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業發展前景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金融日趨完善與發展,未來我國農村金融業的發展將會持續。下文是農村金融業發展前景,歡迎閱讀!

  農村金融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金融體制的逐步完善,我國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農村金融機構改革穩步推進

  “三農”貸款持續增長。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國農業貸款餘額近3萬億元,約佔金融機構全部貸款餘額的14%,60%以上農戶的貸款需求得到滿足。但是當前農村金融改革發展中也存在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農村地區資金外流情況嚴重。目前,通過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等商業性金融組織,每年從農村地區流出的資金大於從城市流入的資金,導致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受阻,城鄉差距過大。

  二是農村金融機構體系不健全。商業銀行改革以來,幾家主要銀行都大批撤出了在農村地區的營業網點,與此同時,為“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建設沒有跟上,造成機構網點覆蓋率偏低,農民接受金融服務困難。

  三是金融產品創新不足,盈利水平不高。現有的農村金融機構主要經營傳統的信貸產品和商業保險產品,而對農民需求量較大的小額貸款和農業保險則缺乏創新,造成金融產品單一,盈利能力嚴重不足,造成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薄弱,而一些非正規的農村金融組織由於金融服務比較符合農民需求,發展較快,但是潛在風險較大。

  四是金融基礎設施不完善,支付結算體系落後。適合農村經濟特點的金融電子化、票據化基礎設施研發和建設不足,覆蓋的地域範圍小,便捷化程度低。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三農”服務的能力,嚴重製約了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

  美國農村金融體系對我國農村金融的啟示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髮展,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的農村金融體系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從美國農村金融體系來看,美國已經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農村保險在內的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體制,建立起了支援農村建設資金迴圈的長效機制, 較好地支援了農村和農業發展,維護了廣大農民利益。借鑑美國經驗,結合中國農村的具體情況,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多層次農村金融體系,已經成為下一步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主線。

  1.要鼓勵金融組織創新,推動交易工具和業務品種的創新

  要按照農村現實和農業經濟發展實際,培育和發展商業性的、可持續的金融組織。條件許可的地方可建立社群銀行和小額信貸組織。鼓勵引進國外農村金融中的專門為農業設計的金融品種,以滿足農村金融需要。

  2.對現有農村商業性金融機構明確功能定位

  農信社要鞏固已有改革成果,辦成商業上可持續、主要服務於鄉***鎮***、村和農民的金融機構,農業銀行要結合股份制改革,通過機制和體制的轉換,充分發揮農業銀行作為大型商業銀行的系統優勢,切實提高對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和城鎮化建設的信貸支援質量和效益,加強對縣域經濟的服務;積極推進郵政儲蓄改革,按照商業化原則,引導郵政儲蓄資金支援“三農”。

  3.加強政策引導,開展金融知識教育

  要加強社會信用制度建設,轉變農業政策性金融的發展理念,要努力塑造有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市場,用市場化利率覆蓋其經營風險。

  我國農村金融的可行性建議與措施

  通過對農村金融的經營背景及現狀的分析與比較,為促進其更快更好的發展,從而裨益鄉民,較好輔助“三農”政策的執行,特提出以下建議。

  1.建立相關風險補償核准規劃。通過財政部門等儘快償還原拖欠農信社的相關貼息,同時剝離先前由於政策性原因而導致的不良貸款,地方政府應完善農業部門的信用評級制度及相關部門的貸款擔保機制,控制農業貸款的可能性風險及損失。

  2.建立有效的農村資金迴流機制。在引導農村信貸資金迴流支援新農村建設方面,一是要為抑制農村信貸資金外流提供製度性保證;二是要合理利用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通過財政資金補償金融機構貸款風險和稅收優惠等措施,引導農村資金高效率地轉化為農村投資。增加對當地經濟信貸投放較多的金融機構再貸款額度; 鼓勵郵政儲蓄資金參股農村信用社,投資設立農村小額保險組織,試辦農村小額貸款機構,為支援新農村建設提供長期的資金投入來源。

  3.制定《農業投資法》,規定縣域金融機構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將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當地,或購買農業政策性金融債券。建議以縣為單位,按經濟發展水平劃分貧困縣和非貧困縣,貧困縣免除所得稅和營業稅,非貧困縣免營業稅、所得稅減半徵收。加強對縣域資金流動的監測和預警,限制國有商業銀行或農村信用社系統內上存資金比例,通過運用差額準備金制度,對上存資金比例過高的金融機構可以提高超額準備金比例實行繳存,並下調超額準備金利率。

  4.發展農村社群基金和小額信貸機構,彌補農村金融服務空白。近年來農信社改革的商業化趨勢不斷強化,一批農信社將撤離偏遠落後地區。這種趨勢無法逆轉,只能採取有效措施,彌補偏遠落後地區的農村金融服務空白。農村社群基金和農村小額信貸機構就是彌補農村金融空白的重要手段。

  5.改善農村金融發展環境。改善農村金融組織的發展環境,重點是完善農村經濟基礎條件,提高農戶和農村企業的盈利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建議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業科技服務的投入,改善農村經濟運作的基礎。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民在市場交易的談判地位和抵禦風險的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出資成立擔保基金或擔保公司,帶動其他擔保機構的發展。要擴大有效抵押品的範圍,增加農作物收益權、權利質押,同時保護擔保債權的優先受償權。探索運用動產質押、倉單質押等形式,根據“產業大戶”、“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的不同特點,採取“一企一策、一戶一策”的辦法解決農民抵押難、擔保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