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論文交流會講話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論文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總稱為論文。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老師們,同志們:
2014年度教育教學論文交流大會歷時一天半,經過五個學科組、三個年級組分組交流和大會交流,全體教師參與成績評定,評委會進行認真稽核。評選出優秀論文一等獎11篇、二等獎18篇、三等獎21篇。同時,學校將把本次交流論文的80%擇優錄入校刊。特別優秀的將推薦至省級刊物發表。這將極大地豐富了我校的教育教學成果。
本次論文交流會體現出了一下特點:
一是準備充分、組織嚴密、效果顯著。達到了相互交流、學習、共享的目的。100多篇論文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交流完,得益於醫教室、學科和年級主任們的有效組織;
二是參與面大、稿件數量較多。有85位教師的109篇文章進行了交流,其中,提交3篇教育教學論文的老師有兩位:李峰、姜麗芸。提交兩篇教育教學論文的教師有6位,他們是:王建民、侯麗麗、習在瑞、任豔萍、孫輝、李娟,這些教師樂於反思、勤於積累的精神值得肯定。
三是文章貼近實際,實用性、操作性比較強。我們的老師們把求索的筆觸伸向了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比如,王若飛的“心臟泵血功能及原理”的圖示時差講解法;司婉君老師的“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我們的班主任把探索的視角伸向了班級管理的每一個細節。李峰老師的“關於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學生學緣關係的調查分析及研究策略”。許多真情實感足可以教育人。不少調查研究非常合理。
四是文章引入了不少新觀點和新思路。特別是提交大會交流的文章,有對一節教材教法的研究,也有對中職教育與臨床護理銜接的比對;比如,任豔萍老師的“《護理學基礎》、《護理實訓》教學大綱與臨床實際操作能力需求的差異性研究”;更有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吸納,比如,教育公平問題,以人為本的問題,理念構建的問題,關注細節的問題等等,能把基礎教育一些很好的理念引入到中職教育中來,對今後更新我們的教育觀念非常有益。
當然,一分為二地看,本次論文交流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認識上的偏差導致行動上的遲緩,幾經周折,收到97位教學人員的論文85篇,54位班主任提交的論文24篇。有些教師多次敦促還是一篇文章也沒有提交,未撰寫提交論文12位:餘敏、範玉敏、張昭、文彤、茹思亮、範紀華、許強、楊亞軍、侯穎、楊俊、胡瑜。感覺不重要?
其次,個別論文也還存在案例堆砌過多,分析論證不夠系統,總結歸納不夠精煉,達不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有一些基礎調查和基礎資料來源都很好,但是這些資料只是論據,如何利用這些資料資訊進行論證,來說明我們的論點這是最關鍵的。
第三,有些文章語言組織、文字陳述能力一般化,讀起來就像大白話;個別文章還存在原創性不夠,抄襲和借鑑過多的問題,這是學術道德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共同注意。
所以,藉此機會對未來的教育教學研究工作提上幾點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樹立反思精神,注重教育積累。通過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創設濃厚的教育教學研究氛圍,打造“學習型”、“應用型”教師隊伍,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二是希望大家樹立敬業精神,尊重教育科學。教育教學是一門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嚴謹科學,是在教育教學思想與理論指導下的有目的、有針對性的人類社會實踐活動。一切盲目的言行都可能傷及生命成長。
三是希望大家樹立敢為人先是精神,積極學習和吸納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以此作為指導自身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行動指南,不斷實現自我成長。
老師們,今後學校將進一步營造積極向上的學術氛圍,並以此引領廣大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可持續發展,從而推動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的快速發展,有效促進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水平提高。
最後,預祝大家假期愉快、身體健康、闔家安康!
