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產業規劃方案示例
茶文化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茶文化的發展已勢不可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山東省茶葉產業發展規劃
為全面提升我省茶葉產業發展水平,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
***一***發展概況。
茶葉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具有獨特的營養與保健功能。我省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從南方引進茶樹進行試驗種植,60年代末70年代初獲得引種試種成功,並進入推廣階段。90年代後尤其2000年以來,逐步進入了面積擴大、產量增長、品質提升、效益增加的發展新時期。茶葉生產基本形成了魯東南沿海、魯中南山區和膠東半島三大茶葉產區,全省10個市的40個茶葉生產縣***市、區***基本分佈在三大區域,呈現出較明顯的區域優勢,山東已成為全國緯度最高、面積最大的北方優質茶產區。2012年,全省茶園面積31.1萬畝,茶葉產量1.3萬噸,分別比1990年增加了15.8倍和19.3倍;幹毛茶總產值達到20多億元,茶園畝均產值接近6500元,比全國茶葉畝均產值2664元高144%。在茶葉主產區,茶葉產業已成為當地政府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生態條件,山東茶葉具有“葉片肥厚、耐沖泡、內質好、滋味濃、香氣高”等突出特點,“日照綠茶”、“嶗山綠茶”和“泰山女兒茶”等產品已成為市場知名度較高的地方名茶。“雪青”、“日照綠茶”、“萬里江”、“嶗池”和“怡明”等5個茶葉品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浮來青”、“御青”、“靈巖”、“五嶽獨尊”等16個茶葉品牌榮獲山東省著名商標。“嶗山綠茶”、“日照綠茶”、“泰山綠茶”、“諸城綠茶”、“長清茶”等12個主產茶區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茶園面積的擴大和產量的提高,帶動了茶葉加工業的發展。全省現有茶葉加工企業1000多家,其中年銷售額超過一千萬的企業有20餘家。
***二***發展潛力。
1.消費潛力。一是國際市場需求量增加。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全球對茶葉的認知度不斷提高,茶葉正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全球茶葉產銷長期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尤其是綠茶、紅茶銷量不斷增長,正在成為世界茶飲料的主導產品。根據國際茶葉委員會的報告資料顯示,自2002年以來,世界茶葉產量和消費量持續增長,至2011年,產量和消費量分別達到421.7萬噸和400多萬噸,增幅分別為36.7%和33.7%。我國是世界第二大茶葉出口國,2012年出口茶葉31.4萬噸,金額達到10.4億美元,均創歷史新高。我國綠茶在國際市場上優勢明顯,近十年綠茶出口量年均增長4%左右、出口額年均增長12%以上。二是國內市場消費潛力巨大。我國雖然是世界茶葉生產源頭和第一大產茶國,但人均年消費茶葉僅為0.84公斤,而西方發達國家愛爾蘭、土耳其、科威特、英國等國人均年消費量在2公斤以上。隨著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茶葉市場尤其是省內需求將有較快增長。按照全國平均水平計算,全省茶葉年消費量在8萬噸左右,而目前我省茶葉年產量僅為1萬多噸,僅佔消費需求的16%,遠遠不能滿足省內消費者的需求。隨著我省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者對茶葉認識的提高,我省茶葉消費必將呈剛性增長態勢。
2.生產潛力。一是發展空間大。山東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季風氣候。山東茶葉產區位於北緯34度53分—37度49分、東經116度42分—122度42分之間,區域內年平均氣溫11—14℃,年平均降水量在550—950毫米,平均光照時數為2300—2890小時,較適宜茶葉生產。根據有關調研資料和適種區茶業發展規劃,目前適宜茶樹種植面積在100萬畝以上,種植發展空間較大。二是增產空間大。目前全省茶園平均畝產量42.7公斤,僅為全國茶園平均畝產量的81%,隨著茶園基礎設施的改善、茶樹優良品種和先進茶園管理技術的推廣,在3—5年內我省茶園平均畝產可提高到55公斤,增產空間較大。三是綜合效益高。山東茶品質獨特、文化內涵豐富、豐產年限長,綜合效益高。此外,茶樹是多年生常綠植物,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綠化環境、淨化大氣的功能,屬於典型的生態農業。發展茶葉產業符合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保增收的要求。
