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地飼養海水景觀魚

  一般人提到海水觀賞魚,最先的反應就是“海水魚很漂亮,但是很難養”。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

  由於國外專家之長期研究,已經克服了飼養的瓶頸。因為海水觀賞魚色彩之亮麗、種類之繁多已使其成為魚迷們的新寵。更由於裝置之改良、人工海水之研究,使得家中的迷你珊瑚礁已是目前國內外最新流行的趨勢。所謂“家中的迷你珊瑚礁”,就是將家中的水族箱培養成像天然珊瑚一樣的生態,藉著人為的幫助,不斷製造其天然的生物鏈,而使得水族箱的生物***魚類、軟體動物及植物等***有如生活在天然的珊瑚礁內。

  飼養海水景觀魚:選用底砂的重要性

  珊瑚砂在一個水族箱中,居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裝飾品而已,它還具有“生化過濾”的功能。一般人認為水族箱底部所設之“底砂”越白、越細則越好看,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因為許多白色的珊瑚砂是經過漂白的,而細小的珊瑚砂會影響過濾的效果,使得水族箱中的汙垢累積在底砂層內。

  由於太細小之故,其砂粒本身缺少毛細孔隙,無法培養出大量“硝化細菌”,而使得水族箱中的有毒物質無法完全分解,對水族動物而言是有害的,因此應使用較大的珊瑚砂為底砂。珊瑚礁石又稱“生物石”,是水族箱中造景不可缺少的。使用的生物石,最好是由海里直接採集後立即放入水族箱中;因為海里的生物石上,生長著許多藻類及其他生物,這些是許多魚類的食物;同時還附著大量的硝化細菌,對於水質有很大的穩定作用。

  但是這種“活化”的生物石取得不易,通常以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經處理後的生物石取代。買回來後,首先要以自來水清洗並浸泡3-4日後以日光曝晒,俟其乾燥後方可使用;但是這種經過處理的生物石是“死的”,在水族箱中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培養,使其表面遍佈綠藻而“再生"。

  在此要提出一點特別的說明:一般人佈置水族箱,喜歡用純白的珊瑚擺飾,再配上純白的石景及底砂,當然看起來很醒目、漂亮,但是這卻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因為“藻類”在一座水族箱中是絕對不可缺少的;試問在一個連藻類都不能生長的水族箱中,魚類如何能生存?國外的許多水族箱,其生物石長滿寸許長的綠藻,其間還生長著許多一尺長的水草,隨著水流的波動,有如天然的珊瑚礁,這種景觀又豈是前者所能比擬。

  飼養海水景觀魚:海水中包含魚只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飼養海水魚,當然就一定需要“海水”,而天然的海水當然最適宜飼養,但是由於環境的汙染,使用自海邊吸取的海水,並非最恰當的作法,而要抽取外洋深海的海水,而這些吸取自海洋的海水,必須經過許多處理的步驟方可使用。首先存放海水的容器一定不可以使用金屬容器,因為這些金屬的離子會溶解於水中,而傷害水族的健康。其次要密封存放於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約經過一個月的時間後,將沉澱於容器底部的汙垢濾除,再經紫外線殺菌燈之照射後,方可放入水族箱中。這些步驟並非每一個人均能做到,而處於內陸地區,則更是問題;因此使用“人工海水”則為最便通的辦法。

  由於國外長期研究的結果,已經制造出最接近天然海水的“人工海水”,只須按照包裝上的說明,溶解於一定比例的自來水中即可。最佳的人工海水,應具備天然海水中所包含所有的“主要元素”***MAJORELEMENTS***,次要元素"***MINORELEMENTS***以及“微量元素”***TRACEELEMENT***。主要元素有鈉、鎂、鈣、鉀、硫、氯等;次要元素則包含了鉍、碳化物、矽、碘、鋰、氟、鉬、鍶以及磷等;這些元素可以使海中生物活得長久、健康、以及保持在天然海洋中原有之色彩,預防疾病及增加繁殖的機會等,都有很大的助益。而近七十種的微量元素,則對於海洋中生物的新陳代謝及水質,均有極大的幫助。

  飼養海水景觀魚:迷你珊瑚礁應具備的條件

  一座成功的迷你珊瑚礁水族箱應具備的條件有:裝置、珊瑚礁石***俗稱生物石***、珊瑚砂、海水、健康的魚類、軟體動物及飼養者的愛心和耐心,缺一不可,且具有因果關係。就裝置而言,除水族箱外,一般還包括照明燈具、抽水馬達、過濾器、氣泵等,更高階的“迷你珊瑚礁"裝置,還應具備生化過濾器***槽***、蛋白質去除器、硝酸鹽消除器、紫外線殺菌燈、臭氧機等。

  更由於上海位於亞熱帶地區,在夏秋兩季水族箱中的水溫經常在攝氏28左右,甚至高達32度以上,而冬季水溫又往往低於10度,在此情況下,大部分的軟體動物及植物均會死亡。為維持水族箱最適宜的水溫,另需增加一套保溫裝置,以維持水族箱中的水溫,使其保持在攝氏24O~26O之間。

  為了避免破壞水族箱內的生態環境,應儘可能的避免翻動水族箱。但是市面上傳統的上部過濾器裝置而言,根本就是一個夢想,因為在水族箱底部的濾水盤***俗稱浪板***之下所沉積的汙垢***排洩物及食物殘餘物……等***,無法由抽水馬達抽出;於是這些沉積的汙垢,在水中腐爛所產生的化學作用,因而破壞了水質的穩定,故每一段時間就必須清洗,如此一來就整個破壞水族箱中的生態。相信大部分的魚迷們都有如此的經驗,即每一次清洗完水族箱後,總會發現魚有毛病或死亡。

  目前國外最新的裝置,乃是將整套的裝置安置於水族箱底部的木櫃中,在水族箱底部打洞,直接將過濾板下沉積的汙垢抽入底部的過濾中,而後經過殺菌、加***降***溫等程式將清潔後的水注入水族箱中;而每月只需抽換部分的新水即可,而不必搬動水族箱內任何的東西,此即是所謂的“底部過濾”,國外稱之為“生命系統”。目前國外之試驗有長達20年不翻動水族箱的紀錄,此水族箱內的環境,完全和海底的珊瑚礁一樣。而底部過濾之水族箱,在外觀上看不到任何的裝置或管件,就整體而言,其景觀非傳統式可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