***二***:
尊敬的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來自**市特殊教育學校,作為一名普通的特教教師,能來參加這個會議,和大家一起分享這麼多優秀的論文,我覺得非常幸運,收益匪淺。
我加入特教工作的時間不是很長,是XX年從一所普通中學調入九江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六年來,從一名普通教師轉型為一名特教教師,學校領導的給了我很多關心指導,熱心的同事給了我很多無私的幫助,我自己也兢兢業業,付出了很多努力。XX年我獲得了“市級學生最喜愛的老師”稱號,XX年榮獲了“**市一二三園丁工程學科帶頭人”的榮譽,我撰寫的論文也多次榮獲省市全國級別的獎項。這次學寫的敘事論文,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嘗試。其實,這篇論文的原型,是我的一篇教學手記。在平時的教學工作,我喜歡隨手記錄個人教學點滴和教學心得,這些文字也是我寫教學論文的資料。
這篇文字裡,我是從兩個方面來記敘的。
其一真實地記錄了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在課堂上和我的第一次交鋒。這個小男孩可以說是一個行為異常學生,在學校或者課堂中,行為異常學生可以引起許多問題,從興風作浪到罵人打架,直至破壞規章和法律,確實行為異常的學生什麼事情都能幹出來。其中有些問題的處理,需要教師具有堅定而果斷的態度,保護學校團體中其他人的利益,這也許最有成效。所以,我對他採取了一個比較粗暴,但是很堅決的態度。
同時,問題學生的異常行為會導致嚴重社會性適應不良,他們的行為遠離了那種符合人的社會準則的正常行為,以至於嚴重地影響自己的成長、發展和周圍人的生活。所以,我們作為教師有義務也有必要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行為規範,幫助他們改變異常行為,其二,在這篇文字裡,也真實地記錄了我的心理活動和情感體驗。
在社會上,教師被想象為有信心的,有知識的人,所以教師往往把恐懼隱藏起來。但是,我們教師也有七情,極自然地也會有害怕的情緒:害怕舉止不合體統,害怕個人的準備不足,害怕課堂上會遇到意外的對抗而不知所措,害怕在學生面前丟面子,甚至害怕學生們等等。這些焦慮情緒轉過來回攪擾人的心理平衡,產生緊張、厭倦、消化不良和失眠症狀。由於教師的工作性質,特別是我們特教教師,體驗到這種焦慮的機會更多。在今年的助殘日,我在中國教育頻道和一些地方頻道,都看到有統計資料稱:特教教師的心理壓力大,心理隱患較多。教師的一舉一動和所作所為,心理狀態***即感情和心境,安全感,信任和自尊***都會在教學行動和日常工作表現中顯示出來。教師的心理健康是他教學的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學會如何避免或者處理焦慮,這是極端重要的。要直接解決,首先要意識到恐懼的存在,公開承認個人是有所害怕,有所擔心的,找出自己為什麼害怕,擔心的是什麼,以及做些什麼才能基本消除或遏止它。
所以,不僅僅是在這篇文章中,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隨時將自己的困惑和疑慮記錄下來,真實地剖析自己的內心,以期能在日後的教學實踐中有針對性的改進,逐步走出困惑,完善自我。
我愛我的職業,我喜歡做一名普通的特教教師,也許這就是我工作的動力。蘇霍姆林斯基說,要熱愛自己的職業,熱愛我們的學生,用心靈喚醒心靈。 最後,我用自己的一首小詩來做結尾:伏案不知天色晚,出門方覺北風寒。西窗靜寂誰人顧,獨抱清貧守障殘。
***三***:
尊敬的各位領導、少先隊工作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榮幸地作為中學少先隊大隊輔導員代表在這裡發言。我要向在座的各位領導、少先隊工作者由衷地表示敬意,特別向小學輔導員老師表示衷心地感謝,正是您們的辛勤工作為我們中學輸送了一批批優秀的少先隊員,使我們的工作不僅有了基礎而且有了優勢,更有了較高的起點。但當小學少先隊工作開展的紅紅火火之時,我們卻不能迴避一直普遍存在於全國的問題:少先隊工作的兩個薄弱,農村和中學。如何在中學少先隊工作中抓住優勢,尋找解決薄弱問題的途徑,一直是困擾我們中學少先隊輔導員的問題。幸而有體驗教育思想的出臺,為我打開了思考的閘門,經過不斷地思辨,寫出這篇論文。現將論文撰寫時的出發點和體會與大家交流。因本人學識水平和經驗有限,若有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我的論文題目為:
——構築中學少先隊體驗教育內容框架的幾點思考
一、 撰寫的初衷和材料的積累:
如果我們把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答案看作是鎖和鑰匙的關係,那麼,我體會論文撰寫過程就是這樣一個嘗試開鎖的過程。 首先,中學少先隊員的身心特點和存在的教育問題成為我心中的“鎖”。
新時期的中學少先隊員除了秉承了少年兒童在這個時期應有的階段特徵,更增添了這個開放時代的新氣息。他們在認知水平、交往能力、競爭意識等方面比以往的少年有顯著的提高,使他們更加不願做被動的服從者、模仿者、執行者,而是力求成為生活中主動的探索者、發現者與選擇者。正如我們看到的,資訊高速路上賓士著越來越多的小網民。而且這種被稱之為“危機期”或“心理斷乳期”的表現隨時代的向前發展,出現的年齡越來越早,在部分小學高年級少先隊員中已有表現。但是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合作能力、科學素養、創新意識卻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應如何應對才能提高他們的這些素質呢?這就如同在我的面前擺了一把鎖,激發了我嘗試開鎖的慾望。
