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業者的簡短故事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車輪也要前進;即使江河波濤洶湧,船隻也航行,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90後在校大學生創業 人工作室招海外訂單
家庭貧困 打工掙錢讀大學
“我出生在農村,家庭條件不好,可以算得上一窮二白。”楊美曦透露,她生活在農村家庭,父母親沒有什麼文化,常年靠務農以維持基本的生計。
俗話說得好,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由於自己家裡經濟條件不好,楊美曦從小便比其他孩子更懂事、更體貼也更獨立。“父母供我讀完高中已經很不容易了,根本沒能力供我上大學,大學期間我都是靠打工自費讀書。”楊美曦說,剛進三峽學院時,她利用課後空閒時間,幫人發過傳單,賣過酸奶,以微薄的報酬維持自己在學校的生活開銷。
出於個人愛好,楊美曦大學主修的是廣播電視新聞學。“對於學新聞的同學來說,一套像樣的攝影器材是必需的,但當時由於經濟困難,我連一套基本的攝影器材都沒有。”據楊美曦介紹,她每個月靠打工積攢下來的生活費最多也只有六七百元,省吃儉用節省下500元,大一下學期她就擁有了她人生中第一臺臺式電腦。但由於沒有太多資金,只能買一臺二手電腦,陳舊的電腦經常出問題,她也因此學會了簡單的電腦維修。
幫助他人 開啟創業生涯
“最開始我只是對拍照和PS很感興趣,有人希望我運用我的技術解決拍照的問題,於是我慢慢試著給人無償P圖。”據楊美曦介紹,日常生活中,她無償為別人解決問題的同時,不知不覺,她的創業夢就自然而然地萌生了。
現在不少大學生都意識到就業不易,而對於楊美曦來說,她只是比別人多了一份去改變現狀的勇氣。“大一進校我就想到了畢業後工作的問題,我不願為就業而煩惱,想讓父母過上好的生活,所以,我毅然走上了創業的道路。”楊美曦說,她最初的創業想法就是希望用自己的技術為別人解決困難,並沒有想過要掙很多錢。
組建團隊 招來國外訂單
對於一邊上學一邊創業的楊美曦來說,熬夜到凌晨三四點是常事,有時候甚至連飯都吃不上。“拍完照後,每張圖我都會反覆、認真的進行後期製作,直到自己覺得滿意為止。”楊美曦說,為了提高專業水平,認真上好專業課的同時,她幾乎翻遍了圖書館所有關於PS的書籍,並在網上查詢相關的視訊教程為自己充電。經過一段時間的連續積累,她對後期製作有了系統而全面的掌握。
“起初都是身邊的一些同學找我拍照,做圖片的後期製作,別人覺得滿意,然後一個介紹一個,生意就越來越好了。”據楊美曦介紹,隨著生意越來越紅火,大二上學期,她開辦了個人網路工作室,不斷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
在沒日沒夜的接單作圖中,楊美曦認識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大二下學期,她成立了自己的小團隊。“最開始有兩三個人加入,後來發展到十幾個人的小團隊,大家根據各自所擅長的技術,分工合作。”楊美曦說,他們有的手繪,有的合成,還有的排版、做視訊剪輯,沒過多久,她就與四川、北京等地的工作室有了合作,並陸續接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外訂單。對未來的創業之旅,楊美曦也因此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和期待。
堅持創業 建自己的公司
對於大四即將畢業的楊美曦來說,創業的路從未停止。“即將畢業了,這也意味著我有更多的時間用來創業,接下來我打算把自己的工作室進一步壯大,爭取兩年後打造成一家以高階私人定製、遊戲外包宣傳、企劃宣傳和影視作品製作為主的傳媒公司。”楊美曦信心滿滿,畢業後尋找合適的合夥人成為她迫在眉睫的事情,她堅信在團隊的力量下,未來的路一定會越來越寬廣。
“創業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我想做的傳媒只是創業的其中一部分,未來我會發展更多的行業,為更多的人解決不同的問題。”楊美曦坦言,在她看來,創業的最大意義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並從中收穫快樂。在創業的路上,她的腳步永不停歇。
2:3名大學生村官創業 年營業額超1000萬
從頭摸索打造無公害蔬菜基地
創業基地就在錢倉村村頭,那位承包人遺棄的30畝大棚。
周強說,他花了一個月做市場調研,最終決定打造無公害蔬菜基地。基地出來的菜,首先要到地頭的農藥殘留檢測處自測,然後送到集散中心做第三方檢測,每次檢測都出具報告,相當於給蔬菜標了“身份”。
雖然都是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村官,但真要做農業,3個合夥人都沒有經驗,一切從頭開始摸索。
在大棚裡育秧,需要地暖,但鋪地暖容易乾燥,就要經常澆水。周強剛開始直接從外面水溝裡挑水澆,結果熱乎乎的秧苗遇上冷水,死了一大片。後來請教了街道農技站工作人員,水挑來後在大棚裡放一段時間,等水溫和地溫接近了再澆。
孫雪清是其中一名女大學生村官。“記得有一年天寒地凍,我去鄰村討教大棚種植經驗,騎著電動車來回20多公里的路,半路還下起了雨,一天忙下來,當晚就發了40℃的高燒。在村醫務室打吊瓶時,還忙著洽談送貨。當時就是有股信念,吃點苦沒什麼,一定要幹成了。”
