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地區的飲食文化有什麼特點

  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基本的一個方面,也是人們自古至今沿襲下來的最穩固的一個文化。所以,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遼寧地區的飲食文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遼寧地區的飲食文化特點

  遼寧的飲食資源相當豐富。農作物以耐旱、耐瘠薄的玉米、高粱、大豆 為主,其他如糜子、穀子、花生、小豆等雜糧也有大面積種植。水稻產區近 年來也在不斷擴大。山區盛產野生的動、植物及各種水果。諸如鹿、兔、榛 雞、鵪鶉、鐵雀、沙半雞,榛蘑、黃蘑、蕨菜、山楂、板栗等,產量可觀。 除為本地區提供許多不可多得的珍味外,還暢銷國內外不少地方。水產品, 目前僅發現並已利用的魚、蝦、蟹類就有 70 多種,貝藻類 30 多種。淡水魚 類有青、草、鰱、鱅,鹹水魚類有黃花魚***石首魚***、帶魚、梭魚、鱸魚等 不勝列舉。其中黃花魚和對蝦主要供出口。在廣闊的灘塗海面上,還自然生 長著許多牡蠣、沙蜆、毛蚶、文蛤等貝類。海蔘、鮑魚、扇貝、貽貝等食中 珍品及人工養殖的海帶藻類,產量可觀。此外,像地嶺的大蔥,開原的大蒜, 綏中的圓魚***甲魚、鱉***、白梨,遼東半島的蘋果等,都久負盛名。在遼寧 大地上,可以說是北有糧倉,南有魚場,西有林棉,東有果園,為遼寧人的 飲食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由於氣候環境與物產狀況的影響,遼寧人的口味嗜好,有自己的特點: 嗜肥濃,喜腥羶,重油偏鹹。遼寧曾是滿族的故鄉,滿族的祖先在這裡過著 牧獵生活,後來隨生產發展逐漸定居,耕種、畜牧和飼養並重。養豬,牧豐, 飼養雞鴨,是當時滿族人的主要經濟活動。因此,他們的食品菜餚,以禽畜 肉作原料的較多。烹製時重調味,講火功,必須緊燒、慢煮,使其酥爛入味。 滿族曾建都盛京***瀋陽***,以後又以盛京為陪都,清皇室的飲食對瀋陽等地 影響較大,也奠定了今日遼菜的基礎。

  遼寧居住著很多少數民族,如蒙古族聚居在遼西的阜新一帶,滿族聚居 在遼東和遼北的新賓、鳳城、岫巖一帶。此外,朝鮮族、回族、錫伯族人數 也不少。各族人民長期在一起和睦相處,受共同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的影 響,在飲食風俗上差異不大。但因各自的傳統生活習慣不同,也影響著他們 各自的口味嗜好。如漢族人喜歡鮮醇清淡,滿族人喜歡酥爛入味,蒙古族喜 歡濃郁厚味,回族人喜歡鮮香脆嫩,朝鮮族人喜歡辛辣爽口。

  遼寧的漢族仍居多數,且大多數由山東移民而來,故在飲食上,受山東 影響較深,習俗也基本上與山東相似。

  綜觀遼寧各地的飲食習俗,雖無甚大區別,但由於受地理環境與物產狀 況的影響,差異還是存在的。如西部山區,氣候乾燥,盛產高粱、穀子,人 們喜吃牛、羊肉,口味要求醇厚。中部、南部平原,氣候溼潤,人們多食大 米、雜糧和禽畜菜蔬,口味多要求味濃。雨部沿海,雨量充足,主產大米、 玉米和果蔬魚蛋,人多習慣食鮮醇之

  隨著經濟的振興,交通事業的發展,遼寧人的飲食習俗也在不斷地發展 和變化,食品種類從單一到多樣,烹製方法由簡單到複雜。

  遼寧地區的飲食文化知識

  在遼寧的農村,臘月二十三,很多農戶會將養了一年的豬殺了請客,臨裡新友全部聚集到自家的坑桌、地桌上,飽飽的來上一頓。殺豬灌的血腸,蒸著吃,或是燉酸菜,自是必不可少,都是北方春節一特色佳餚。城市市民自然是不可能殺豬了,但都會去超市買來足夠的豬肉,但這農村地道的灌血腸,在城市可以說是千金難求啊。

  年三十菜品數量最好是十二道菜,意為一年十二個月,月月圓滿吉祥。菜名及用料取福瑞呈祥等好意頭,“蔥”意為聰明伶俐,“蒜”意為來年精於算計,“芹菜”意為一年勤勤快快。大魚大肉自是絕少不了。現在遼寧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像大連這樣的臨海的城市,靠海吃海,年夜飯上自然少不了螃蟹、大蝦,甚至海蔘等海鮮菜餚。雖然現在全國人民生活水平都大幅提高,但臨海的優勢,年夜飯上的海鮮自是大連春節飲食的一大特色吧!

  而遼寧地區春節飲食最大的特色佳餚,就餃子,初一到初五,頓頓不能少餃子,且除夕夜的餃子不能吃光,必須剩下一些留做初一早上吃。吃餃子取意新舊交替。大連年三十有吃“旺財餃”的習俗,簡而言之,包了硬幣的餃子,其實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有這個習俗,大連因取“旺財餃”更備受關注了。

的人

1.淺談飲食文化特色旅遊

2.廣東的飲食特色 廣東的飲食文化

3.廣東的飲食文化有哪些

4.潮汕地區的飲食文化有什麼特色

5.中國飲食文化禮儀

6.安徽民俗飲食文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