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讀書交流會演講稿

  閱讀可以開啟我們的心智,閱讀可以展開我們聯想的翅膀,遨遊古今,暢遊中外.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升騰起一個個美好的夢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要與大家交流的是《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中第一個主題《愛上閱讀》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確, 讀書,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獲得豐富的知識;讀書,能引導我們明理,學會如何做個有修養的人;讀書,還能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育家說,書是智慧的鑰匙.史學家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政治家說,書是時代的生命.文學家說,書是人類的營養品.學生說,書是不開口的老師.那我們這些培養學生的老師們該說書是什麼呢?是摯友?是恩師?是燈塔?是導航儀?是友情的行囊?是心靈的港灣?說它是什麼都不為多.書是我們自己成長和幫助別人成長的扶手和階梯.因此,我們教師更要常讀書.常與書籍對話,與書中人物交談,與作者進行思維的撞擊.

  只有書籍,能把遼闊的空間和漫長的時間澆灌給你,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訊號傳遞給你,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著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給你,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几十年光陰,居然馳騁古今,經天緯地,這種奇蹟的產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於閱讀.

  閱讀,使我們和孩子們的人生更加豐厚.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指導孩子科學的閱讀,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語文需要閱讀,數學需要閱讀,英語需要 閱讀,科學,思品,社會,美術,音樂,體育

  都要閱讀.只是有的讀文字,有的讀圖形,有的讀肢體,有的讀音符.人在一生中要讀的書很多很多,不僅要讀有字的書,還要讀無字的書.我們只有學會閱讀才會理解.閱讀水平的高低將決定理解的對與錯,深與淺.

  閱讀可以開啟我們的心智,閱讀可以展開我們聯想的翅膀,遨遊古今,暢遊中外.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升騰起一個個美好的夢想. 最是書香能致遠.書,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書,讓人學會思考.思考過去的得與失,對與錯,功與過.思考未來,思考未來的計劃與舉措.思考現在,思考現在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作為新時代的教育者,我們理當靜下心來讀書,潛下心來研究.從書中汲取營養來滋潤和提升自己的素養,以飽滿的精神投入生活和工作中去.以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件細小的工作為樂趣,從而成就學生的成長,書寫自己的人生.

  最後,我想把"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改為"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教無涯樂作舟"送給大家.與君共勉.

  謝謝大家!

  【篇二】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學生會文藝部副部長劉子昕。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了一本好書,《追風箏的人》。

  “為你,千千萬萬遍”。《追風箏的人》的一句話感動了萬千的人。《追風箏的人》並不像其它以愛情,性慾噱頭吸引讀者的暢銷書,作者卡勒德·胡賽尼以四十年前的阿富汗為背景,用清淡的筆觸,講述了一個心碎的故事。

  《追風箏的人》的故事是在作者的回憶下開始的,1970年的阿富汗,富家少年阿米爾與管家兒子哈桑童年美好的友誼,在一次風箏比賽之後,由於阿米爾的懦弱而破裂。當時的哈桑,為了幫助阿米爾追回風箏,受到了阿塞夫的侮辱,本應幫助哈桑的阿米爾卻沒有勇氣出面幫助哈桑,隨後,阿米爾深深的陷入了痛苦和自責當中。為了減輕自己的愧疚,阿米爾通過誣陷趕走了哈桑。阿米爾一家也因為戰爭的爆發逃到了美國,並在美國生活下來。對哈桑的背叛,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為了得到救贖,阿米爾回到了闊別二十多年的阿富汗,卻發現哈桑原來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得知真相的阿米兒,歷盡千辛萬苦救出了哈桑的孩子,並回到了美國。親情與友情,真相與謊言,背叛與救贖,阿米爾在這一切之後,慢慢的成長,最終通過為哈桑兒子追風箏完成了自己的救贖。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它可能是我們的夢想,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去為之奮鬥的目標,也可能是人們一直在追求的真善美,還可能是一種崇高的理想,但無論怎樣,我們都會為了它奮進全身的力量,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在追風箏的人。

  貫穿全文有一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當年哈桑對阿米爾說這句話時,表達了他對好友的信任,也象徵了一種奉獻;而數十載後,阿米爾對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說這句話時,則是一種救贖,一種對親情、友情,甚至是信念與追求的救贖。文中的風箏對於每個人的意義都是不同的。 但不論是曾經的奉獻,還是後來的救贖,“為你,千千萬萬遍”是註定要付出慘痛的代價,以愛的名義。

  謝謝大家!