***三***發展優勢。
1.茶葉內在品質佳。經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化驗分析,我省生產的茶葉鮮葉主要化學成分大都高於南方,其中黃酮、兒茶素、氨基酸含量明顯高於同類南方茶葉,硒含量達到了農業部頒佈的富硒茶標準中規定的含量,為天然富硒茶。
2.茶葉產業效益較高。我省茶葉種植效益一直位居全國前列,據調查統計,茶農年鮮葉收入每畝可達5000—10000元,高的達20000元以上。近幾年,山東早春優質綠茶每斤售價2000—3000元,以夏季原料加工的紅茶每斤售價300—1200元。由於茶葉的比較效益較高,日照、青島、泰安等地紛紛出臺支援茶葉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地方特色產業來發展。
3.科研體系較為健全。山東農業大學和青島農業大學均設有茶學系,年培養茶學專業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近百人;全省有5家省、市茶葉科研機構,科研人員達到50多人,其中具有中高階職稱專業人員40多人。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日照綜合試驗站在茶樹越冬、設施栽培、無公害茶園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被評定為山東省茶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我省聯合陝西、河南兩省的相關單位成立了北方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搭建起良好的科技創新平臺。各重點產茶市、縣也基本建立了技術推廣機構,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茶葉技術推廣體系。
4.茶文化底蘊深厚。山東茶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時期,山東是古代茶樹生長北限。據唐代封演《封氏聞見錄》記載,中國茶道興於泰山靈巖寺。據現代考證,最晚在金代山東就有茶樹生長的記載,元、明時期,昆嵛山地區還曾設有管理茶葉生產的“茶場提舉”。可以說,“靈巖佛家茶文化”、“嶗山和昆嵛山道家茶文化”、“泰山女兒茶文化”、“南茶北引茶文化”等獨特的齊魯茶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隨著我省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齊魯茶文化已滲透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濟南茶博會、日照綠茶節、嶗山茶文化節等地方茶事活動,增強了茶文化內涵,提升了山東茶葉品牌影響力。
***四***制約因素。
1.對茶葉發展認識不足。多年來,全省未對茶葉發展進行整體規劃,沒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和思路,缺乏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援,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環節薄弱,茶葉產業基本上處於自發、無序發展狀態。
2.茶葉生產規模化、標準化水平較低。大部分茶園水電路渠、越冬防護、排水灌溉、生產裝備等基礎設施較差,防災抗災能力較弱。全省標準化示範園僅有12家,茶園面積不足2000畝;無性系良種比例不到10%,遠低於全國43%的平均水平。茶葉加工廠雖然數量較多,但普遍規模較小,裝置老舊、帶動力偏弱。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僅有7家,不足全部茶葉加工企業的1%,規模化程度較低。
3.種苗基地建設滯後。全省尚未建立茶樹良種苗木繁育體系,影響茶樹無性系良種推廣進度。茶農多數採用原始落後的茶樹種子直播建園,致使茶樹生長差異大,園相整齊度低,茶葉質量參差不齊,無法滿足加工高檔茶的優質原料需求。
4.科研及推廣能力較弱。我省茶葉科研機構長期缺少專項科研經費,缺少較高層次的科研人才,實驗室裝備及綜合研究手段相對滯後,研究水平相對較低;基層技術推廣網路不健全,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服務手段也相對落後,管理技術推廣不到位,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及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緊緊圍繞增加茶農收入和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強化政策支援,擴大產業規模,加強基礎建設,推廣關鍵技術,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精深加工,努力實現我省茶葉產業跨越式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因地制宜、集聚發展。根據茶產區的生態環境、品種資源、種植、加工技術等條件,因地制宜調整優化生產佈局,轉變生產方式,引導產業集聚發展,發揮規模優勢。
