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答案

  勤學功深心似鏡,苦練日久手出靈。我們要勤奮做七年級語文課本練習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編的,感謝欣賞。

  ***一***

  再塑生命的人

  一 、通讀全文,感受作者的情懷,並簡要了解海倫•凱勒的生平經歷,討論:為什麼海倫稱莎莉文老師為“再塑生命的人”?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因為發高燒腦部受到傷害,從此以後眼看不見,耳聽不見,後來連話也說不出來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著長大。七歲那一年,家裡請來了家庭老師,也就是影響了海倫一生的莎莉文老師。莎莉文小時候也差點失明,瞭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的辛苦指導下,海倫學會手語,摸點字卡學會讀書,後來用手摸別人的嘴脣,終於學會說話了。

  莎莉文老師讓海倫親近大自然,在草地上打滾,在田野裡跑跳,在地裡埋種子,爬到樹上吃飯;還帶她去摸一摸剛出生的小豬,也到河邊去玩水。海倫在老師愛的關懷下竟然克服了失明與失聰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

  1936年,和她朝夕相處了50年的老師離開人間,海倫十分傷心。海倫知道如果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她的今天,決心要把老師給她的愛發揚光大。於是,海倫跑遍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周遊世界,為殘障人士奔波,全心為不幸的人服務。

  1968年,海倫88歲去世,她終生致力於服務殘障人士的事蹟傳遍全世界。她寫了很多本書,她的故事還拍成了電影。莎莉文老師把最珍貴的愛給了她,她又把愛散播給不幸的人,帶給他們光明和希望。

  莎莉文女士是一位既有崇高的獻身精神,又有科學的教育方法的老師。她用自己的知識、能力和愛心,點燃了一個苦悶和寂寞的殘疾兒童心靈深處的火花,啟迪她內心深處的感情世界,幫助她走向成功。所以作者稱她為“再塑生命的人”。

  二 、 仔細閱讀第1—5段,看看作者在安妮•莎莉文老師出場前鋪墊了哪些內容,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鋪墊的內容:①莎莉文老師到來的時間。準確地記錄時間,意味著重要而深刻。

  ②家人匆匆忙忙的樣子,預示著有不尋常的事要發生。

  ③“我”當時的狀態:憤怒、苦惱,疲倦不堪。

  ④“我”心裡期盼著“光明!光明!”

  好處:通過鋪墊,可以渲染氣氛,形成“山雨欲來”的情勢,促使讀者產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這樣就大大增強了作品的吸引力。本文通過一系列的鋪墊,更突出了莎莉文老師對海倫的重要意義,凸顯了文章主次。

  三 、 文中有不少描寫“我”學有收穫後動作行為或心理活動的語句,畫出這些語句,體味“我”學習的艱辛和收穫的快樂。

  示例:

  ①我自豪極了,高興得臉都漲紅了,立即跑下樓去,找到母親,拼寫給她看。”

  ②我獨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滿了喜悅,期盼著新的一天快些來到。啊!世界上還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

  示例:知識改變了海倫的人生。我們正常人學習,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完全可以瞭解學習的內容,而既無視覺又無聽覺的殘障人士海倫只能靠手來感覺,甚至連杯和水這樣的簡單事物都分不清。由此可以想象,她的學習是多麼艱辛。但她每次學習有收穫都感到快樂無比,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這體現了海倫樂觀的學習態度,她的學有收穫與她強烈的好奇心和執著的求知慾也是分不開的。

  四、 “水喚醒了我的靈魂,並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引發你怎樣的聯想?和同學交流一下。

  莎莉文老師用“水”打開了海倫智慧和情感的大門。“水”讓海倫產生了求知的慾望,獲得了生命的意識和情感,擁有了求知的無比美妙的感受。

  期待著我們能像莎莉文老師一樣,採用多種方法,用愛心啟迪我們的智慧和情感。

  ***二***

  小聖施威降大聖

  一、孫悟空與二郎神正打的難捨難分,悟空他玩看到猴子們被眾天降打的四散,便想去救他們。他剛一轉身,二郎神就追了過來。悟空忙變作一隻麻雀兒。悟空又變作一隻大鷀老,沖天而去。二郎神變做一隻大海鶴,鑽入雲霄去啄。悟空又衝入水裡,變做一個魚兒。二郎神變做一隻魚鷹兒,在水面上飛行。悟空變做一條水蛇,二郎神就變做一隻灰鶴,要去吃蛇。悟空趕忙變做一隻花鴇,二郎神即現原身,用彈弓把他打下山崖。來到山下,悟空變做一座土地廟:口變做廟門,牙齒變做門扇,舌頭變做菩薩,眼睛變做窗櫺。只有尾巴不好變,只能變做“旗竿”,插在了廟宇後面。二郎神追到山下,看到廟宇的“旗竿”插在後面,知道是悟空變的,欲搗窗櫺,踢門扇。悟空“撲”的一下跳到空中不見了。原來他變成二郎神的模樣,跑到了灌江口的二郎神廟。二郎神緊追過來,悟空只好現出原形,二者又一路打回花果山。慌得四大天王加緊提防。

  二、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後面,變做一根旗竿。”大聖的變化可謂神奇,當尾巴無法變化時,就變做與廟宇毫不相干的“旗竿”,尾巴變做“旗竿”,在緊張的打鬥中透著詼諧。

  再如:當“那大聖就攛出水中,一變變做一條水蛇,遊近岸,鑽入草中”時,真君就“變了一隻朱繡頂的灰鶴,伸著一個長嘴,與一把尖頭鐵鉗子相似,徑來吃這水蛇”。真是“一物降一物”,給人妙趣橫生的感覺。

  三、俗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寫孫悟空直接變成一個最厲害的,就會使得文章平鋪直敘,味同嚼蠟,無法吸引讀者,且文章的曲折性就沒有了。

  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作者寫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的過程的寫法與本文相似。作者沒有寫魯提轄一拳打死鎮關西,而是詳細描寫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的過程。

  四、這場戰鬥的結局是:太上老君趁悟空不備,用金剛鐲將悟空打暈,梅山六兄弟一擁而上,將悟空擒獲。

  ***三***

  綠色蟈蟈

  一、課文第一段並沒有寫蟈蟈,是寫在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裡,作者還沒有忘記去哪觀察昆蟲。第二段寫蟬在夜裡不再鳴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蟬的一聲哀叫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蟈蟈。

  這樣開頭好處是通過對蟬等的描寫,渲染了一種緊張而沉重的氣氛,烘托得環境氛圍,並有利於將蟈蟈與蟬作對比,充分突出蟈蟈的特徵。可見作者這是多麼富有匠心的寫作思路。

  二、課文從“叫聲”“外貌特徵”“食性”等方面描寫了綠色蟈蟈這種昆蟲,重點寫了蟈蟈的食物習性。

  三、示例: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這句話運用比喻和擬人,把兩片大翼比作紗,準確生動地寫出大翼輕盈、透明的特點。“身材優美、苗條勻稱”,作者把蟈蟈當做美麗的少女,準確生動地寫出了蟈蟈漂亮的特點,表現作者觀察的細緻入微和對蟈蟈的喜愛讚美之情。

  四、“是不是由於這種甜食,蟬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歡迎呢?”作者帶著這個問題反覆試驗和細緻觀察,最後揭開了蟈蟈首先吃蟬肚子的祕密,因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這體現了作者觀察的細緻入微、科學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