其次,體驗教育的出臺,為我製作“鑰匙”搭建了工作平臺。 體驗教育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正在顯現著越來越重要的指導作用。它的概念、方法、內容都像是一扇扇開啟了的門,深深吸引我要進去一探究竟。帶著疑惑不解的問題,我參加了市體驗教育培訓班。通過學習,不僅使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論,更使我猶如產生了一種頓悟的感覺,引發了我對體驗教育內容的進一步思考。
再者,理論學習成為我製作“鑰匙”的工具。
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尤其是在從事大隊輔導員工作後,我對理論學習的重要性有了深深地感觸。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為此,在原有本科的基礎上,我考取了教育碩士研究生。學習期間,我接觸到了諸如心理與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傳統文化與中國社會主義等等許多先進的教育理論、思想觀念,開闊了我的眼界,給了我更多的視角來看待***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也包括我從事的少先隊工作。
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學習到的理論與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我的腦海中交織碰撞,許多感觸有時會一下子裝滿,一下子又全部消失得無影無蹤。
我的論文比不上在座的獲獎者撰寫的論文應用性強,理論內化也不夠,因為它並不來源於我曾經組織過的活動的經驗或體會,而只是我不斷思辨的產物。它只能是在我今後的工作中,在實施對中學隊員體驗教育內容時才有一定的幫助。不過,我們在做事前也常會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弄清楚了,做起事來才會更有針對性,才能堅持到底。
所以,學會和少年部的領導和老師們要我作為一名代表發言,就是想通過我向大家傳遞兩個資訊:一個是重視理論學習,不論我們的工作多忙多累,理論學習不能放鬆,這是提高學識水平非常有效的途徑。另一個就是在學習的基礎上一定要積極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把理論與我們的工作結合起來,讓理論與實踐摩擦出火花,加強預測性、前瞻性,同時還讓我們有了更寬廣的視角,我們的工作思路就會越走越寬。
二、 立論和觀點:
我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感到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以一個怎樣的觀念看待、評價,甚至“指揮”學生,將影響的不僅僅是幾代人的發展,更是我們國家的前途命運。將來我們國家要向什麼方面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都是我們教育要研究和注意的問題。我這裡談的教育都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僅包括學校教育,還包括來自社會、家庭中所有可能對隊員造成影響的活動。在廣義的教育環境下,從文化層面上看,傳統與未來就是我們常常拿出來對比思考的問題。我們要“繼往開來”,怎麼做,為什麼這麼做?所以我從這入手,即考慮了未來社會人才觀可能的變化,又回過頭看看我們的傳統文化中的不足,找找位,在開展中學體驗教育時我要在內容上怎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因而,總結出一句話:立足傳統文化,放眼隊員未來發展,是我這篇論文的基調或稱之為立論點。
根據我在工作中體會到的最想迫切要解決的問題和通過理論學習能找到的一些答案和解決的辦法,寫下以下三個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 使學生體驗科學的邏輯思維方式
每一個人成長經歷的不同影響了他看待、分析、處理問題時思考的角度、運用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我是學生物的,一門實驗理科。在座的各位可能學文科的較多,我們看問題的角度從文、理上就不同。舉個例子:看到秋天葉子,學文學的就會慨嘆“四季輪迴”,可能還會吟上一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這類詩句;而學理科的一看就是葉綠素隨低溫分解,今年秋天來得早了還是晚了,摘下一片葉子看看內部變化,分析一下色素構成。在飲食上,學文學的講究色、香、味俱全的感性認識;理科從營養學角度看看做法是否符合營養學的要求,營養素攝入量是否均衡。
