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菊苣_菊苣種植的方法

  菊苣營養豐富,是很多人喜歡的作物之一,它要如何種植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菊苣種植的方法。

  菊苣的種植方法

  菊苣的種植之土地準備

  菊苣在肥沃疏鬆的土壤中生長最好,播前應深耕並施足基肥。基肥首選有機肥,用量45~70噸/公頃。有機肥不足的地塊需補施複合肥。表土要磨細整平,清除雜草。北方直播地塊還需鎮壓使表層土緊實。為方便灌溉,可做成畦田。排水不暢的地塊,播前要挖好排水溝,避免雨季積水。

  菊苣的種植之播種技術

  春秋均可播種。北方多春播,土溫高於12℃時可很快出苗。南方以9~11月秋播為宜,也可在3~4月春播。秋播最晚在初霜前6周,否則影響越冬。菊苣可直接播種,也可育苗後移栽。直接播種分為條播和撒播兩種方式。可與鴨茅、白三葉等多年生牧草混播,播種量一般為2~3千克/公頃。亦可用於天然草地補播,多在冬季或早春撒播,種子隨降雨進入土壤,氣溫升高後萌發。

 

  直播

  播種量4~5千克/公頃,播種深度0.5~1.0釐米。為保證播種均勻,可將種子與細沙土混合均勻後再播種。條播時行距20~30釐米。播後需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播後保持土壤溼潤,利於種子出苗。

  育苗移栽

  每畝苗床播量500克,苗床與移栽地塊面積比例為1:5~6。北方地區早春育苗,南方可在早春或秋季育苗。秋季育苗一般在9月。先將苗床灌水;待水全部下滲後,將與細砂土拌勻的種子撒在苗床上;然後在上面撒1~2釐米厚的草木灰。保持苗床溼潤。幼苗長出第二片真葉時開始勻苗,苗與苗間距離以3~7釐米為宜。土質粘重或用種偏多的苗床,應在幼苗出土時及早勻苗,以免形成纖細的高腳苗。遲栽菊苣因苗齡較長,苗間距離可增到13釐米。展開綠葉3~4片即可移栽到大田。選擇陰雨天氣進行移栽。移栽時將葉片切掉五分之四。1平方米栽種50株幼苗為宜。栽後立即澆水。

  菊苣的種植之水肥管理

  菊苣生長期長、產量高,對肥料的需求也高。氮肥的最高用量可達200千克/公頃。播種時施氮35千克/公頃做種肥。每次刈割後及返青後追施氮35~50千克/公頃。除施有機肥外,缺磷鉀地塊每年應施有效磷***P2O5***60~120千克/公頃、有效鉀***K2O***60~

  80千克/公頃。磷鉀肥播種時多作為基肥,以後可作為秋季追肥。

  菊苣苗期,為了促進其根系的發育,需適當控制水分,做到田間見溼見幹。直根開始膨大後,保證水分的供給,以促進其快速生長。菊苣遇旱易抽薹,旱季需及時灌溉。每次澆水量以溼透表面10~20釐米土層為宜。

  菊苣的種植之病蟲雜草防控

  菊苣苗期需及時中耕除草或採用單子葉植物除草劑噴施。適用於菊苣的苗後除草劑不多,播前儘量清除雜草有利於控制苗期雜草。低窪易澇地種菊苣爛根現象較常見,故播種前需做好土壤排水。菊苣葉片中含有咖啡酸等生物鹼,較少發生病害和蟲害。

  菊苣的種植之收穫利用

  菊苣株高40~50釐米就應及時刈割,留茬高度5~6釐米。以後每隔25~30天就需刈割一次。菊苣也可以放牧利用,出苗後80~100天,軸根已經扎入土中家畜不易拔起就可以開始放牧。菊苣不耐重牧,需控制放牧強度。菊苣抽薹後生長速度變慢,消化率降低,生產中需注意及時刈割或放牧。北方地區可在初霜前1個月刈割一次,霜降後再割一次,以便讓根系貯存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越冬。

  菊苣種植的技巧

  1.整地施肥

  因菊苣種子細小***千粒重為O.96克***所以土壤在深耕基礎上土表應細碎,平整,在耕翻土地的同時每畝施足廄肥2500~3000公斤。

  2.播種

  ①播種時間:

  菊苣是多年生,所以播種時間不受季節限制,一般4—10月均可播種,以秋播為佳,在5℃以上均可播種。

  ②播種量:菊苣種子細小,播量一般為O.4~O.5公斤/畝,播種深度為l~2釐米。

  ③播種方法:採取撒播、條播或育苗移栽方式。若育苗移栽,一般在3~4片小葉時移栽,行株距為15釐米×15釐米見方。播種時,種子用碎砂土拌勻加大體積進行,以保證種子均勻播種。播種後,澆水或適當灌溉,保持土壤一定溼度,一般4~5天出齊苗。

  3.田間管理

  ①除雜草:苗期生長速度慢,為預防雜草危害,可用除單子葉植物除草劑噴施,當菊苣長成後,一般沒有雜草危害。

  ②澆水、施肥:菊苣為葉菜類飼料,對水肥要求高,在出苗後一個月以及每次刈割利用後及時澆水追施速效肥,保證快速再生。

  ③及時刈割利用:一般等植株達50釐米高時可刈割,刈割留茬5釐米左右,不宜太高或太低,一般每30天可刈一次。

  四.收穫利用

  菊苣一般秋播後,

  2個月後即可刈割利用。若9月初播種,在冬前可刈割一次,第二年春天3月下旬至11月均可利用,利用長達8個月,畝產鮮草產量達1萬~1.5萬公斤。菊苣在抽薹前,營養價值高,幹物質中粗蛋白達20%~30%,同時富含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素,是豬、兔、鵝良好的青飼料。菊苣抽薹後,幹物質中粗蛋白仍可達12%~15%,此時單位面積營養物質產量最高,作為牛羊的飼草最佳。

