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水種植方法

  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圓錐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質鱗皮,剝去鱗葉,內有6~10個蒜瓣,輪生於花莖的周圍,莖基部盤狀,生有多數鬚根。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把大蒜外面的皮剝掉,直接放在水裡就可以了,大蒜瓣最好要比較大,沒有傷口的,水的高度大概是大蒜瓣的一半就可以

  常見病害

  大蒜疫病:

  發病症狀:

  葉片自葉尖向下呈水漬狀灰綠色,好像被水燙過,斑面隱現雲紋,發病與健康部分分界不明顯。病斑一般不甚明顯,例如出現稀疏白黴,乾燥時易消失。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病殘體內越冬。一般藉助雨水濺射和灌溉水傳播,從氣孔侵入,在連綿陰雨的天氣或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植地,均易發生此病。

  防治方法:

  ⑴ 因地制宜的選用抗病品種。

  ⑵ 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抵抗力。

  ⑶ 及早噴藥預防,用乙膦鋁錳鋅70%1000倍液或霜疫克露。

  大蒜葉枯病

  發病特徵:葉枯病主要為害蒜葉,發病開始於葉尖或葉的其他部位。初呈花白色小圓點,後擴大呈不規則形或橢圓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上部長出黑色黴狀物,嚴重時病葉全部枯死,在上散生許多黑色小粒。為害嚴重時全株不抽苔。

  發病規律:病菌以菌絲或子囊殼隨病殘體遺落土中或蒜頭上越冬,第二年在適宜條件下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病部長出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⑴播前藥劑加新高脂膜拌種、浸種。蒜頭剝開手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用量為蒜頭種子重量的0.3%進行拌種。

  ⑵不連作,改種其它蔬菜,對病殘株要及時清理,燒燬或深埋,減少菌源。

  ⑶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及時開溝排水,降低溫度增強植株抗病力。

  ⑷發病初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可用70%乙膦鋁錳鋅可溼性粉劑500—700倍,隔7—10天一次,連續防治2—3次。

  紫斑病

  發病特徵:田間發病多始於葉尖或花梗中部,幾天後蔓延至下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點,中央微紫色,擴大後呈黃褐色紡錘形或橢圓形病斑,溼度大時,病部產出黑色黴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多具同心輪紋,易從病部折斷。貯藏期染病的鱗莖頸部變為深黃色或紅褐色軟腐狀。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40%大富丹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3~4次,均有較好的效果。

  大蒜軟腐病

  發病特徵: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低溫高溼有利於發病。大蒜染病後,先從葉緣或中脈發病,沿葉緣或中脈形成黃白色條斑,可貫穿整個葉片,溼度大時,病部呈黃褐色軟腐狀。一般腳葉先發病,後逐漸向上部葉片擴充套件,致全株枯黃或死亡。治蟲防病:因為害蟲在大蒜上造成傷口,利於軟腐病菌侵入,有的害蟲體內外攜帶病菌,直接傳播病害。所以防治害蟲對軟腐病的防治很重要。早期應注意防治金針蟲、螻蛄等地下害蟲,從幼苗期開始就應防治黃.曲條跳甲、地蛆等害蟲。

  藥劑防治: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可用72%農用鏈黴素 3000~4000倍液或47%加瑞農WP750倍液、50%代森銨1 000倍液、新植黴素3000—4000倍液,隔5~7d噴藥1次,視病情連續防治2—3次。應以輕病株及其周圍的植株為重點,注意噴在接近地表的植株莖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