  【篇三】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在這裡和大家分享讀書交流經驗。

  首先我想說,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呢?周恩來說,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伏爾泰說,讀書使人心眼明亮。莎士比亞也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前人的名言警句大概都可以羅列成一大本書。

  看到貼吧上有個段子說,一個急功近利的人,可以不用讀書,當然也無法取得長遠的成功。而一個不太讀書的人取得一些成功後,在他閒暇之餘也會盡可能多讀書。連馬雲也專門發表過這樣的演講:讀書和成功關係不大,但成功之後更要多讀書。

  想起前段時間網路上有一句頗為挑逗的調侃:體胖還需多跑步,人醜就該多讀書。更有甚者雲:吾日三省吾身,白否?富否?美否?否,滾去讀書!

  親,你今天讀書了嗎?當然這裡的書,不僅僅是教科書。不過,現在書店裡面、網路上面的書實在太多,我們的銀子又少,況且時間有限,誰又願意讓那些甘蔗渣一樣的垃圾書去浪費我們僅剩一根尾巴的青春?

  在這裡我想給大家分享幾個建議。第一:去讀聰明人寫的書。第二:讀認真人寫的書。第三:用心去讀一本書。

  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聰明的人寫的書是有著其及其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閱歷還有獨特的視角的。會他能讓你從各個感官批判性的去觸控到他的靈魂,就像一縷聖潔之光醍醐灌頂,給你昇華。如:孔子的《論語》

  認真的人往往思維縝密,論證紮實。所寫的文字都是字斟句酌,給我們一種大地般的踏實和信任。他們對歷史社會都極度負責的文筆讓我們豁然開朗,獲益匪淺。所以那些歷時良久的中外著作絕對值得我們慢慢烹味。

  但是,若說分享。今天最想給大家推薦的是這本書。呃,首先我想問一個問題,你們孤獨嗎?

  有人說我們90後是一個三角形,稜角分明容易刺痛別人也孤獨的無法擁抱。

  那什麼是孤獨?書裡說,有一種孤獨是與志同道合的人定下目標,沒皮沒臉地往前衝,等到離光明不遠的時候,你扭頭一看,卻發現志同道合的人已經不見了。

  有一種孤獨是我知道你愛我,我也知道我愛你,但我無法用準確的語言讓你明白我內心的感受,即使我說了,你也不能理解。我們是人類,卻不是一類人。

  我們都一樣,都想跟別人不一樣。

  我九六年的,獨生子女,我很孤獨。孤獨於行走在馬路上的迷茫,孤獨於活動社團結束後莫名的荒涼,孤獨於大學裡面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更孤獨於大千世界下緲如一粟的自己的恐慌。我相信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會孤獨。但當我讀完這本書後,孤獨它並不是一種煎熬,它變成一種享受,一種收穫,是學會自己與自己對話,我們孤獨著又不孤獨。沒錯,它就是《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作者是光線傳媒副總裁劉同,中國富豪榜上榜作家,一個別致的青年作家。14年他全網預售《你的孤獨》銳不可當,奪總榜第一。全書用了33個真實動人的故事總結了33種孤獨的概念。然後告訴我們,也許你現在仍然一個人下班,一個人坐地鐵,一個人上樓,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發光。然而,你卻能一個人下班,一個人乘地鐵,一個人上樓,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發呆~很多人離開一個人就沒有自己,而你去卻一個人度過所有。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我們無法選擇的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五光十色的社會裡面,躁動不安永遠層出不窮,身邊的人也如流水更替。總有人說累,心累,我也是。那就停一停吧,看看書,看看《你的孤獨》,跟自己來場約會的對話。

  我的演講到這裡就要結束了,願你面對孤獨,經歷孤獨,享受孤獨,收穫孤獨,心中有書,歲月以讀。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