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飼養管理的方法是什麼

  合格的雛雞應符合絨毛蓬鬆、精神活潑、體格健壯、臍帶癒合良好、腿腳部面板豐滿圓潤、跗關節無紅腫、雞苗無脫水的質量標準。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肉雞飼養管理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肉雞飼養管理的方法

  消毒

  雛雞進場前5天徹底清洗消毒,避免用火鹼等有腐蝕性的消毒液,防止裝置損壞,然後用甲醛燻蒸,並將門窗封嚴,24小時後開窗通風,此時進出雞舍的人員一定要嚴格消毒,以免破壞消毒效果,對料槽、飲水器清洗消毒,雛雞到場後。

  每天清掃地面,減少灰塵和雞絨毛對呼吸道的刺激,以後每隔一天要對全場帶雞消毒,可選幾種消毒液交替使用,消毒時要避開疫苗接種期24小時以上。

  2溫度

  立體養殖上、中、下三層雞籠有溫差,而且室外溫度越低,溫差就越大。

  育雛一般都在最高層,因為最高層溫度最高,這樣有利於節約熱能。

  雛雞進場芝第一天,溫度控制在33~34℃為宜,也可根據雛雞狀態調節溫度。

  溫度適宜時,雞群分佈均勻,活潑好動,食慾旺盛;

  當溫度變低時,縮頸弓背,向熱源集中。

  互相擠壓,身體發抖;

  當溫度過高時,飲水量增加,食慾減少,呼吸加快,頸部羽毛有水浸樣。

  在第一週,溫度降至30~C,以後每週下降2℃,立體養殖密度大,要比平養溫度低1~2~C,應避免造成熱應激而買食量下降。

  3分群

  立體養殖肉雞多采用整體育雛,當雛雞密度過大時要適時分群,確保雛雞體重均勻,第一次分群一般在12~16日齡,分群過早,由於體型太小,容易在育成籠縫隙中鑽出,還會造成空間浪費,從而浪費能源。

  第二次分群,在25~28日齡,分群時採取“留弱不留強”的原則,體重大的健雛放在下層,弱雛留下。

  夏季由於溫度高可適當提前分籠,冬季由於雞籠上下層溫差大,可適當推遲分籠時間,並且下層籠中多放一隻,以減少上下層的溫差。

  4通風

  養殖成功的關鍵在於通風,合理的通風,能排除有害氣體、控制溫度,降低腹水症、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腸桿菌病等病的發生,立體養殖單位雞舍面積的密度大,所以通風更重要,雛雞進場後24小時內由於整體育雛空間大,可以不通風。

  隨著雞齡的增大,逐步增加通風量,調整進風口位置和大小,白天、夜晚,陰天、晴天,春夏、秋冬,要適時不斷調整,達到舍內空氣無異味、不刺眼、不缺氧、較舒適的感覺,給雞隻創造良好的生長空間,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疫病的發生。

  保證肉雞場接收到合格的雞苗的方法

  1.保證父母代肉種雞的健康

  父母代肉種雞如果感染大腸桿菌、支原體、沙門氏菌和病毒性疾病***如禽流感、雞新城疫、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或免疫抑制性疾病***,其後代雞苗的質量將無法保證。

  2.種雞飼餵營養均衡的全價配合飼料

  種雞如果飼餵過多由棉籽餅、棉籽油配製的飼料、含鉻皮革粉配製的飼料或黴變、酸敗的飼料,其後代雞苗的死淘率會提高。

  3.做好種蛋的孵化工作

  在種蛋孵化過程中,如果孵化溫度過高或過低、溼度過大或過小、通風不足、出雛時間長、孵化廳衛生狀況差或其他不合理的工藝處理都會導致雛雞質量低下,進而影響肉雞生產效能的發揮。

  4.做好雞苗的儲存工作

  雞苗儲存大廳如果空間窄小或沒有安裝自動環境控制系統,將會導致雞苗儲存大廳區域性溫度過高或過低、通風不良,使雞苗遭受高/低溫、脫水或缺氧等應激,從而影響雛雞質量。

  5.重視雛雞的運輸環節

  首先,要求雛雞盒加墊瓦楞紙,以減小運輸過程中雛雞腿病問題的發生。其次,建議運輸車輛安裝自動環境控制系統,使車廂內溫度保持在18~25℃、溼度為65%、最小換氣量達到20cfm/1 000。如果運輸車輛無通風措施或通風有死角都有可能造成雛雞過熱、脫水或缺氧。在寒冷季節如果運輸車輛無空調等加溫裝置,雛雞常常會遭受冷應激或由於過度保溫密閉導致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