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資訊科技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實施方案

  資訊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資訊科技的發展,使人們的學習和交流打破了過去的時空界限,為人類能力的提高和發揮作用帶來了新的空間。”加強資訊科技與其他課程的“整合”,對於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數學教師必須進一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有機地融入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

  那麼,該如何實現資訊科技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呢?本文就資訊科技與小學數學學科整合的研究與實踐,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資訊科技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的整合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貼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事實上,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們有一定生活基礎的數學知識,並且對此更感興趣。然而由於客觀條件的制約,現行的小數教材教學內容明顯偏舊,落後於時代的發展。而當今世界上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數學學科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很難及時在教材中反映出來。這在統計知識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在教材很多地方還經常出現九十年代甚至更久遠統計的資訊。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注意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我們可以利用資訊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資訊科技與小學數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資訊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讓數學學習更貼進生活。

  比如我校有位教師在小學數學第十冊《簡單的統計》的教學時,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327國道路口交通狀況的錄影,然後引導學生從這一生活例項中來學習統計知識、研究統計問題,還在課前就班級同學的“視力”、“體重”、“身高”、“年齡”、等情況做了一些調查,粗加工製作成了網頁提供給學生,讓他們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統計研究。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依靠學生對感性材料的直接興趣,激發學生創新。

  二、資訊科技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形式的整合

  隨著小班化教育的開展,資訊科技與數學學科的有機整合為我們的教學增加新的形式。基於這一思考,我有意識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餘知識,並且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長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邊形》是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第五冊的知識。這節課的知識目標是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邊形,並知道它們的特點。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了將教師的教學設計轉化為學生的生命活動實踐的一個互動,盡一切可能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為此我在練習部分設計了互動式的遊戲教學──拼圖遊戲,電腦給出一些三角形、四邊形及其它認識的圖形,學生可隨意拖曳圖形拼出形狀各異的美麗圖案,然後在利用多媒體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再如:在《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找角、摸角、折角、畫角、玩角五個環節,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其中在畫角這一環節中,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形式,老師不示範畫角的步驟,而是設計了這樣一個動畫,先出示一點,接著點閃爍幾下,出示“頂點”兩字,然後動畫演示兩條邊的畫法,邊再閃爍兩下,出示“邊”,這樣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礎上清楚明瞭地抽象出角的圖形,接下來,再讓學生自己畫一個好看的角,效果就較好。

  運用現代化資訊科技的手段開展教學,利用網路資訊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等特性,促進課堂模式的轉變,既豐富了教學形式,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資訊科技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方法的整合

  當前與時代的發展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相比,學生學習方式較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然而網路環境下的教學過程卻是:學生的學習開放性、全球化;學習過程具有互動性;內容形式呈現多媒體化。改革現行的學科教學方法,使其適應資訊環境下的學習要求。

  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節課時,我安排了課堂練習。練習中,計算機將正確、錯誤的評價以及提示、指導、建議等資訊及時反饋給學生。對學生的不同解題過程,通過網路在螢幕顯示,起到了互動作用。不僅使學生很快地瞭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加深學習體驗,而且教師也可從中獲得教學反饋資訊,及時採取補救措施,使教學過程向教學目標靠近,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和個性化教學。

  又如在教學第七冊《常用的計量單位》整理和複習一課時,利用網路教室,要求小組合作,內容是:把常用的計量單位分類整理,比一比哪個小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從而改變以往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學生在練習紙上整理資料,教師很難了解到學生整理資料的全過程,教學的實效性很難把握等結果。而網路環境的互動性,大資訊量傳載功能正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使師生及時地掌握各小組整理的全過程,有利於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資訊科技和小學數學教學相整合,提高小學生的資訊素養

  以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實質是以資訊科技解決課程和課程學習中的各種問題,通過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用資訊科技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1.通過資訊科技課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而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有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在實踐中應用、學習、完善。學生的資訊科技操作技術也是這樣,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基礎,計算機課以及資訊科技基礎課教學只是為學生應用打下一個基礎,在應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的技術上的問題,需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掃清障礙。這樣,會更實際,也更能體現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融合。

  如利用計算機我們可以創設遠比傳統教學更富啟發性的教學情境,能設計讓學生動手做數學的數學實驗環境,能靈活自如地進行變式教學;利用計算機能更有效地使學生領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啟發學生更積極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探索,同時能使學生交流、小組討論與“一對一”的個別化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2.通過資訊科技課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認知的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在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有效地認識,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創造互動式學習環境,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需要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使學生有主動參與的可能,每個學生通過這種個性化的練習,各得其所,各得其樂,從而真正體現出學生認識主體的地位。

  在資訊科技引入數學課之後,計算機手段與傳統教學完美的結合十分重要。不是計算機用的越多就越好,傳統教學的優勢應該保留,如教師的示範作用、教師與學生之間富於人情味的及時交流,教師組織起來的探討問題的活躍氛圍等等。理想的教學應該是把教師與資訊科技的優勢同時充分發揮出來,把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為此就需要教師全新的教學設計。有了計算機,學生的活動豐富了,教師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達了,同時在課上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計算機之間資訊互動的機會增多了。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處理的是課本、教師、學生和教育技術的關係,要考慮怎樣組織起學生有效的學習活動,教學計劃可以面對班級的所有學生而制定,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3.通過資訊科技課程,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學資訊科技課程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與他人協同作業的合作精神,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應是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以豐富的資訊資源為基礎,以現代資訊科技為支撐,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討,主動創新,獲得知識技能上的提高,滿足興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數學素質和資訊素養。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合理運用,使得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獲得了生機,使得我們許多美好的願望得以實現。而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整合,使得我們對資訊科技的運用更加科學合理,使得我們有機會覓得更好的數學教學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過網上合作學習和小組協同作業來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這樣,學生在使用各種資訊手段進行學習的同時,也提高了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資訊科技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有多種途徑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傳統教育技術難以比擬的。總的來說,資訊科技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無疑將是資訊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務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我們積極倡導和探索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力求在最短的時間裡找出最佳途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