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飼養管理注意事項

  肉雞在養殖的時候要留意其中的注意事項,這樣才能更好地飼養好肉雞,肉雞的飼養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肉雞飼養注意事項

  一、溫度控制。雛雞進入雞舍時,要絕對保證舍內溫度達到33-35℃,以後每週降2℃,一直降到20℃左右為宜,同時應處理好雞舍保溫與通風的矛盾關係,防止雞群因慢性缺氧而引發腹水症等疾病。

  二、適宜密度。肉雞群不宜過大,一般根據季節進行強、弱、大、小分群,飼養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10-15只較為合適。密度過大,會造成採食、飲水不均,弱雛因搶不上食、水而生長更弱,致使雞群生長不平衡。

  三、飼料選擇。肉雞飼養經濟效益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飼料的選擇和飼餵,飼料成本一般佔到養雞成本的80%左右。要根據肉仔雞的各階段生長髮育需要,適時更換飼料,飼餵優質全價配合顆粒飼料,增加其採食量,保證肉雞生長髮育的營養需要。

  四、光照控制。肉雞飼養應採用23小時光照、1小時黑暗制度。以每平方米雞舍安裝2—3瓦燈泡為宜。常用的方法是每20平方米用25瓦燈泡,錯落排置即可。

  肉雞開食方法介紹

  開水開食的管理要求與操作管理辦法:開水開食;接雞時飼養密度:接雞最初的十個小時的密度很關鍵,一般按每平方米7080只,也就是育雛前五天的飼養密度的二倍,高密度飼養的原理是:雛雞的特性是學著搶著吃食的,就象老母雞教雛雞吃料一樣,這是它們從祖代傳下來的,所以在合適的大密度飼養過程中有利於所有雛雞都學會吃料,而且能儘早吃飽料。做法是把所有的育雛面積都作為開食麵積,鋪上料袋或塑料布都行,使用拌溼的飼料開食,把料拌溼方法是,溼度為手握成團,鬆開手握一下即碎為好,含水量在左右。每半個小時灑一次料,少灑勤添,驅趕雞群活動。把所有的飲水器也都放入。雛雞越短時間內吃飽料者就越好。這樣做的結果是:在雛雞入舍十個小時時飽食率達到96%以上,吃上料的比率達到100%,把吃不上料和喝不上水的雞隻100%挑出,單獨飼養:一個好的做法就是把每2025只雞,放入出雛盒內,放入一個小飲水器,灑入料。並重點照顧它們。

  肉雛雞飲水的注意事項

  雛雞體內的水分含量約佔60%-70%,它存在於雞體的所有細胞內。因脫水或排洩損失10%的水分就會引起機能失調,損失20%的水分會引起死亡。水對所有的生理過程,如消化、新陳代謝和呼吸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水可以通過吸收和排放而調節體溫。每100只1日齡雛雞應配有1個4L的飲水器,把這些飲水器適當地與料盤交替放置。為了不使墊料掉在飲水器的槽內,可在飲水器下放一個15cm×l5cm×2cm的板或磚,使飲水器稍墊高一點。飲水要每天更換,並要經常在注水前清洗和消毒飲水器,但飲水免疫前應按要求天數,不要對飲水器消毒,以免影響免疫效果。

  1周後如果用水槽,每隻雞要有1.8cm的飲水空間。計算飲水空間,要計算槽式飲水器的兩邊。飲水器的擺放,應使雞在不超過2.5m的範圍內能找到飲水,飲水器高度應保持在雞背高度。一般對肉仔雞不控制飲水。雞的飲水量一般是飼料的1.5-2.5倍,溫度越高,飲水量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