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本答案

  做七年級語文課本練習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一***

  河中石獸

  一、1.廟僧和講學家都犯了拘泥於一般的道理而主觀臆斷的錯誤。石獸掉進河裡,廟僧以為水能漂物,石獸一定被衝到下游去了。講學家認為石性重而沙性鬆,石獸深陷河沙裡。只有老河兵憑藉著多年治河的實踐經驗,具體分析了石、沙、水三者的關係,得出石獸逆流而上的結論。事實證明老河兵的判斷是正確的,實踐出真知。

  2.講學家的笑,包含了對廟僧的嘲諷和自信;老河兵的笑是對講學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現了老河兵的自信。

  二、1. 二石獸並沉焉

  並:一起

  2.閱十餘歲

  閱:經過,過了

  3.求石獸於水中

  求:尋找

  4.竟不可得

  竟:終於,到底

  5.凡河中失石

  凡:凡是

  6.如其言

  如:按照,依照

  三、示例***1***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個成語故事尖銳的諷刺了那是些不顧客觀實際的發展變化,不知變通的愚蠢之人;告誡我們不要靜止的看問題,不要拘泥而不知道變通。

  ***2***《河中石獸》這篇文章通過一個尋找市售的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主觀臆斷。古人云,“三思而後行”。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深思,注意尋求不同事物的特殊規律,不要拘泥於一般的道理主觀臆斷。

  ***二***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課文是按照時間順序展開敘事的。勾畫出文中標誌事件發展的語句,然後複述“我”從冒險到脫險的經過。

  標誌性事件發展的語句:“當時和我一起的五個小男孩,因為玩彈子游戲玩厭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樣來玩”“ 他們就朝一座懸崖飛跑而去”“ 我一面應著,一面跟著他們跑”“ 我終於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驚肉跳,儘量往裡靠”“ 我絕對沒法爬下去,我會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頂的路更難爬,因為它更陡,更險”“ 我慢慢地把身體移過去”“ 我頓時有了信心”“ 我又照著做了”“ 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等。

  複述略。

  二、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我”在這一事件中心理上的變化。

  “我”心理活動的語句:“我一時拿不定主意。雖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們那樣活潑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後,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裡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裡咚咚   直跳”“我搜索終於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驚肉跳,儘量往裡靠”“ 這似乎能辦得到”“ 我的信心大增”“ 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等。

  這些心理活動描寫,寫出了“我”猶豫、擔心、恐懼、害怕、緊張的心理。

  三、閱讀課文最後一段,說說“我”從這懸崖上的一課中學到了什麼人生經驗,對你有怎樣的啟示。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去解決,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四、課文是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寫的。請你轉換視角,從傑利或“我”父親的角度改寫“懸崖脫險”部分。注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人物動作、心理、語言要切合身份。

  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還沒有找到亨特。我們心裡都很著急,突然,我的手電先照到了他。“下來吧,孩子,”我帶著安慰的口氣說,“晚飯做好了。”

  “我下不去!”亨特哭著說,“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別怕,亨特,聽我說,”我儘量語氣平淡,故作輕鬆,“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相信自己,好嗎?眼睛看著我電筒的光照著的地方,你能看見石架下面那塊岩石嗎?”我看見亨特慢慢地把身體移過去。“好,就這樣。”我說,“你把左腳踏到那塊岩石上。不要擔心下一步。對,就這樣,聽話。”我看見亨特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爬下了懸崖。

  我趕緊跑過去,把他緊緊擁在懷裡。

  ***三***

  古代詩歌四首

  一、朗讀、背誦這四首詩歌,回答下列問題。

  1.《觀滄海》描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詩人怎樣的胸懷?

  分析:《觀滄海》描寫了山島、樹木、百草、海水、日月、星漢,尤其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四句,滄海景象的描寫,以豐富的想象表現了大海浩瀚壯闊、包容天地的巨集大氣概與形象,顯示出詩人博大的胸懷。

  2.發揮你的想象,描寫“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景象。

  分析: “闊”字表現了漲潮時長江氣勢巨集偉、水面遼闊,“懸”字反映了一帆風順、行船平穩。第一句寫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的恢弘闊大;第二句愈見精彩,風雖正,卻很猛,那帆也變成了弧形,正所謂“和風勁吹,船帆鼓起,何其壯也”。

  3.《錢塘湖春行》描寫的是初春景色,詩中哪些語句透露這一點?

  分析:《錢塘湖春行》善於抓住細節來表現早春的特點。如詩中的“水面初平”“早鶯”“新燕”“爭暖樹”“啄春泥”等詞語,都生動的表現了初春的景象。

  4.《天淨沙•秋思》中,富有特徵的景物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富有情味的畫面。假設你身處這樣的情境中,會有怎樣的感受?

  分析: 一個秋日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飛;道旁,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雅雀已經回巢,不時地啼叫幾聲;不遠處,在小橋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裡,人們正在準備著晚餐,炊煙縷縷。這時,一個人牽著一批瘦馬緩緩行走在古道上。看來,這是個異鄉人,他將投宿何方呢?只能浪跡天涯吧。

  談感受要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感。

  二、仿照下面的示例,從本課或課外找一首律詩,看看詩中有哪些上下對仗工整的詩句,說說是怎樣構成對仗的,並對詩句作簡要的賞析。

  示例: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野火”對“春風”,“燒”對“吹”,“不盡”對“又生”。

  “原上草”被火燒過,可根還在地下,來年春風吹過,又長出新草。表現了草頑強的生命力。

  示例: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幾處”對“誰家”,“早鶯”對“新燕”,“爭暖樹”對“啄春泥”。“亂花”對“淺草”,“漸欲”對“才能”,“迷人眼”對“沒馬蹄”。前兩句“鶯爭暖樹,燕啄春泥”,後兩句“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通過早鶯、新燕、亂花、淺草,展現了一幅西湖早春圖畫,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