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的提煉方法步驟
沒有企業文化的團隊可怕,有文化卻不執行的更可怕.企業文化究竟如何提煉呢?下面小編來告訴你。
一、氛圍營造
1、企業文化手冊設計、印刷
2、氛圍營造、策劃
二、考核
組織全員進行企業文化考核,採取自下而上的考核。
第二步,入腦
入腦是指企業文化的認可。通過培訓、研討企業文化核心,讓全體員工認可、感覺自己的企業文化。
入腦的主要步驟方法:
一、宣講與培訓
1、為高層領導提供企業文化基本知識的宣講
2、為高層領導提供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的培訓
3、為中層領導提供企業文化基本知識的宣講
4、為中層領導提供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的培訓
5、為基層員工提供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的宣講培訓
二、考試
1、藉助一些活動,如知識競賽、詩歌朗誦、看板等方式。
2、組織企業文化考試。
第三步,入心
入心是指企業文化的認同,通過討論、研討企業文化核心,讓全體員工認同、感受自己的企業文化。
一、討論與研討
分專題進行討論,分層級進行研討。
二、徵文、演講等比賽
三、故事徵集
四、成果彙報
第四步,入行
入行是指企業文化的踐行。通過討論、公開承諾,讓理念變成行為,讓全體員工踐行、體驗自己的企業文化。
一、彙總討論成果,形成行為規範
二、彙總故事案例,形成故事集
三、對照行為準則、規範,修正自己的行為。
四、理念變為行為
五、長期堅持,慢慢形成習慣。
中西方企業文化的提煉
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人情味原則的人際關係社會,和西方社會完全不同的是這種人情關係始終影響著中國社會發展。西方信奉基督,宣感測恩更多,但人情關係卻和中國相差甚遠。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結婚的時候親朋好友都給你送禮了,現在被稱為“份子錢”,你會認為你欠了別人的錢嗎?中國人不會認為自己欠了錢,但一定會認為欠了別人的“人情” 當然這種人情僅僅是中國社會非常小的一個縮影。這也就是中國人通俗說的“人情世故”,這些人情的來往也正是中國人才是真正懂得感恩的具體表現。更多時候是你的朋友幫了你一個忙,你就欠他一份“人情”,而這“人情” 卻不是可以用企業管理的數字衡量或量化的資產,但它卻是真實存在的。所以中國人在人情上看得重,很多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會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沒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得到請客吃飯還需要AA制的習慣!對於中國人在人情的處理上,大家不會去刻意算計,但都有一個特點:啞巴吃湯圓----心裡有數!
對於企業管理的制度化、透明化的管理目標是沒錯,但如果過於教條就會使企業變成機器。西方的法制管理理論為何在中國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受到很大的阻力呢?關鍵的問題就在於中國屬於人情之上的社會,這一點短期***百年內***都是不可能改變的,而且作為企業管理學本身就是一門臨床學科,不是照著條條框框和書本就可以達到效果的,反而是需要更多的實踐經驗才能做出更合適和高效的決定!而且一個企業的管理問題本身就是系統性的,不可能獨立在其他問題之外。西方管理的特色:管理標準化,崇尚管理規範化,定位精確化。但到了中國,中國諮詢講”套路”也就成了所謂的“模式”,中國人就追逐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我們稱之為管理方法靜態化!中國民營企業大都是從小逐漸做大道一定的規模,需要管理工作隨著規模的擴大而深入和完善,而在中國用這些方法則需要將這些"模式"或"成品藥"拆散後不斷挑選使用並鍛鍊企業的管理控制能力.所以我們稱之為"管理方法動態化"。中醫用藥講究相生相剋,固本培元,治病則以根治為導向,系統性整體醫治,檢查手段主要以傳統的望、聞、問、切的各種方法找到問題的根源,有的放矢,進行整改。西醫用藥講究用啥成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檢查病因也是從表象到根源逐漸深入;
西方的管理方法確實是有它們的優勢和有點,但對於人情味特濃的中國來說,機械式的教條化管理只會將企業變成一臺冷冰冰的機器!企業如果沒有了溫暖和人情味,企業就算滅了!西方有工程師得出一個結論:普通操作員工在非常努力的工作和非常不努力的工作效率相差一倍,但在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方面效率相差一倍效果相差就遠遠不止一倍了!團隊精神和凝聚力才是中國企業最具競爭優勢的特點,也是最容易打造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