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四川的飲食文化有什麼特點

  飲食文化是旅遊文化多元組成中的重要一環,是彰顯民族文化的視窗!下面小編就帶你一起來領略四川的飲食文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四川的飲食文化習俗

  川菜發源於我國古代的巴國和蜀國。它經歷了從春秋至兩晉的雛形期,隋唐到五代的較大發展,兩宋出川傳至各地,至清末民初形成菜系四個階段。其後,從辛亥革命到抗日戰爭,中國烹任各派交融,使川菜更加豐富。

  飲食文化的發展依賴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四川自古以來就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境內江河縱橫,四季常青,烹任原料豐富:既有山區的山珍野味,又有江河的魚蝦蟹鱉;既有肥嫩味美的各類禽畜,又有四季不斷的各種新鮮蔬菜和筍菌;還有品種繁多、質地優良的釀造調味品和種植調味品,如自貢井鹽、內江白糖、閬中保寧醋、德陽醬油、郫縣豆瓣、茂汶花椒、永川豆豉、涪陵榨菜、敘府芽菜、南充冬菜、新繁泡菜、成都地區的辣椒等,都為各式川菜的烹任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此外,四川的酒和茶,品種質量優異,對四川飲食文化的發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飲食文化的發展還依賴於人們的風俗習慣。據史學家考證,古代巴蜀人早就有“尚滋味”、“好辛香”的飲食習俗。貴族豪門嫁娶良辰、待客會友,無不大擺“廚膳”、“野宴”、“獵宴”、“船宴”、“遊宴”等名目繁多的筵宴。到了清代,民間婚喪壽慶,也普遍籌辦“家宴”、“田席”、“上馬宴”、“下馬宴”等等,因而造就了一大批精於烹任的專門人才,使川菜烹任技藝世代相傳,長盛不衰。

  飲食文化的發展不僅依靠其豐富的自然條件和傳統習俗,而且還得益於善於廣泛吸收外來經驗。無論對宮廷、官府、民族、民間菜餚,還是對教派寺廟的菜餚,它都一概吸收消化,取其精華,充實自己。秦滅巴蜀,“輒徙”入川的顯貴富豪,帶進了中原的飲食習俗。其後歷朝治蜀的外地人,也都把他們的飲食習尚與名撰佳餚帶入四川。尤其是在清朝,外籍入川的人更多。這些自外地入川的人,既帶進了他們原有的飲食習慣,又逐漸被四川的傳統飲食習俗所同化。在這種情況下,川菜加速吸收各地之長,實行“南菜川味”、“北菜川烹”,繼承發揚傳統,不斷改進提高,形成風味獨特、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四川菜系。

  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川菜,主要由重慶、成都及川北、川南的地方風味菜餚組成。川菜的烹製方法有近40種,川菜的味型居各大菜系之首,計有24種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麻辣類味型,有麻辣味、紅油味、煳辣味、酸辣味、椒麻味、家常味、荔枝辣香味、魚香味、陳皮味、怪味等。其中魚香、陳皮、怪味是川菜獨有的味型,集鹹、甜、酸、辣、鮮、香於一菜,其菜品有怪味兔丁、魚香肉絲、陳皮牛肉、麻婆豆腐、水煮牛肉、宮保雞丁、回鍋肉、鹽煎肉、太白雞等。第二類為辛香類味型,有蒜泥味、薑汁味、芥末味、麻醬味、煙香味、醬香味、五香味、糟香味等。代表性的菜品有樟茶鴨子、煙燻排骨、麻醬鳳尾、五香薰魚、醬爆羊肉、蔥油魚條、薑汁熱窩雞、香糟肉等。第三類為鹹鮮酸甜類味型,有鹹鮮味、豉汁味、茄汁味、醇甜味、荔枝味、糖醋味等。代表性的菜品如干燒魚翅、白汁鮑魚、荷花魚肚、開水白菜、芙蓉雞片、鍋巴肉片、白油肚條、八寶鴨、鹽水鴨脯、蜜汁瓤藕、核桃泥等。

  四川火鍋風味獨特,它用牛骨湯、固體牛油、豆瓣、辣椒、花椒等多種調料配製湯汁。煮沸後,即可將洗淨的毛肚、魚片、鱔魚片、鴨血等放入鍋中燙食。燙熟的原料夾入香油碟子,邊蘸邊吃,吃起來有麻、辣、燙、鮮、嫩、脆的特點。早期的火鍋以燙毛肚為主,後來發展為燙食各種葷、素菜。火鍋品種繁多,有紅鍋、白鍋、鴛鴦鍋,有排骨火鍋、肥腸火鍋、酸菜火鍋,有火鍋雞、火鍋鴨、火鍋兔等。最初多在寒冬臘月吃,現在一年四季都愛吃。

  總之,川菜是歷史悠久、地方風味極為濃厚的菜系。它品種豐富、味道多變、適應性強,享有“清鮮醇濃,麻辣辛香,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譽,以味多味美及其獨特的風格,贏得國內外人們的青睞。許多人發出“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的讚歎。川菜的不斷髮展也使四川飲食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