2.市場驅動、統籌發展。統籌考慮生產、銷售和消費等因素,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特點,改進加工裝置和技術,突出特色品牌,增加品種型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需求,把產業建立在有效消費的基礎上,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市場動力。
3.科技支撐、持續發展。引導產學研聯合攻關,提高茶葉科技創新能力,整合推廣一批實用、高效的新技術新成果,為茶樹栽培、茶葉加工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實現產業的持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省茶園面積發展到50萬畝,採摘面積40萬畝,分別比2012年增長60%和85%;無性系良種覆蓋率達到30%以上,“三品”認證茶園面積達到60%以上;茶葉產量3萬噸,幹毛茶總產值60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130%和200%;主產區茶農畝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三、發展重點
***一***建立完善茶樹良種繁育體系。實行外引與自繁自育相結合,加強對當地抗逆性強茶樹種質資源的篩選、收集和儲存,加大外地優良茶樹品種的引進力度。一是建設茶樹種質資源儲存圃。依託有關科研單位,在青島、日照、泰安建設3處茶樹種質資源儲存圃,加強當地茶樹抗寒良種的篩選、收集和儲存,適當引進外地優良茶樹品種,加強試驗示範,擴大資源儲備,為我省茶樹良種繁育奠定基礎。二是建設茶樹良種苗木繁育基地。依託技術優勢突出、設施條件完備的教學科研及推廣單位和龍頭企業,在日照市建設1處省級茶樹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在青島、臨沂、泰安各建1處市級茶樹良種苗木繁育基地。注重提高苗木繁育基地的建設水平,完善基礎設施、實驗裝置、苗木分級、包裝、儲運等先進的配套設施。力爭2020年形成年產3000—4000萬株優質苗木的生產規模,較好滿足我省茶園發展的需求。
***二***建立優質高效示範園區。在日照、臨沂、青島、泰安等主產區建立8個成方連片面積1000畝以上國家級茶葉標準示範區;在日照市嵐山區、日照市東港區、五蓮、莒縣、莒南、沂水、臨沭、青島市黃島區、青島市嶗山區、即墨、乳山、榮成、海陽、諸城、泰安市泰山區、泰安市岱嶽區、肥城、新泰、濟南市長清區、淄博市博山區等茶葉生產基地縣***市、區***,每縣***市、區***建設3個左右面積200畝以上的省級優質高效生態示範園。以建立優質高效示範園區為契機,整合推廣關鍵技術,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茶葉單產;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積極推廣殺蟲燈、色誘板等非化學防控技術,推行科學施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種植環節帶來的食品質量安全風險,提高茶葉產品質量。力爭示範園區的茶園全部達到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要求,其中50%以上的茶園達到綠色食品的質量安全標準。
***三***加快低產低效茶園改造。在日照、青島、臨沂等主產區,重點推行老茶園更新改建和低產低效茶園改造升級示範園建設。一是更新改建老茶園。根據茶園的樹齡老化狀況,採取伐老植新等方式,對種植25年以上的老齡低效茶園進行更新改建,每市建設50畝以上的更新改建示範園10個,帶動全省約4萬畝老齡茶園更新。二是改造低產低效茶園。通過樹冠更新、土壤改良、肥水調控、越冬防護等配套技術的應用,每市建設100個面積在80畝以上的低產低效茶園改造示範園,帶動全省近10萬畝低產低效茶園的改造升級。在茶園更新改造過程中,加大優良品種推廣力度,大力推廣配方施肥、節水灌溉、茶園鋪草等綜合配套技術,改善茶園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持續增加生產效益。
***四***打造加工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加大對茶葉加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和家庭農場的扶持力度,加強裝置改造和優化升級,不斷改進加工裝備和加工工藝,並組織開展茶葉清潔化生產示範專案,重點打造20家市級以上的茶葉加工龍頭示範企業、示範合作社,帶動全省90%以上的加工企業實現清潔化生產。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加大對“日照綠茶”、“嶗山綠茶”、“泰山綠茶”等區域公用品牌的扶持和保護力度,實施“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雙品牌擴張,重點打造5個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知名企業品牌、10個省內知名企業品牌,放大品牌效應,帶動全省茶葉生產和銷售。