是無緣進入決賽,於是公司領導讓人事處在當年的招聘活動中優先考慮有打乒乓球特長者。因此,在諸多求職者中黎明脫穎而出,受到公司的青睞。

  分析:用人單位有時不一定需要特別全面的人才,但卻急需合適的人才。在眾多求職者中,黎明不是最優秀的,但卻是單位最需要的。大學生在求學期間要培養自己的業餘特長,說不定這種業餘特長反而成為你日後求職成功的關鍵。

  案例簡述:某學院畢業女生於某,前些日往廣東東莞某一建築設計公司投遞了電子簡歷,隨後不幾天收到了對方的答覆,並通過電話進行了簡單的“面試”,當學生問到他們企業的概況時,這位負責人推說,讓學生自己上網查閱並告訴了一網址。這名負責人為了以體現面試的正規性,還假意說,他們將對“面試”進行電話錄音,面試完畢後,該負責人說的非常正規並很象熟知高校學生就業相關規定似的,講到4月1日前趕到單位進行一個月的實習,並要求帶上身份證影印件、協議書***要求校方簽完字和改完章***、照片等準時到單位,並聲稱單位將安排專人到火車站接站。該生拿協議書找本院負責老師簽字時,被詳細問及了有關情況,遂告訴了幾名去年畢業在東莞上班的學生的***,並要求該女生去之前一定要與其師兄、師姐們先聯絡一下,謹防上當,別被傳銷等團伙利用。經東莞當地的學生聯絡核實,該單位近期沒有釋出任何招聘廣告,別人假借他們單位面試,純屬欺騙,希望同學們不要輕易上當。

  大學生如何成功就業

  有人說:高考是萬人過獨木橋,大學生就業就像是在浩瀚無邊的沙漠中尋找綠洲。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畢業生難以找到好工作,已成為大學生、高校及家長共同的感受。那麼,大學生在當今就業環境嚴峻、競爭異常激烈的形勢下,如何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起點,成功實現就業呢?筆者認為,大學生成功就業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一、提高專業技能,提升綜合素質

  大學生要成功就業,首先就要提高專業技能,提升綜合素質。不管是哪一行業,都很注重實際操作能力,應屆生的優勢就是本身的專業能力。就業等於學歷加上能力。當學歷不高時,在大學期間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去加強專業技能的學習,參加與提升技能相關的社會實踐,並參加一些與專業相關的培訓等。對於大多數企業用人標準來說,用人是很現實和實際的,在綜合考慮學歷和技能的情況下,一些操作性強的工作會寧願出低一點薪水要一些學歷不高的學生。所以在大學期間,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從而提升就業的含金量。雖然專業知識很重要,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複合型人才。如果大學生的能力單一,那他今後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基本的計算機、外語等工具類技能,還要提升其他軟實力,比如人際交往、團隊協作等。一些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能力薄弱,眼高手低,缺乏團隊合作,不會為人處事。大學生應該在大學四年內,通過學習讓自己更加獨立,有主見,通過參加各種活動,讓自己的演講口才、人際交往等能力得到提升,在面試中展示良好的綜合素質。這樣在畢業之時有更多的競爭優勢面對激烈的職場競爭,從而實現成功就業。

  二、瞭解就業政策,把握就業形勢

  求職擇業不同於學習期間的實踐,它是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並能在這個崗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實現自己的價值。畢業生求職前必須從巨集觀上了解國家的有關政策,從微觀上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就業的基本情況。“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是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基本政策。在這種背景下,市場主導的地位實際上已經確立,大學生擇業和單位選人的自主性都增強了。中國社會飛速發展,經過四年學習的大學生在畢業時,社會需求和當年入學時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專業由熱變冷,由“短線 ”變成了“長線 ”,社會需要量也相對減少,給就業造成了困難。還有些專業,雖在不斷地調整和改造,卻仍跟不上社會的變化和需要。大學生只有正確分析自己所處的求職地位,把握面臨的就業形勢,進而積極主動地適應社會的需要,才能開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三、充分認識自我,明確職業方向

