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集觀財政政策含義

  巨集觀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根據財政政策在調節國民經濟總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財政政策可分為擴張性政策、緊縮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1***擴張性財政政策***又稱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增加和刺激社會的總需求;增加國債、支出大於收入,出現財政赤字來實現:

  ***2***緊縮性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減少和抑制總需求;

  ***3***中性財政政策是指財政的分配活動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保持中性。

  2017年財政政策重心應降低巨集觀稅負

  2017年巨集觀經濟政策7大變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穩中求進,離不開巨集觀政策的基調穩定和精準發力。實際上,“積極+穩健”巨集觀政策搭配雖已延續多年,但每年的內涵和著力點不盡相同。明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財政政策力度將會多大?減稅降費還有哪些新招實招?財稅體制改革會選擇哪些突破口?貨幣政策怎麼體現穩健?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本報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相關專家,為您詳解“積極+穩健”這個老組合在2017年的新看點。

  ——編者

  財政篇

  更有力,更務實

  本報記者吳秋餘

  赤字水平會不會提高?

  積極財政政策仍有空間,將主要根據經濟執行變化情況調整力度和節奏

  “2017年經濟工作總基調是穩中求進,作為重要的巨集觀政策,積極財政政策的總基調不會變,但會更有力度、更有效,財政收支執行也將保持平穩態勢。”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說。

  “積極的財政政策對於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意義重大,現在經濟企穩回升基礎尚不牢固,明年需要更加給力的財政政策支援。”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鬍怡建認為,經濟增長仍面臨很多不確定性,積極財政政策能夠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共同發力穩增長:在供給側,通過營改增、資源稅改革、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措施,激發新的發展活力;在需求側,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增強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把沉澱的財政資金挖出來,讓財政資金產生更大效用,這也是財政政策積極有效的表現。”白景明說,通過推進預算制度改革,財政部門更嚴格地執行預算安排,以前那種年底突擊花錢的現象減少了,財政資金得到更及時合理的使用。

  2016年,我國將財政赤字率提高到3%的水平,增加5600億元,主要用於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有力支援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了經濟平穩增長。那麼,明年赤字水平還會再提高嗎?

  “積極財政政策仍有空間,將主要根據經濟執行變化情況調整力度和節奏。”胡怡建預測,明年財政政策總體會保持今年的赤字率水平,如果經濟面臨更嚴峻的形勢,則可能進一步提高赤字水平。

  近期,國際石油價格和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一定幅度上漲,給經濟帶來回暖訊號,同時也意味著物價可能出現一定程度上漲。白景明認為,物價上漲會相應帶來財政支出壓力,需要維持一定的財政赤字水平,保證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安排。

  減稅還有空間嗎?

  營改增後,增值稅存在四檔並存局面,製造業稅負有望進一步減輕

  明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結構性減稅政策受到企業廣泛期待。在今年營改增已帶來5000億元減稅的情況下,明年還有哪些減稅政策能給企業降成本?

  胡怡建介紹,營改增後,我國增值稅存在四檔並存的局面,包括17%的基準稅率,13%、11%和6%的稅率,存在逐步簡併的改革要求,這其中,作為實體經濟主力的製造業長期執行的17%稅率,有望得到下調,進一步減輕製造業的稅收負擔。

  同時,對於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車輛購置稅優惠等還將延續。“從近年來的減稅政策看,國家採取的是寓減稅於改革的方法,不單純為了減輕企業負擔的短期目標,而是通過減稅實現節能減排、擴大內需、創新創業等長遠目標。”白景明分析,以1.6L以下乘用車購置稅優惠政策為例,雖然是刺激汽車產業發展的“禮包”,但並不對所有車輛普遍減稅,而是集中於小排量、節能型汽車,從而促進節能減排。12月13日,就在市場擔心乘用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即將到期退出之時,財稅部門釋出通知稱,明年繼續執行購置稅優惠政策。

  伴隨減稅力度不斷加大,近年財政增速也在不斷下滑,很多人質疑:財政支出壓力增大,減稅是否還有足夠空間?

  “對減稅政策要長遠看,經濟增長上去了,自然能帶來更多的稅收,也就能提供更大的減稅餘地。”胡怡建說,從最早實施營改增的上海市看,第三產業和新興產業快速增長,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減稅帶來的收入下降,為下一步實施減稅拓寬了空間。

  財稅改革從哪兒突破?

  需要推動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

  明年以及今後一個時期,財稅改革會在哪些領域挺進?

