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成功創業者的故事

  等待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什麼事也不做空等,一種是一邊等一邊把事業向前推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一

  李學友,42歲,四川省成都市郫縣安德鎮園田村人,他與大多數中國農民一樣——勤勞、樸實、憨厚、單純。他總愛操著一口濃重的四川腔,靦腆地說:“沒啥子沒啥子,種地的嘛!”

  但誰也沒料到,城市裡的時髦玩意兒——微博,竟然改變了這位鄉村農民的平凡生活,他擁有了自己的“粉絲”,被稱為“最潮的農民”,並因此上了報紙和電視……農民李學友成了“名人”。

  微博賣菜:新潮農民創業之路粉絲通過微博“訂菜”

  四年前,2008年,李學友才剛剛學會用電腦玩“鬥地主”,在他看來,“電腦很好耍”,僅此而已。

  2009年,李學友學會了在網上看新聞、上“農民論壇”,他通過“看不見摸不著的網路”認識了做環保農耕的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志願者,得到了學習種植生態蔬菜的機會。

  種了很多年地的李學友,生平第一次知道了“不用化肥和農藥的蔬菜可以更來錢兒”,也第一次見到了“神奇的太陽能捕蟲器”。

  在志願者的幫助下,2010年,李學友開通了微博,他看著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卻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一年下來,李學友只有1名粉絲。

  2011年春天,李學友決定在微博上“擺擺自己種菜的事”。他開始寫下——“我的青筍冒薹了。”“蘿蔔纓子好若人喜歡。”“油菜長得好肥。”……

  讓李學友始料未及的是,這些看似粗糙的隻字片語竟惹來了無數粉絲的圍觀,很多粉絲要求,“拍個照片看看?”“菜賣不賣啊?能不能送到家裡來嚐嚐?”“能微博訂菜不?” ……

  突如其來的關注讓李學友異常興奮,他學會了用手機拍照,併發到微博上。他決定用微博打廣告,把他所在的環保農耕小組的菜通過微博賣出去。但是,怎麼賣呢?李學友發了一張表格到微博上,將蔬菜圖片、價格、派送範圍明確出來,“求購!”

  可惜,圍觀的多,詢問的多,看熱鬧的多,沒人掏錢買。

  直到2011年7月,一位粉絲成為了李學友的客戶。粉絲通過微博“訂菜”:“油菜安逸哦,來個三斤。韭菜嫩不嫩啊?先嚐個兩斤。”

  從此,李學友的粉絲越來越多,直至今日,已經有4000人,更為難得的是,居然有30多位粉絲髮展成為了他的顧客。

  微博講述種菜故事

  李學友決定,從此“筆耕不輟”,每天都發三五條微博,講述自己的種菜故事,傳送最新鮮的蔬菜照片,吸引粉絲們的關注。並且,李學友給自己加了“V”,將每週一和每週四定為“送菜日”,在微博上接受“訂單”,親自為成都市區和郫縣的30多家客戶“送菜到家”。

  雖然生意有所轉好,但李學友也坦言,“微博只是一種銷售辦法,很新鮮,很好耍,”並沒有給他帶來理想的收益。“現在有固定顧客30多人,一大半是微博來的,雖然不像頭兩年在虧損,但除去成本只能是略有盈餘。”

  李學友算了一筆賬,他平均每個月往成都城區送8次菜,30位顧客不是每人每次都要,“平均一次算20個顧客,每個人5斤菜,一共100斤,其中還有近一半是我們組其他農民的,也就剩下60斤是我自己的,按照5元一斤的價錢,我的純收入有300元,減去運費還剩200元,每個月就是1600元。”

  再加上種子、人工、管理等成本,李學友的收入仍然微薄。“我希望微博能成為一個橋樑,讓客戶信任我們,然後,通過季度訂菜、年度訂菜的方式預付菜款,讓收入更穩定,風險更小些。”

  雖然,李學友經常因為接受媒體採訪而影響了正常的生活,但他仍樂此不疲,他也在打著小算盤。“你們也給我做廣告了嘛,讓更多人知道我們,買我們的菜。”他更希望,“能吸引大客戶多買點,小散戶還是不行,買的少,送起來麻煩,還不夠跑路的成本。”

  如今,每天“刷微博”成為了李學友最重要的事,他通過這個小小的視窗,爭取著每一單有可能成功的生意,也通過這個時髦的小玩意兒,探索著新一代農民的成功之路。

  二

  一個普通的農民工,從外出務工到返鄉創業,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就擁有500多家加盟連鎖店及5000多名員工,公司年銷售總額過億元。他就是瑞金市華聯超市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桂林。

