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的特點
財政政策,它的本來涵義就是財政收支保持平衡,不對社會總需求產生擴張或緊縮的影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財政政策的調控方式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財政政策的調控方式
財政政策的調控方式主要包括稅收、預算、國債、購買性支出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
國家為實現財政政策目標所採取的經濟、法律、行政措施的總和。經濟措施主要指財政槓桿;法律措施是通過立法來規範各種財政分配關係和財政收支行為,對違法活動予以法律制裁;行政措施指運用政府機關的行政權力予以干預。
財政政策方式的選擇是由財政政策的性質及其目標所決定的。財政政策的階級性質和具體目標不同,所採取的方式也不同。
中國財政政策的調控方式
①國家預算。主要通過預算收支規模及平衡狀態的確定、收支結構的安排和調整來實現財政政策目標。
②稅收。主要通過稅種、稅率來確定和保證國家財政收入,調節社會經濟的分配關係,以滿足國家履行政治經濟職能的財力需要,促進經濟穩定協調發展和社會的公平分配。
③財政投資。通過國家預算撥款和引導預算外資金的流向、流量,以實現鞏固和壯大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調節產業結構的目的。
④財政補貼。它是國家根據經濟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和一定時期的政策需要,通過財政轉移的形式直接或間接地對農民、企業、職工和城鎮居民實行財政補助,以達到經濟穩定協調發展和社會安定的目的。
⑤財政信用。是國家按照有償原則,籌集和使用財政資金的一種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國內發行公債和專項債券,在國外發行政府債券,向外國政府或國際金融組織借款,以及對預算內資金實行週轉有償使用等形式。
⑥財政立法和執法。是國家通過立法形式對財政政策予以法律認定,並對各種違反財政法規的行為***如違反稅法的偷稅抗稅行為等***,訴諸司法機關按照法律條文的規定予以審理和制裁,以保證財政政策目標的實現。
⑦財政監察。是實現財政政策目標的重要行政手段。即國家通過財政部門對國營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團體及其工作人員執行財政政策和財政紀律的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
財政政策的調節方式
現代國家的財政政策,都是隨著不同時期政治和經濟發展的不同需要而不斷調整的。但這種調整在一定時期內又保持相對穩定性。主要的調節方式有:
①動態調節。即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規定相應的財政政策。
②總體調節。即從全域性上組織各種經濟活動之間、經濟與社會事業之間平衡協調發展的財政政策。
③主動調節。即基於對經濟發展狀況的認識而制定的有針對性的政策。調節經濟的財政政策,有膨脹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平衡性財政政策、總量調節政策和結構調節政策等。
財政巨集觀調控
當前,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加劇,世界經濟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明顯增多,我國巨集觀經濟執行環境將更為複雜。財政部門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及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財政工作的各項要求,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切實加強和改善財政巨集觀調控,增加財政赤字和國債發行規模,擴大政府投資,推進稅制改革,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財政補貼規模,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積極支援就業再就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一***增加財政赤字和國債發行規模,積極擴大內需。大幅度增加中央財政赤字,擴大國債發行規模,增加中央政府投資,主要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以及農業、教育、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支援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大對廉租住房建設支援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實施遊牧民定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二是支援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沼氣、飲水安全工程和公路建設力度,完善農村電網,加強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三是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高速公路網,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加快災區恢復重建投資進度。此外,在積極擴大內需的同時,密切關注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對我國
外貿出口的影響,適時調整出口退稅和關稅政策,支援優勢企業和產品出口,支援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二***完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充分發揮
財政在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職能作用,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強居民消費能力。一是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大幅度增加對農民的農資綜合直補、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健全農產品價格保護制度,支援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增加城鄉低收入群體收入。提高低收入群體等社保物件待遇水平,增加城鄉低保補助水平。支援逐步提高並落實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三是努力擴大就業。加大財政支援力度,促進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進一步解決好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四是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繼續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制度,推進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加強對國有企業特別是壟斷行業的收入分配監管。
***三***加大支援"三農"力度,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按照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的支援力度,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一是大幅度增加支農投入。大幅度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佔用稅新增收入用於農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專案的投入。二是完善支農惠農政策。完善對農民的補貼政策,健全對產糧***油***大縣的獎勵政策。加大家電下鄉支援力度,推進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三是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支援農村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全面提高財政保障農村公共事業水平。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提高農民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和非農就業的能力。四是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全面推進清理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試點,擴大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範圍,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四***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推進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抓緊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一是保障教育優先發展。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和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政策,完善和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推動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二是大力支援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繼續支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加大城鄉醫療救助支援力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三是支援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推動建立完善制度統一、標準有別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進和規範農村養老保險試點,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
***五***大力支援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積極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執行的質量和穩定性。一是推動科技創新。制定並完善規範、穩定、長效的財政科技投入政策,加大投入力度,重點支援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動,保障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實施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優惠政策,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發展,鼓勵企業增加科研投入。二是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加強重點防護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支援重點節能減排工程。研究推進資源稅改革,建立完善資源有償使用、排汙權有償取得和交易制度,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補償機制,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三是積極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落實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援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加快中小企業投融資環境建設,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和吸納就業方面的積極作用。
***六***進一步深化財稅制度改革,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財政體制機制。深化財稅制度改革,不僅有利於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理順中央與地方收入分配關係,而且有利於健全促進科學發展的制度基礎和體制保障。一是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進一步明晰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理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配關係。完善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全面推進省直管縣改革,加強省對市縣財政的管理。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增強基層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二是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中西部地區轉移支付力度,縮小地區間收入分配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大對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和生態建設的轉移支付力度,增強禁止開發區與限制開發區域政府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完善資源枯竭地區轉移支付制度,促進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三是加快推進稅收制度改革。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企業擴大投資和技術創新。進一步完善消費稅制度,將部分嚴重汙染環境、大量消耗資源的產品納入徵收範圍。加快推進燃油稅改革,促進資源節約和合理利用。四是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圍繞促進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管理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此外,支援能源、資源、農產品等基礎產品價格改革,理順生產要素價格機制,大力支援金融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為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