  “作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一項改革,營改增改變了中央和地方財力分配格局,必然需要推動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白景明介紹,過去作為地方政府主要稅源的營業稅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目前中央對地方實行增值稅增收部分全部返還,明年還將繼續進行定額返還,以保證地方必要的財力,但這些是臨時性的措施,未來需要漸進式地改革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

  白景明說,上述改革涉及財稅體制、行政管理體制等諸多改革,需要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應在明確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責任、事權劃分、完善轉移支付基礎上,穩妥推行。

  專家認為,營改增的後續改革、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資源稅和環保稅改革等,對完善地方稅體系十分關鍵,將是未來財稅改革重頭戲。

  “一段時期以來,社會對個稅改革呼聲很高,如何讓個稅更公平,體現不同群體的差異,應該是個稅改革的主攻方向。”胡怡建指出,個稅改革關乎老百姓的錢袋子,今後應主要著眼於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而非單純提高起徵點,要以基礎扣除和專項扣除的方式,調高、穩中、補低,使家庭承受能力與稅收負擔基本匹配。

  白景明說,當前稅制改革特別強調稅收法定,無論是個稅改革還是房地產稅改革,都將在充分徵求社會意見的基礎上,按照立法先導、循序漸進的原則向前推進。

  貨幣篇

  既要穩,又要活

  本報記者歐陽潔王觀

  貨幣會收緊嗎?

  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不能貿然收緊,也不能太過寬鬆

  “明年貨幣政策的基調不會有大的改變,要保持穩健中性,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但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會大大增加,貨幣政策也要增強靈活性,及時應對可能出現的複雜狀況和變化。”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

  連平分析,一方面,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目前看,明年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仍有可能處於較低水平,基礎建設投資上行空間也不是很大。投資還在繼續對經濟執行發揮關鍵作用,貨幣政策不能貿然收緊。另一方面,需求增加帶來價格上漲。近段時間,工業出廠價格指數***PPI***回升速度很快,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在2%左右,說明市場的流動性還比較充裕,貨幣政策不能太過寬鬆。

  2017年,市場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在增加。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分析,從國內來看,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市場的不確定性開始變大,特別是在債券市場,最近兩個月債券價格出現下跌,說明市場預期和實際操作都在發生實際變化,市場出現拐點。從國際來看,我們面對的環境也愈加複雜,明年美聯儲繼續加息的可能性較大,美國大選後貿易、匯率等政策存在變數,其他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政策和貨幣政策趨於分化,外部風險越來越大,這會增加政策操作難度,對政策的靈活性提出更高要求。

  “有效引導市場預期,也應成為貨幣政策重要的組成部分。”曾剛說,過去貨幣政策更加註重實際操作過程,而對預期形成的引導不足,這會增加市場的不確定因素,比如今年的房市和匯市。未來貨幣政策要更具前瞻性,通過引導預期,有效管理短期市場的供求關係。

  “推動金融改革是為了更好地支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連平認為,要讓金融資源更高效地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金融業自身也要拿出一系列改革動作,從而更好地配置金融資源,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比如,今年開始推進債轉股、投貸聯動、資產證券化等,相信明年在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方面,這些創新會發揮比較積極的作用。

  金融風險怎麼防?

  風險可能主要來自金融市場的波動,既要有序去槓桿,又不能過於劇烈

  “2017年,需在‘穩增長’的同時,把金融風險防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曾剛說,核心還是要加快改革,尤其是完善和優化金融監管理念和模式,以適應不斷推出的金融創新,避免產生新風險。

  市場上一直擔心:房地產價格漲得很高、銀行信貸投入過多,是否蘊含著很大風險?

  “從目前總體情況看,這些風險還是可控的。”連平認為,雖然按揭貸款短期增速較快,但從長期來講並不算太高,並且我國居民總體槓桿率不高,適度加一些槓桿不會有大的風險,把握好節奏,抑制住投機性、過度交易型需求,就能有效防範風險。

  曾剛認為,風險可能主要來自金融市場的波動。最近兩年,實體經濟有效需求不足,金融市場特別是銀行大量資金有“脫實向虛”的趨勢,通過加槓桿方式,從實體經濟進入債券市場或其他金融市場,追逐有限的資產。很多商業銀行來自資金業務的利潤貢獻度超過50%,但由此獲得的邊際收益在迅速下降。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過去一段時間,在加槓桿過程中,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張減速,資產收益率下降,淨息差水平也在快速下滑。

  “2017年金融市場可能會出現階段性波動加劇,這對貨幣政策的調控形成挑戰。”曾剛說,貨幣政策既要有序去槓桿,又不能過於劇烈,要達到“穩增長”與“防風險”的藝術平衡。同時還要切實完善監管框架,強化監管力度,推動銀行有序去槓桿。

  人民幣匯率走勢如何?

  人民幣對美元還將波動,要增強預期管理,及時解惑,提高資訊公開透明度

  12月15日凌晨,美聯儲宣佈加息0.25%。受此訊息影響,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匯率上漲。當天,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下跌261點,報6.9289,離岸人民幣對美元一度跌至6.95。對此,連平認為,在增強匯率彈性的同時,也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一是在市場層面,要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二是在預期管理層面,出現疑問要及時解惑,提高資訊公開透明度。同時,通過非對稱管理穩定市場供求關係,即鼓勵資本流入的同時,對短期內資本流出進行適當管理,維持供求關係的階段性平衡。

  “不可否認,經濟基本面的穩定仍然是人民幣匯率穩定的關鍵。”連平認為,只有實體經濟走穩走好,匯率穩定才能有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