  菊苣花期為6-9月,長達3個月,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根系中含有豐富的菊糖和芳香族物質,可提取代用咖啡。根系中提取的苦味物質可用於提高消化器官的活動能力。在歐美等地廣泛作為蔬菜利用,其肉質根莖在避光條件下栽培,可生產良好的球狀蔬菜作為生菜食用。蓮坐葉叢期幼嫩植株,略帶苦味,經適當加工亦可直接食用。

  菊苣栽培技術

  ***一***大田根株栽培

  1. 種子處理

  播種前7~10天,將種子放置在陰涼通風處晾晒1~2天,可提高發芽率,但是不要在水泥地面暴晒。為保證全苗,播種前宜測定種子發芽率再行播種。一般進口的菊苣種都用殺菌劑處理過,可以幹播***有紅顏色或綠顏色的種子是用農藥處理的,用手接觸後用肥皂洗手***。如是自採種子或國內繁育的種子,可用涼水浸種,除去浮面的種子,下沉的飽滿種子出水後,晾去水分後即可播種。

  2. 播種期

  冀中南部7月22日至8月5日播種,7月25日至28日為最佳播種期。冀東地區7月中下旬播種,張承地區6月上旬播種。直播每畝需種子120~150克。穴盤育苗採用精量播種,畝用種量18~20克,比直播大大節省用種量。

  3. 播種前準備

  播前20~25天,將前茬的根茬用旋耕機破碎,破碎得越爛越好。施足底肥,每畝施腐熟優質廄肥5000公斤,磷酸二銨30公斤,硫酸鉀20公斤。深耕整地,將底肥撒於地表後機械翻耕,耕深25~30釐米,整平土地,拾淨根茬。播單壟時按40~50釐米距離起壟,壟高15~17釐米;播雙壟時按80~90釐米距離起壟,壟高12~15釐米,並做成10~15米長的畦。澆水均勻,並做到旱能澆、澇能排。

  3. 播種

  ***1***直播

  菊苣適宜直播。直播播種方法是起壟栽培,等行距40釐米,播種在壟的頂部。雙壟播種可大小行播種,小行距30釐米。先用竹竿劃0.5釐米深的小溝。將種子攥在手中,用兩個手指往溝裡捻籽,用鋤輕輕推平即可。

  播種後隨即澆水,不要串壟,不要漫過頂。出苗前澆一水,出苗後再澆一水定棵。菊苣2~3片葉時第一次間苗,4~5片葉時第二次間苗,去病弱苗,適當疏開。7~9片葉時定苗,株距單行播種的17釐米,雙行播種的19釐米,每畝留苗8500~10000株。

  ***2***育苗

  育苗設施可用小營養土方或穴盤育苗。選用288孔苗盤育苗,起苗時不散坨,不傷根,成活率高。

  育苗基質。可就地取材用無病園田土做基質,有條件時,可用草炭2份、蛭石1份,或草炭、廢菇料、蛭石各1份混合。若用288孔苗盤,種1畝地菊苣需用苗盤40~50個,每立方米基質可裝300盤,在配製基質時,每立方米的基質加入複合肥0.7公斤,或用0.5公斤尿素和0.5公斤磷酸二氫鉀,與基質拌勻後填入穴盤備用。

  播種方法。每穴放籽1粒,深度不超過1釐米,播後上面蓋上一薄層蛭石,澆水後不露種子便可。播種後要噴透水,以有水從穴盤底孔滴出為度,澆噴水***盤各格應清晰可見。溫度在20℃左右時,3~4天出齊苗,及時查苗補缺。

  苗期管理。育苗期正值高溫多雨季節,苗地要防雨防高溫。如在溫室育苗,每天都要噴水,高溫期要早、晚各噴一次。小苗三葉一心時,可結合噴水進行1~2次葉面噴肥,可用0.3%尿素加0.2%磷酸二氫鉀液噴灑。約20天左右,小苗3~4片真葉時可移植大田。

  4. 定苗或移栽後的管理

  定植時要澆透水,定植後4~5天澆一次緩苗水,以後視墒情澆水。蓮座後期,根株進入膨大期,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追肥1~2次,追肥要結合澆水進行。定植或定苗後及時中耕除草1~2次,以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根子膨大。

  5. 根株收穫和儲藏

  菊苣植株經栽培110~120天,形成充實的肉質根,即可收穫。收穫期為11月中旬,收穫前地干時應提前5~7天澆一小水。收刨時距地面4~5釐米處割去葉片,用鎬、鐵杴等將菊苣根挖出。撿出根株,在田間或窖邊堆成小堆,蓋上葉子,在最低溫度0~2℃情況下,預冷2~3天后窖藏或冷庫儲藏。或者堆放10~15天使其通過休眠期後,進行軟化栽培。

  根株儲藏的方法主要有窖藏和冷庫儲藏兩種。窖藏是利用冬季寒冷的自然氣候條件,適宜短期儲存,一般可儲存到第二年的2月份,驚蟄前要用完,否則就會生芽或者爛窖。冷庫儲藏可週年儲藏,但需要一定的設施條件,需要有冷庫、配套的製冷設施、技術和電源等。冷庫儲藏的根株可分批進行軟化栽培,排開上市,適宜工廠化軟化栽培配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