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地飼養蟈蟈

  老北京有玩兒鳴蟲的傳統,有些玩家很困惑,每年冬季都是養油葫蘆,蟈蟈一類的,可不知怎麼,鳴蟲在市場上出售的時候還挺愛叫,可拿回家沒多久就不叫了,有些甚至就死掉了。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科學地飼養蟈蟈。

  科學地飼養蟈蟈:賞

  蟈蟈的觀賞分兩種,賞形與賞聲。賞形則審其外觀,各有所愛,悅目即可,無須多言。我喜歡綠蟈蟈,你喜歡鐵蟈蟈,一律無可厚非。賞聲則是對叫聲的品評,

  大有文章可作。對於蟈蟈叫聲的品評,多年來已形成了固定的鑑賞標準,符合這標準的就好,不符合的就不好。基本上不以個人的好惡為轉移。

  蟈蟈與人一樣,絕大多數是紜紜眾生那級別的,叫聲嘈雜急促而混亂,音質不純淨,批批拉拉帶有雜音,這樣的蟈蟈毫無價值,到了我手裡聽一聽叫成這樣,不是送人就是喂鳥。

  蟈蟈裡大概只有半成到一成的比例是叫聲嘹亮而純淨的,謂之“亮叫”,在亮叫中叫聲特別嘹亮的被稱為“大亮叫”。亮叫和大亮叫是屬於初級能玩的貨色,目前市價大約五十到一百元之間。亮叫的特點在於音質要相對純淨,沒有嘈雜的雜音,而且音量要大,象交響樂隊裡的長號。

  比亮叫更高一級的是叫“憨兒”,音質不但要求純淨和嘹亮,更要求渾厚頓挫之感。叫的節奏一定要慢,一聲一聲單擺浮擱,象吟誦詩詞一樣一個字一個字的送到你耳朵裡。大概相當交響樂隊裡的圓號。能叫出“憨兒”的蟈蟈到不了百中之一。

  叫憨兒又分兩種,一種是渾厚而響亮的,如牛吼,稱為亮憨兒或者牛憨兒,另一種是渾厚而沉鬱頓挫的,如蛤蟆叫,成為蛤蟆憨兒或蛤蟆音兒。後一種是最高境界。

  總體而言,叫聲的鑑賞標準是:叫的慢的比叫的快的好,叫聲純淨的比叫聲嘈雜的好,叫聲洪亮的比叫聲尖銳的好,叫聲渾厚的比叫聲洪亮的好。

  以上所說皆為蟈蟈的天然叫聲,為“本叫兒”。另有玩家通過對蟈蟈翅膀的處理,改良它的叫聲,即在翅膀上粘一滴松香或硃砂之類藥物,加重翅膀分量,使蟈蟈翅膀摩擦頻率降低,使其叫聲節奏變慢、叫聲變厚重的玩法,稱為:藥叫兒。

  但是藥叫蟈蟈通常為玩家所不恥。比如你懷揣一叫憨兒的蟈蟈,朋友聞聲是必要你倒出來看一眼的。但如果你跟人家說明這是一點藥蟈蟈,則對方必會說:“咳,點藥的啊,那不必”。

  科學地飼養蟈蟈:器

  器者,蟲具也,即養蟈蟈的用具。

  夏天養蟈蟈一般用小籠子,沒什麼更多要說的。冬天養蟈蟈則一律用葫蘆,我說的器主要是介紹各種各樣的葫蘆。

  葫蘆頂端裁掉一部分,用乳膠粘一個口圈,再配個帶眼的蓋子,把蟈蟈放進去就可以了。這葫蘆有幾重功效,一是保暖、二是輕便易攜帶、三是便於發音,四是好看。

  葫蘆從生長上可以分為天然長成與人工範制而成。天然長成謂之“本長兒”,由於受光照角度等原因影響,基本都是歪的,渾圓周正者萬里難出其一。若有,則價值極高。北京年少之趙姓者,慧眼識金,前年在一大堆破葫蘆裡挑出了一個極周正的本長葫蘆,去年有愛好者出四千元收購而被拒。