平價超市+企事業單位配送,直銷模式提高利潤
提高利潤,周強的計劃就是直銷,將農產品直接從田頭上到餐桌。在街道上看到,公司開的農產品平價超市生意很紅火。周強說,這裡白蘿蔔每斤一塊三,而市場價一塊六;西蘭花三塊八,而市場價五塊四。而且都是當天的新鮮菜,一天有6000多元營業額。
在江北農副產品中心,公司還設立了集散中心。現在公司已有50多家企事業單位配送客戶,每天營業額近4萬元。
為了更好地帶動農民致富,村官們將所有的大棚分包給會員農戶,統一品種佈局、技術指導、農資供應、包裝銷售。村裡的老付就跟著這群大學生村官種菜,“你別說,這群學生娃還真有點本事,還是跟過去一樣種菜,但菜價翻了好幾倍。這兩年,我家裡買了兩輛車和一套房子。”
除了種菜,村官們還打造了200畝葵花園,吸引城裡市民前來旅遊參觀。孫雪清說,去年“十一”前後,10天來了45萬人參觀,把基地和附近村民的農產品都買空了。
據介紹,公司下一步將借鑑京東到家的3P戰略,打造南京幫生鮮O2O社群商務模式,在南京市範圍內開辦50家社群生鮮超市,線上交易,線下2小時送貨上門。同時,把基地打造成休閒農業觀光中心,向遊客直銷農產品。
3:從一名保安到100億身家的創業故事
看門也要看得跟別人不一樣
1995年,鄭耀南20歲,那時正是改革春風吹滿地的時候。鄭耀南從福建老家帶了500塊錢,跑到深圳。只有中專畢業的他,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沃爾瑪中國總部做保安,看門。
即使看門,他也要做看門人裡面最優秀的。他會留心記住每一個進出的人的名字,見面時能直接叫出來。由於他的聰明,幾個月後,他從總部大門的保安調到賣場做保安。對別人來說,這不過是換個地方看門。對鄭耀南來說,卻是他人生一個很大的轉變。
在賣場做保安的時候,他用心觀察學習,研究消費者買東西的心理,研究銷售員是怎樣把東西推銷出去的,研究超市是怎麼管理商品的。當他知道一瓶小小的化妝品可以賣到300塊的時候,他內心受到巨大的衝擊,堅決改行做了銷售。兩年後,他辭職創業,憑藉自己手頭的2萬多元,開了第一家化妝品店。一年後就開到了8家。
日子似乎過得不錯。有一天,他看到一個賣文胸的小攤,一件10元的內衣,一小時營業額竟然賣了差不多1000元!他又坐不住了,創辦了都市麗人風內衣公司,也就是現在都市麗人的前身。
鄭耀南的成功,與他身上這股鑽研勁分不開。如今鄭耀南每年至少上課40天,每個月至少讀一本書,每天晚上寫日記。他身上隨時帶著一個本子,跟別人聊天時發現有用的點子就記下來。見過鄭耀南的人都說,他說話非常有水平,誰能想到他竟然只有中專畢業呢!這都是不斷學習的結果。
鄭耀南一直相信四個字:天道酬勤。這也是他給創業者的最大經驗。
他的擴張策略:逆勢抄底
鄭耀南做事頗有李嘉誠的風範,他的擴張策略就是逆勢抄底。到2013年底,都市麗人終端銷售額接近60億,門店數量超過5800家。其實,他最重要的擴張時機就是兩次。
第一次是2003年非典期間。那時鋪位成本低,鄭耀南藉機從十幾家門店擴張到50家。
第二次是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鄭耀南發現國內市場並沒有真的受到很大影響,但是收購成本卻低了很多。那一年,他只用原來一半的價錢就買了廠房,還收購了幾家企業。
他的開店策略:抓四個要點
開店本來就不容易,把店開成功更難。鄭耀南總結了開店成功的四個要點:一是選址,二是貨品管理,三是店長和員工管理,四是有效的開店指導。
選址,鄭耀南的祕訣是開到社群、商業街、大學城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他很少打廣告,每個店本身就是廣告。
貨品管理上,他會針對不同地區的市場做調研,制定相應的貨品供應計劃和營銷計劃。這也源於他一次失敗的經歷,當年他將廣東的經驗直接複製到湖南,卻發現當地消費者並不買賬,原來兩個地方顧客對貨品的選擇和購買習慣很不一樣。現在,通過聯網系統,他在總部已經可以掌握全國每個店的銷售情況,從而判斷出不同地方消費者的偏好。
鄭耀南還有一整套精細化管理的經驗,比如一個店到底配幾個員工,可以利潤最大化。
他的發展策略:輕資產重設計
都市麗人原來是一家產銷一體的企業,現在,鄭耀南已經向“輕資產”的方向轉型了。他逐步剝離製造環節,把工廠逐步賣掉了,將資源投入到研發設計等領域。目前東莞公司生產的產品,都是用在研發上的。
每一年,鄭耀南的公司都要研發1000多款新品。在鄭耀南看來,好的設計和好的品牌才能賣錢。他的目標,是將都市麗人打造成內衣界的耐克,蝶變成品牌運營商和中國商業零售領導企業。
他的創新絕招:好創意獎100萬
鄭耀南在創新上很有一套。除了充分用好自己的設計師,他還很重視來自一線的意見。都市麗人在2008年就成立了創新委員會,拿出30萬到100萬,獎勵員工的一個創意。
有一次鄭耀南巡店,有員工向他建議,能不能在店鋪賣男士用品,因為很多女顧客到店裡來都會問起。鄭耀南一聽,當即就找了部門調研,確實有90%的男士內褲內衣襪子都是女士購買。最終敲定,每個都市麗人的門店都有10%的男性用品。這個創新的作法為公司增加了10%的利潤,當初提建議的員工也得到了重獎。
的人還:
1.3個成功創業者的小故事
2.創業成功必看的3個小故事
3.90後成功創業者的故事3個
4.90後成功創業的故事3個
5.成功創業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