鼓勵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建立特色品牌,對獲得馳名、著名商標的,每年拿出部分資金進行跟蹤扶持,進一步提高品牌影響力。支援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省級以上的茶葉評比、品牌打造和展會展銷等活動,對參評和獲獎單位進行一定程度的補貼和獎勵。加大對重點區域品牌、重點茶葉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的宣傳推介力度,叫響山東茶葉品牌。
***五***完善茶葉質量標準體系。一是完善茶葉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強省級及地方茶葉標準***規程***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健全完善各項標準規程,建立健全全省自上而下涵蓋生產、加工、包裝、儲運等環節的技術標準體系,為全省茶葉標準化發展提供依據。二是加強第三方認證工作。鼓勵支援企業和地方積極開展“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QS”和“HACCP***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等認證,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產品安全水平。三是加強茶葉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建設。依託現有機構和條件,在日照市、青島市、臨沂市、泰安市、威海市、濟南市等全省茶葉主產市建設6—8處縣級茶葉質量檢驗檢測機構,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及茶葉農殘速測儀、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等檢測設施裝置,加強茶葉質量安全監管,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優質的茶葉產品。
***六***挖掘茶葉文化內涵。發揮我省豐富的茶文化歷史資源和人文資源優勢,組織開展茶文化研討會,不斷提升齊魯茶文化的影響力。持續辦好濟南、青島、日照茶博會,充分利用這些平臺,宣傳山東茶葉品牌和優勢。加強茶葉產業與旅遊業的融合,在茶葉主產區積極開發“茶之旅”等旅遊專案,研究開發茶葉旅遊產品,打造一批融茶文化、民俗文化、禪文化及休閒度假等為一體的旅遊線路,增強旅遊業對茶葉產業的帶動作用。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裡將把茶葉發展納入全省特色農業發展總體規劃,進行統籌安排。各茶葉主產區政府要把茶葉產業發展納入現代農業、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的整體戰略進行部署,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本地的茶葉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任務目標,突出發展重點,強化工作措施,確保取得實效。建立茶葉產業發展協調推進機制,農業、發展改革、財政、水利、科技、商務、供銷、質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林業、旅遊等部門參加,研究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統籌協調茶葉發展規劃的組織實施。農業部門要充分發揮主管部門職能,負責牽頭協調,切實抓好產業發展的巨集觀指導和總體管理工作。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加大基建資金和財政資金對茶葉產業發展的支援力度,做好專案實施和資金監督管理工作。商務、供銷部門要在茶葉市場建設、茶葉產品流通、農超***商***對接、茶葉電子商務、涉茶農產品經營服務和農村現代經營流通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切實加大推進力度。水利、科技、質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林業和旅遊等部門也要根據各自職能範圍,加強對茶葉產業發展的支援力度。各級要建立健全茶葉產業發展指標考核體系,並將考核結果納入各主產區政府現代農業發展考核體系。省政府有關部門要制定全省茶葉產業發展績效考評辦法,績效考評結果作為省級選擇扶持專案的重要依據。
***二***完善扶持政策。一是強化資金扶持。採取增加和整合資金相結合的形式,加大對無性系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生態示範園區建設、培育龍頭企業、知名品牌推介等扶持力度;積極整合扶貧開發、財政支農專案、菜籃子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建立、園藝作物標準園建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建設、農機補貼、農田水利建設、退耕還林、好客山東遊等相關資金,集中使用投向,適當向茶葉產業傾斜,發揮資金規模效應。