  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

  楊桂林:從“農民工”到“超市大王”1997年,楊桂林退伍後來到北京,找到了一份超市搬運工的工作。打工的日子讓他深深地體會到,沒有知識和技術,就永遠只能幹苦活、累活、髒活。所以在搬貨之餘,楊桂林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學習知識和技術,同事們在打牌,他在看書:同事們去遊覽北京名勝古蹟,他去逛書店。

  一個偶然的機會,楊桂林在超市裡撿到幾本被撕壞了的小冊子,原來是超市的內部培訓資料,楊桂林如獲至寶,越看越覺得有意思,從此愛上了超市經營這個行業。此後,楊桂林經常去書店,學習有關超市管理方面的知識。

  一天,主管發現楊桂林床邊堆滿了關於超市方面的書籍,就建議店長把他調到洗化部當理貨員。到了新崗位後,楊桂林工作起來如魚得水,僅僅過了一個星期,他就在超市舉行的崗位知識競賽中得了第一名,一個月後,楊桂林當上了洗化部的主管,三個月後升任超市高管。

  鄉親們聽說楊桂林的事蹟後非常羨慕,紛紛央求他帶他們出去打工。但楊桂林說,那時他已有了返鄉開店的念頭,自己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術,可以自己創業了。

  聽說楊桂林要拋棄高薪回家創業,親朋好友都不理解,父母更是不贊成。但楊桂林心意已決:老闆不是天生的,只要勤學敢闖,就一定能闖出一番新天地。

  1998年春,楊桂林毅然辭去工作,在瑞金縣城開了間幾十平方米的小超市,開始了他的返鄉創業之路。

  創業需要一股闖勁

  創業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1999年12月,楊桂林把超市隔壁幾家店鋪盤了下來,準備春節前後大幹一場。沒想到元旦剛過,房子就因為城市規劃要拆遷了。他一下子懵了,投入的錢還沒回報就沒了。沒辦法,他只得另選店址,重新起步。

  正當超市經營剛有起色的時候,2000年3月,超市被小偷洗劫一空,損失了10多萬元。家人和親友都勸他別幹了,還是出外打工去。楊桂林想過放棄,但他認為自己還年輕,又曾是一個軍人,不能就這樣被擊垮。於是他重振精神,在銀行申請了一筆低息貸款,並說服幾個朋友一起投資,重新將超市經營了起來。

  在創業過程中,楊桂林還遇到過很多困難,但他勇敢面對,一一克服,使公司逐步發展成為瑞金市首家大型綜合超市,成為瑞金市零售業的龍頭。

  農村創業前景無限

  2005年,商務部啟動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楊桂林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開拓農村市場的重大機遇,於是積極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要求作為實施企業,並很快得到了核准。他堅信,在農村開超市,一定會有無限商機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楊桂林迅速籌措資金,帶領員工踏遍村村寨寨,不分晝夜,上門走訪,號召鄉親們加盟創業。經過一段時間努力,一家、兩家、三家……超市加盟店終於在鄉村生根發芽。

  為了確保給鄉村加盟店提供周到、便捷的優質服務,公司建立了物流配送、資訊交流、營運管理、質量價格監管等六大管理體系,設立了***,建立了網站。

  在經營過程中,公司始終把收購、推銷農產品作為主業來抓,切實為鄉親們排憂解難。有一次,楊桂林到加盟店瞭解經營情況,路過大棚蔬菜基地時,看到有些蔬菜因沒有銷路爛在地裡。回到公司後,他立刻召開會議,迅速派出購銷員,奔赴沿海發達地區聯絡銷路。經過努力,滯銷的蔬菜很快銷往多個大中城市,公司還因此與外地一些超市簽訂了長期購銷合同。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贛南臍橙一度滯銷,不少果農心急如焚,楊桂林輾轉北京、上海等地,銷售了100多萬噸優質臍橙。

  由於公司紮根農村,服務農村,加盟連鎖店迅速向農村和周邊地區發展。目前,整個贛南已有500多家加盟連鎖店。公司連年榮獲“全國價格檢測定點單位”、“贛州市守合同、重信用AA企業”、“瑞金市質量、計量信得過單位”等榮譽稱號,2006年被評為江西省“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先進企業。

  楊桂林還熱心慈善事業。創業以來,他支援家鄉公路建設、資助貧困學生、抗災救災、慰問敬老院老人等,捐款物累計近300萬元。在汶川地震中,他的公司共計捐資25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