  麻婆豆腐

  四川傳統名菜,始創於清同冶初年,當時成都北郊萬福橋有一陳興盛飯鋪,主廚掌灶的是店主陳春富之妻陳劉氏。她用鮮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醬等燒製而成。她烹製的豆腐,麻、辣、燙、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歡迎,人們越吃越上癮,名聲漸傳開,因她臉上有幾顆麻子,故傳稱為麻婆豆腐,從此名揚全國。

  四川的飲食文化特色

  回鍋肉

  四川名菜,又稱熬鍋肉,傳說這道菜是從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當家菜。當時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時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隱家居,潛心研究烹飪。他將原煮後炒的回鍋肉改為先將豬肉去腥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後再煎炒成菜。因為久蒸至熟,減少了可溶性蛋白質的損失,保持了肉質的濃郁鮮香,原味不失,色澤紅亮。自此,名噪錦城的久蒸回鍋肉便流傳開來。

  夫妻肺片

  相傳當年成都少城附近,有一男子名郭朝華,與其妻一道以製售涼拌牛肺片為業,他們夫妻倆親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籃叫賣。由於他們經營的涼拌肺片製作精細,風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為區別一般肺片攤店,人們稱他們為“夫妻肺片”。夫婦二人設店經營後,在用料上更為講究,以牛肉、心、舌、肚、頭皮等取代最初單一的肺,質量日益提高。為了保持此菜的原有風味,“夫妻肺片”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四川傳統名菜。由雞丁、幹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傳說是清末宮保丁寶楨的家廚創制而得名。特點是鮮香細嫩, 辣而不燥,略帶甜酸味道。

  丁寶楨是貴州平遠***今織金***人,清咸豐進士,講究烹調,任山東巡撫時,曾僱用名廚數十人為家廚,請客時常有“炒雞丁”一菜。後調任四川總督,便將此菜引進四川,與四川嗜辣的習俗相結合,並加以改進,以此宴客,倍受歡迎。後烹製方法洩露出去,為餐館採納經營。丁寶楨曾被清朝封為太子少保***尊稱宮保***,此菜被人命名為“宮保雞丁”。現已風靡全國。各地的品種略有差異,並有將雞丁演化為肉丁的宮保肉丁等。

  東坡肘子

  東坡肘子是蘇東坡製作的傳統名菜。它有肥而不膩,粑而不爛的特點,色、香、味、形俱佳 ,有人稱其為“美容食品”,外賓讚頌它“可列入世界名菜”。眉山的東坡肘子製作,比蘇東坡的作法有較大的改進;首先在選料上,只選豬蹄膀,洗淨後放入清水中燉,燉至八分火色, 將肘子撈起來,再上蒸籠蒸。經兩次脫脂後,肘子已達肥而不膩、粑而不爛的境地。食用時有 兩種形式:一是清湯式。即將蒸熟的肘子取出,放碗內,灌以燉雞的湯,若無雞湯,白開水也行。加少量鹽、少許蔥,即可。最好另碗盛醬油,食時蘸點醬油,其味更鮮。二是佐料式。即將蒸熟的肘子取出庭碗內,將配好的佐料澆上,即可食用。眉山的東坡肘子佐料十分講究, 由17種原料組成,具有鮮明的特點,且適合東、南、西、北的客人和海外友人的口味。

  四川的特色小吃

  甜水麵

  你可能對擔擔麵不陌生,但我肯定你沒有吃過甜水麵,甜水麵因回味香甜而著名。麻油的清香混合著辣油,芝麻和花生“交相輝映”……好一個狂歡曲!如果你以為他回味香甜而不辣,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他只是“不太辣”!試想火辣辣的四川人怎麼會放棄任何一個吃辣的機會呢!

  蹄花

  你知道“穿過你的黑髮我的手”是什麼嗎?四川人不但愛吃,也頗具幽默感。這就是特色小吃“海帶燉豬手”。豬蹄被燉得軟而不爛,軟糯爽口,湯總是雪白雪白的,看上去似乎沒有味道,味道卻早在還沒端上桌時已飄入鼻中。最絕的是蘸水,各家自有祕製調料,這便是四川人分辨好吃與否的關鍵所在!

  豆花

  豆花,是四川一道家常的美餚。試問,哪個四川人沒有聽過小譚豆花?!白白嫩嫩的豆花原料是黃豆,說到這,便有這麼一個由來!說是劉安在尋求長生不老之藥之時,偶然所致,豆汁和石膏恰巧相遇,便有了豆花。都說四川宜居,“長生不老”自是宜居!


的人

1.日本拉麵的做法

2.淺談飲食文化特色旅遊

3.中國飲食文化禮儀

4.春秋時期飲食文化有什麼特色

5.西餐文化禮儀知識

6.北美洲飲食文化有那些特色

7.西方餐飲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