主產區政府在安排涉農資金時,加大對茶葉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二是明確扶持重點。加大茶園水電路渠、生態林網、越冬防護、生產加工裝備等配套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提升茶園建設水平。鼓勵建設無性系良種茶園,對形成一定規模的進行資金補貼和政策扶持。探索將茶園納入良種苗木、造林補貼範圍,支援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進行裝置改造升級,對購買先進生產、加工機械給予一定補貼。加強茶葉市場體系建設,鼓勵建設重點茶區批發市場和體驗館、專賣店、網上交易等各具特色的茶葉購銷交流平臺,擴大市場銷售。三是加大信貸扶持。利用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信貸支援政策,協調支援金融機構加大對茶葉加工企業的信貸支援力度,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產業升級和生產基地建設,大力開展茶葉清潔化生產。
***三***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推廣“企業+基地+茶農”、“合作社+基地+茶農”等生產經營模式,支援加工企業通過實行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信貸擔保、吸收農戶入股等方式,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之間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共同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鼓勵企業建設自營茶園,加強統一管理,嚴格控制農業投入品使用,從源頭上保障質量安全。支援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圍繞產前、產中、產後各環節,為基地農戶開展農資供應、農機作業、技術指導、病蟲防治、市場資訊、產品營銷等服務。支援成立山東省茶葉協會,加強各級茶葉協會建設,積極開展生產服務、技術指導、市場推介、品牌培育、對外宣傳等活動,每2年舉辦一次山東省名優茶評比和茶藝技能大賽活動。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財政貼息等不同方式,重點扶持輻射範圍大、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鼓勵優勢企業進行裝置改造、科技創新和兼併重組,進一步做大做強,推動全省茶葉產業整體穩步發展。
***四***強化科技支撐。加強對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援,鼓勵進行茶學研究和實用人才培養,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支援有關企業和科研單位引進技術、裝置,進行新品種引進、栽培模式創新、加工技術提升、茶類新產品開發及山東特色茶食品、茶飲品和茶旅遊產品等開發,推進茶葉深加工,延伸茶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創新技術推廣機制,以建立生態示範園為平臺,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主體,以資訊網路為渠道,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加快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成果的轉化推廣能力。結合農民培訓、財政支援茶葉專案,加大茶農培訓力度,引導和鼓勵茶葉從業人員參加“園藝工”、“茶藝師”、“評茶師”、“炒茶師”等職業技能培訓和資格認證,提高從業人員技術水平。
2
河南茶產業發展規劃方案
A
目標:5年內人均一年喝1斤茶
目標是,到2015年,全省年人均茶葉消費量從0.26千克到0.5千克,茶葉消費總量達到5萬噸。2020年,提高到1千克,茶葉消費總量達到10萬噸。
方案裡提出,河南鼓勵茶產品進行深加工,支援企業開發緊壓茶、速溶茶、袋泡茶等各種新產品,鼓勵茶葉龍頭企業開發茶食品、茶日化用品、茶藥品、茶保健品、茶飲料等。
我省將打造出口品牌,通過立足本省、拓展中西部和北部省份市場及鞏固歐洲、開發非洲和北美洲市場。
B
喝茶從娃娃抓起
我省將從文化入手,對於各種層次的居民,提出不同方式提升其飲茶興趣。在中小學及高等院校等開設茶藝、茶知識、茶文化等課程。
規劃裡提出,省旅遊局、文化廳等部門要研究開發出茶旅遊產品,重點開發信陽雞公山、溮河區環南灣湖、平橋震雷山、光山淨居寺、羅山靈山寺、固始妙高寺、商城金剛臺、新縣香山湖、桐柏淮源、內鄉寶天曼、西峽伏牛山、丹江庫區等地的茶文化,打造精品旅遊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