  與本長葫蘆相對的就是範制葫蘆了,就是在葫蘆還沒長成的時候給它套上個模子,模子用瓦、木、石膏、紙等製成。模子裡面是光面的叫素模,模子裡面刻花紋圖案的叫花模。比如你在模子上陰刻“甘棠牛逼”這四個字,那麼葫蘆長成後就會長出“甘棠牛逼”這四個字的陽文。我見過一個葫蘆,模子裡面滿滿的刻制小凹

  陷,而葫蘆長成後活脫脫就是一跟老玉米棒子,籽實粒粒清晰可見,實在妙不可言。另有趙氏好友收藏一春宮畫片葫蘆,人物居然帶有表情,簡直難以置信。由於範制葫蘆擺脫了光照的影響,所以成器率較本長葫蘆遠遠為高。另外可以在葫蘆上採取押花或火繪燙花的技術,內容龐雜難以一貼盡述。

  範制葫蘆有多個固定的器型。專門用來養蟈蟈的有以下這些:雞心、油瓶、棒子、奶瓶、京棒子、柳葉、沙酒壺、木瓜肚、棠梨肚、蜘蛛肚等等。這些器型是百多年來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精品造型,因此新創的器型一般都會被認為“不講究”而遭輕視。

  葫蘆不但是件容器,更是樂器,怎樣能使裡面蟈蟈的叫聲最好的發揮出來,要會選擇葫蘆。葫蘆外表較堅實的一層叫“皮兒”,裡面相對疏鬆的一曾叫“胎”。

  比如我們製作小提琴,一般用楓木作共鳴箱,為什麼不用紫檀?紫檀不是更名貴麼?因為紫檀質地過於堅硬,不利於聲音形成共鳴。選葫蘆的道理也是一樣的,皮過於鬆則不利於保養而易壞,胎過於緊則不利於共振發音。因此,如果你選葫蘆是為了養蟈蟈而不是收藏,則要選所謂“瓷皮糠胎”的葫蘆,既利於保養,又便於發聲。

  另外選擇葫蘆就是要注意葫蘆皮的光潔度一定要高,沒有陰皮色斑、沒有水溜子、沒有由於模具擠壓而形成的皺褶,最好表面隱隱返起一層蠟皮光澤。我曾揀漏很便宜買過一個小號“墩兒”,光潔如刀切乳酪,被朋友稱為美人臉蛋。

  葫蘆選好後首先要作一下特殊處理,以防日後生蟲蛀蝕。

  好的葫蘆經過上手盤玩及日晒,三四年的工夫就能成為慄紅色,再加上表面一層亮晶晶的漿皮兒,古色古香。

  葫蘆口需要鑲個口圈,可以用紫檀、黃楊木、花梨木、大理石、虯角、*角等等。虯角質地疏鬆,可以染成墨綠色,配上慄紅的葫蘆身也頗順眼。

  口圈中間加個蓋,有眼,非五即七。蓋一般用大葫蘆瓢製作,瓢蓋鬆軟,最利發聲。凡是用紫檀等硬木、甚至*角、金玉製蓋的都是有錢沒腦子的主。為了防止

  蟈蟈的觸鬚從蓋眼裡伸出來折斷,還要在口圈下邊卡個“膽”,黃銅絲或白銅絲彎制而成。有人說銅能和蟈蟈叫形成共振,使蟈蟈叫的有金屬聲,純屬一派胡言。

  好的葫蘆不但是個養蟲器具,還是韻味十足的工藝品,使用年頭越長越有味兒。有時候我看著蟈蟈住在晶瑩溫潤如玉的葫蘆裡,配著細膩的*牙口,甚至產生羨慕的感覺,想著如果自己能變個蟈蟈在葫蘆裡住個三五日或許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