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手抄報花邊簡單又漂亮

  科學是什麼?科學是求真務實的態度和思維嚴謹地研究問題的方法。 科學就是把任何被研究的物件.進行無限放大和無限縮小,在無限放大和縮小的過程中.找到接近100%的完美理論.得出價值.做出貢獻。一起來學科學,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眾所周知,世界上大約有六分之五的動物是由昆蟲組成。昆蟲家族興旺發達,幾乎可以生長於任何地方——從南極到北極,在洞穴、湖泊、沙漠、雨林,乃至溫泉和石油層中。但是非常奇怪,在海洋中卻很少見到昆蟲的身影。

  圖片欣賞

  圖片一

>

  圖片二

圖片三

圖片四

圖片五

  科學手抄報內容:為什麼昆蟲不涉足海洋

  這是為什麼呢?荷蘭烏特勒克大學物理學家傑勒因·範德黑吉認為,在海洋中幾乎無開花植物。由於開花植物和昆蟲一起進化,昆蟲在缺少花的海洋環境中是無法生活的。

  似乎昆蟲並不完全不能在水中生活。大約昆蟲種類的3—5生活在湖泊和河流中、有些甚至已適應了鹽灘中的鹹度,然而幾乎沒有一種昆蟲可以生活在浩淼的海水之中。

  以前對缺少海洋昆蟲所做的解釋都不令人滿意。有些理論認為,自然障礙——海浪、鹽——阻止了昆蟲涉足於海洋;其他理論則提出食肉的魚是一種障礙。然而,這些障礙卻沒有阻止其他像蜘蛛類的節足動物涉足海洋,至少有400種不同的海蜘蛛和許多種蠓自在地生活在海洋中。

  雖然海蜘蛛和蠓也屬昆蟲類,在海洋中很發達,但它們已完全適應海洋中的自然環境,並不依賴於開花植物。海洋中絕大多數植物是由簡單植物組成,如單細胞的綠色浮游植物以及缺少真正的葉、莖、根的海草。

  開花植物在海洋中幾乎絕跡,僅有大約30種海洋植物生長在海岸區域。開花植物僅在陸地進化而不能移居於海洋的原因,肯定與流體中微粒的運動有關。如果花粉粒浸入像水同樣密度的流體中,那麼,這種從水下花上脫落下的花粉則會被水流攜帶走。即使碰巧動物把花粉粒攜帶到花的枝頭***雌蕊頂部,是接受花粉的地方***上,流水也會很容易把花粉沖走。但是在像空氣這樣的流體中,其密度是水的千分之一,柱頭可容易捕捉到花粉。這就是為什麼水下花罕見的原因。

  根據傳統的觀點,在昆蟲出現後的2.5億年中,昆蟲類繁衍得並不興旺,它們在砂礫中搜尋食物僅能勉強維持生存。但是在1億至1.15億年前,當開花植物出現時,昆蟲的命運就大為改觀,其數量在地球上猛增,而且嘴得以進化且形式多樣,以滿足吃花粉和花蜜的需要,直到最後大多數昆蟲可依靠某些花生存。而不吃花的昆蟲則很可能以食昆蟲為生。由於開花植物不能在海洋中生息,以花粉和花蜜為食的昆蟲自然不必下海而一直是“旱鴨子”。

  然而,這種觀點卻不能使古生物學家信服。幾年前,勒班代樂提出這樣一種觀點:早在開花植物出現前,昆蟲的種類就已很多,而且已進化成專門的嘴不是吃花而是吃蕨、鐵樹、針葉鬆和其他更原始的植物。勒班代樂解釋的海洋缺少昆蟲的道理很簡單:海洋中無樹。一棵普通的樹能為昆蟲提供大量的棲息地:根、皮、籽、葉和起加強作用的組織。相比之下,海草僅是由一些彈性的葉狀組織。給陸地生態系統給昆蟲賦予這樣一種獨特的棲息地,是植物結構的多樣性,而海洋中這種多樣性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