此外,不僅是角度不同,也有一個科學性的問題。科學的思維方式會使我們能冷靜處理問題,透徹的分析問題,減少不必要的衝動引發的後果。我們學校曾做過MHT心理健康測驗,有20%以上的隊員有衝動傾向。如果表現在與人交往上我們可以試想五個隊員裡有一個好衝動,如果再不具備科學的思維方式處理問題,是多麼容易發生衝突矛盾。怎麼培養呢?單靠學科教學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我認為可以通過我們少先隊舉行辯論賽、建立專門的辯論學習培訓或是更為理想的是進行課程培養。辯論不僅僅只是有助於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訓練科學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明心志的基礎上,幫助人們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從未來的發展上看,我國加入WTO後,象許多隊員立志要成為的律師、企業家等等具有辯才的職業人員在社會中需求量將大大增加,社會人才觀屆時將發生巨大改變。而我們傳統文化卻有不利於這方面培養的思想在抵制這種變化。例如,我在與一些中學輔導員的接觸中常聽到看到對隊員的培養上不喜張揚個性的隊員,認為成熟穩重的可信賴的隊員應是那些不善言辭的。這是受傳統文化長期讚賞和推崇木訥語遲者有直接的關係。這種“木訥=忠厚,善言=奸詐”的人格公式被社會接納的程度是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程度成反比的。象在工商業起源較早的古希臘,人們非常崇拜雄辯家,青少年都競相學習演說術。而我國到本世紀80年代才在大學開展辯論賽,到現在也沒有在大中專學校安排課程式學習。所以,從這些看,以後在對中學隊員開展體驗教育時,一定要注重科學思維方式的系統培養。而隊員們的知識儲備已能夠接受這方面的教育和培訓,而且我堅信他們一定會遷移到品德的自我約束教育上來,更為正確地、成熟地處理問題,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
***二*** 使學生體驗社會文化的科學性
總的來說,我們社會文化中有科學的,也有許多不科學的內容。要讓隊員們注意到並且多去接觸、體驗科學的文化。
經常與中學隊員在一起,通過日常的言行觀察,我發現他們中的一些人特別是一些所謂學習尖子生,在升學的壓力下,只顧從書本中汲取知識,如果問題稍一出邊,就無從下手,不知應從哪查起,去哪查。我在慨嘆之餘,不由得不對我們多年的教育方式方法與一些人一樣的感觸,是“施人以魚”,還是“施人以漁”?
分析原因,從傳統文化上看,這是中國人務實精神在當今教育的負面影響。有人會問務實不好嗎?我們中國人歷來崇尚務實的作風。但事物總是有正反兩方面可供我們思考。正的方面不用說了。反方面就是我們太重經驗,而輕視理性的思辨。使我們這麼一個文明古國不是一塊產生科學的沃土。談到這,恐怕又會有人驚異:我國怎麼會不是一個產生科學的聖土呢?你看古代我們就有四大發明,比西方國家早多了!可是,冷靜看一看中國古代的發明基本上都是技術的革新而遠非純科學的抽象思辨的產物。所以,相對論、牛頓定律等一系列科學發現並沒有出現在中國的大地上是有文化根源的。輕理性的觀念相對的就是我們感性認識太深。許多生活中存在的科學小道理、小常識,通過一個實驗可能就解決的,中國人缺乏實驗理性驗證的想法,從而讓等封建迷信活動沉渣泛起,毒害了青少年。我們無不為陳果、劉思影逝去的花樣年華而痛惜。為了不讓這樣的悲劇再發生,為了讓“中國的未來”能保有探索世界奧祕的好奇心和內驅力,還世界一個“驚奇”,使我們將來湧現出更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續寫我們中華文化的輝煌,我們少先隊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中應積極創設科學文化學習的情境,鼓勵隊員從事感興趣的活動,體驗科學出現的過程。從已往的“創造杯”到現如今的“創新杯”小問題、小問號,我們少先隊已能夠較為成熟科學的建立起以問題為中心的探究式活動模式,應該說走在了中學課改的前面。今後我們還應在推廣普及的同時研究隊員活動的內容,以使其更能貼近隊員的生活實際。
***三*** 使學生體驗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
最近,我常聽說一些人把中國教育育人過程稱之為“克隆”。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在憤憤不平之餘,也清醒的想想為什麼會出現重視共性而忽視個性的現象呢?從中國人傳統的迴圈論中可以找到一定的原因。中國傳統思想認為“向前發展不過是復古,歷史的演變不過是天道的迴圈。”體現在看待事物上,比如說中國人愛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只重視了結果,但並沒有注意前後的本質不同。唯物辯證法的觀點應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注意到了“變”字。從這種中國傳統思想出發,中國人尤其是佔絕大多數人口的農民,辦事守舊曆,缺乏敢於創新的勇氣,被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遠遠拋在了後面。我們少先隊教育總是未雨綢繆,能夠看到發展的方向,注意設計活動使隊員體驗創新精神,培養開拓意識,促進個性的發展。可以借鑑心理學上的培養方法。
體驗教育理念的內涵,所揭示的問題我還沒有完全理解和掌握,新學習的視角理論也不夠深刻,因而我撰寫的論文的角度、觀點,理論的深度都還不夠成熟,需要不斷地完善,而且還有許多沒有找到解決辦法的問題,非常希望得到在座各位同仁的指點,幫助我提高學識水平。最後,再次感謝領導和同仁對我的理解、厚愛和支援,我的發言結束,謝謝大家!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