  大學生找工作其實並不是很難,但關鍵是要充分認識自我,知道自己的優勢,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不能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然後再不停地跳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都有自己的缺點和短處。就如人們常講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貴有自知自明。大學生在擇業前尤其要對自己的能力有個正確、客觀的認識,知道自己能幹什麼,擅長什麼,想幹什麼。大學生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優勢找工作。一般就業不僅要求技術專長、經驗等,還要求綜合素質。在明確職業方向的時候,儘量去避免與自己專業不對口的工作,也不要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這些都是不利於自身發展的。大學生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現狀,正確的給自己定位。在應聘過程中,每個畢業生一定要結合所學專業、職業愛好、發展潛力等要素,選擇相應的應聘單位以及所提供的崗位、職務和薪酬待遇,做到人事相宜,人職相宜和人薪相宜。

  四、樹立良好心態,克服“就業迷茫”

  學成從業、服務社會,實現自身價值,是每個大學畢業生的美好願望。但是,就一些大學畢業生而言,與其說是“就業困難”,不如說是“就業迷茫”、“心態不正”。有些大學生在擇業中,不是從自身的特點、能力和社會的需要出發,而是盲目攀比,只求得一時心理平衡,孰不知這樣往往不利於自身價值的實現和長遠發展,甚至將可能被洶湧的就業浪潮所吞噬,只能是失業。在就業中,大學生應樹立良好的心態:一是確定適當的擇業目標。個人的擇業目標應當和自身能力相符合,這樣才有利於樹立自己的信心,從而使自己在擇業中處於優勢地位。目標適當,取決於知已知彼,研究目標,揚長避短是擇業成功的一把鑰匙。二是避免從眾心理。畢業生處在擇業的洪流中,擇業目標的確立會受到其他擇業者的影響。虛榮心、僥倖心理會使他們改變原有的擇業目標而採取不切實際的從眾行為。三是避免理想主義。期望值居高不下,已經影響到畢業生順利就業。有些畢業生,尤其是一些條件較好的同學,在擇業中,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刻意追求最美滿的結果,而錯過了其他許多好的機會,有的甚至造成了就業困難。四是克服依賴心理。有些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缺乏自信心,把希望寄託在拉關係、走後門上,有的甚至由家長出面與用人單位洽談。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恰恰讓用人單位對這些畢業生產生缺乏開拓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當今社會,機遇與挑戰並存,只有在擇業中樹立信心,敢於競爭,才能在眾多的求職者中脫穎而出。

  五、藉助新興媒體 ,珍惜就業機會

  當前大學生可利於人才交流會,尤其是網路資源等新媒體,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幹推銷出去。來自某求職網站的統計資料顯示,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路求職。不僅一些跨國公司要求大學畢業生必須通過網路投遞簡歷,就連國內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也要求求職者網上投簡歷。據部分高校統計,應屆畢業生中有80%以上會在網上投遞簡歷。目前的就業環境並不寬鬆,找工作難,找心儀的工作更難,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在這種就業環境中,大學畢業生一定要把握和珍惜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

  六、修煉敬業精神,認同企業文化

  敬業精神是人類最偉大的精神之一,畢業生要想在社會立足、發展,沒有敬業精神萬萬不可。一個盡責進取、嚴謹高效的畢業生是會受到用人單位青睞的。相反,那些馬虎敷衍、無序浮躁的大學生在社會將很難立足。因此,畢業生應當在修煉敬業精神上下功夫,這是畢業生能否獲得發展的治本之道。畢業生要實現從校園人到企業人的角色轉化,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就是要認同企業文化,自己的價值觀要同企業的價值觀相吻合,行為規範要同企業的行為規範相一致,這是順利實現角色轉換的重要前提條件。

  中國就業促進協會副會長陳宇說:“大學生就業難不是因為他在學校裡學的知識少,而是他需要就業的東西沒有學到。所以我認為大學生在他們學習的現有知識上再加上四條,第一條是瞭解社會生活,第二條是熟悉職場規則,第三條是尋找自身位置,第四條是品嚐從業滋味,這樣他們就可以成功就業。因此,在校大學生對就業形勢無須過多悲觀。”謹以此作為我本文的結束語,並請大學生認真品味陳宇的話,努力實現成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