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飲食文化有什麼特點

  飲食作為文化現象的一部分,不僅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更體現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特點。為此,下面小編整理了樂山飲食文化以供大家閱讀。

  樂山飲食文化特點

  樂山,可稱得上是集川南美食大成的地方。西壩豆腐、豆腐腦、黃燜雞、樂山燒烤、清蒸江團、蹺腳牛肉均是此地特有的美食。它們有的品類豐富,如西壩豆腐可製作上百種豆腐品種,每道菜型不同,菜味各有千秋;也有的大眾宜人,如蹺腳牛肉和豆腐腦,均是日常大眾隨時消費的可口食品;還有的珍貴美味,如清蒸江團是古嘉州歷史的菜中聖品;當然,還有些是名實俱佳,如樂山燒烤,不僅能講各式菜餚烤製出難以想象的美味,而且起到極好的示範作用,使得目前在四川省內,大凡賣燒烤的地方,都要打上“樂山燒烤”的牌子。當然,在樂山品嚐美食,還可以帶上蘇稽米花糖、羅城牛肉、五通橋豆腐乳等特色美食,這些被樂山樂水滋養出來的美味,必然會帶給您快樂的心情。

  樂山飲食文化知識

  碼頭文化孕育樂山味道

  說到飲食之間蘊含的味道與魅力,樂山文史專家、知名學者唐長壽先生認為,它的特點在於滋味,它的精髓在於文化。而說到樂山菜,它的發展變化顯然也就是滋味的層出不窮。對於樂山菜文化的體驗,就是對於樂山歷史的追尋。不管是來自市井街頭的賣力吆喝還是王府亭榭的流水宴席,紅紅綠綠濃濃烈烈,麻與辣和百味相融:其中滋生出層出不窮的千香百味。

  唐長壽回憶,作為古老的嘉州城,自古三江匯流,水路阡陌縱橫,發達的水上交通帶來的不僅是經濟與文化的交融,在這個過程中也催生出興旺的碼頭食肆。“古代嘉定府號稱有九座碼頭,最興旺的時候一天就停泊著上千艘船隻。如果一艘船上以十位工人計算,來來往往之間,碼頭附近的餐館酒樓就成為工人們吃飯消遣最重要的場所。”要想留住來往的外地船工,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源自灶間的餐飲美食。“重慶人口味偏麻辣,成都人口味偏清淡,而樂山的本地餐飲,就是在這樣不斷迎合食客的口味,相容幷包中產生樂山人麻辣喜甜的獨有口感。”

  透過昏黃的老照片,繁榮的碼頭文化在不知不覺中引領了樂山味道的方向,也奠定了樂山飲食包容、創新的基調,樂山的原住民與外來船工彼此遷就的不再僅僅是方言上的不同,也有飲食習慣上的各取所需。

  “歷史上幾次著名的移民運動,給地處內陸的樂山帶來的了新的生產技術,農作物新品種,以及風俗各異的飲食特點。樂山的廚師們海納百川,博採眾家之長,兼收幷蓄,使得樂山味道形成南北相容的特性。”唐長壽說。

  平民美食變身樂山名片

  如果說是來自天南地北的船工帶來了樂山飲食上獨具一格的碼頭文化,那隱藏在大街小巷裡的平民味道,則越來越成為如今樂山面向外地的一張亮麗名片。

  在潺潺的江水與船工的號子聲的混雜當中,樂山的飲食有了自己的特性。可真正發揚光大的,還是源自改革開放後經濟的大發展——對此,樂山烹飪協會副會長、高階烹飪技師魏雲光先生深有體會,“那個年代食品供應全部歸食品公司管,每天考慮的最現實的問題是如何計劃手中的糧票肉票,嘴巴里吃到的東西,那時候還談不上文化可言。”比如里仁街的豆腐社,在計劃經濟的時代,也只有用糧票才能換回來,而到今天在全國都叫得響的“西壩豆腐”,變幻的是名稱的不同,不變的是對美食的不斷追求。又比如曾經的翹腳牛肉,也只是當初做苦力的勞工把廢棄的牛下水加工出來填飽肚子的食物,如今也可以精細加工成為膾炙人口的一方美味。

  同時,經濟的大發展鼓脹的不僅有老百姓的錢袋子,也催生了對美食的嚮往。“比如大家最熟悉的豆腐腦,光從地方口味上分,又有峨眉酥肉豆腐腦、樂山豆腐腦、牛華豆腐腦,這一方面說明了這種美食在發展過程中各自形成的流派,無疑也暗合了平民百姓繽紛的口感。”只有經得起老百姓嘴巴檢驗的美食,才越發具備強大的生命力。而源自民間,根在民間的樂山特色美食,在菜品、種類、吃法上都體現出平民化和大眾化的特徵,它正不斷充分吸收融合各地飲食文化精髓,推陳出新,形成別具一格的口感和濃郁的地方風味。< /p>

  樂山的特色美食


的人

1.淺談飲食文化特色旅遊

2.廣東的飲食特色 廣東的飲食文化

3.廣東的飲食文化有哪些

4.潮汕地區的飲食文化有什麼特色

5.中國飲食文化禮儀

6.安徽民俗飲食文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