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手抄報邊框花邊

  科學給人以確實性,也給人以力量。只依靠實踐而不依靠科學的人,就像行船人不用舵與羅盤一樣。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 ,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資料:核酸的發現

  核酸是一類天然的雜含磷化合物,遺傳的物質基礎,能控制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可降解為磷酸、糖及有機鹼。核酸有兩種:一種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另一種是核糖核酸RNA。核酸對於前景誘人的遺傳工程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核酸的發現源於瑞士。1869年,瑞士化學家米歇在分析外科繃帶的膿細胞成分時,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化合物,由於這種物質是從細胞核中得到,又帶有酸性,於是就給它起名叫“核酸”。不過,它在當時並沒有引起重視,直到20世紀20年代末,它才一躍而起受到應有的重視。

  圖片:

  圖片一

  圖片二

  資料:火星隕石能到達地球嗎

  自從70年代以來,眾多的科學家對地球上一萬多塊隕石進行研究,發現其中有極少部分是來自火星。科學家發現這些隕石碎片的成分不僅與地球和月球不同,而且也有別於所有其他已研究過的隕石。它們碎片的氣體--同位素比正好與1976年美國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測得的火星大氣資料一致。這就 說明這些隕石來自火星。但是,如此大的隕石怎麼可能衝出火星引力而來到地球呢?這的確是個謎。

  在1983年一些科學家研究指出,月球上由於某種原因使一些大的隕石能脫離月球引力而到達地球。據此推論,隕石衝出火星引力也似乎是可能的。不過,脫離火星所需要的逃逸速度必須是月球上逃逸速度的兩倍。由此看來,儘管從地球化學的角度證明這些隕石與火星有聯絡,但衝出火星引力在“力學”的角度來看到底是否成立?現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兩位專門研究人員得到了能夠成立的結論。

  美國兩位專門研究人員認為:外來天體與火星產生傾斜碰撞,這種天體自身大量氣化,以致形成一種高速卷射氣流或稱卷流,這種氣流能挾帶火星表面的岩石,加速運動到超過火星引力的逃逸速度所致。他們還作了計算機模型,並用壓縮氣炮發射固體塑料彈進行了實際試驗。試驗表明,當撞擊角度與水平線成25?60°度的夾角時,卷氣流的運動速度約為每小時五萬英里。據他們計算,進入火星的炮彈隕星直徑為0.12?1.2英里時能產生密度相當大的卷氣流即每立方厘米0.1?1克足以捲起火星表面的岩石,並使之達到完全脫離火星一直到達地球所需的速度。很多科學家都同意這種說法。不過,要想真正弄清這個謎,還有待於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