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
物理學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識點整理,歡迎參考閱讀!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 >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 ||
第一節 實驗: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 進行實驗 | |
第二節 | 處理資料 | |
第三節 | 作出速度—時間圖象 | |
第四節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係 | 勻變速直線運動 | 沿著一條直線,且加速度不變的運動。 |
第五節 | 速度與時間的關係式 | 速度公式:v=v0+at |
第六節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係 | 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 | |
第七節 |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 | 位移公式:x=v0t+at2/2 |
第八節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速度的關係 | 公式:v2-v02=2ax | |
第九節 自由落體運動 | 自由落體運動 | 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
第十節 | 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 |
第十一節 | 自由落體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 定義: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 |
第十二節 | 一般的計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 | |
第十三節 |
公式: v=gt h=gt2/2 v2=2gh Δh=gT2 |
|
第十四節 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 | 綿延兩千年的錯誤 | |
第十五節 | 邏輯的力量 | |
第十六節 | 猜想與假說 | |
第十七節 | 實驗驗證 | |
第十八節 | 伽利略的科學方法 |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三章 相互作用 | |||
第一節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 力和力的圖示 | 力 | 定義: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
第二節 | 單位:牛頓,簡稱牛(N)。 | ||
第三節 | 力的圖示 | 定義:可以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它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頭)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所在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 | |
第四節 | 重力 | 重力 | 定義: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
第五節 | 公式:G=mg | ||
第六節 | 重力是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 ||
第七節 | 重心 | 定義:一個物體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點。 | |
第八節 |
質量均勻分佈的物體,常稱均勻物體,中心的位置只跟物體的形狀有關。 質量分佈不均勻的物體,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體的形狀有關,還跟物體內質量的分佈有關。 |
||
第九節 | 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 萬有引力 | |
第十節 | 強相互作用 | ||
第十一節 | 弱相互作用 | ||
第十二節 | 電磁相互作用 | ||
第十三節 彈力 | 彈性形變和彈力 | 形變 | 定義: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發生改變。 |
第十四節 | 彈性形變:物體在形變後能恢復原狀的形變。 | ||
第十五節 | 彈力 | 定義: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的作用。 | |
第十六節 | 彈性限度: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在內部所產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過某一極限值時,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變可全部消失而恢復原狀,這個極限值稱為“彈性限度”。 | ||
第十七節 | 產生彈力的物體是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 | ||
第十八節 | 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指向形變物體恢復原狀的方向。 | ||
第十九節 | 幾種彈力 | 壓力和支援力 | |
第二十節 | 拉力 | ||
第二十一節 | 胡克定律 | 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係,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形變消失,彈力隨之消失。 | |
第二十二節 |
公式:F=kx k——彈簧的勁度係數,單位是牛頓每米(N/m)。 |
||
第二十三節 摩擦力 | 摩擦力:連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所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 | ||
第二十四節 | 滾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 | ||
第二十五節 | 靜摩擦力 | 定義:兩個物體之間只有相對運動趨勢,而沒有相對運動時產生的摩擦力。 | |
第二十六節 | 方向:沿著接觸面,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 ||
第二十七節 | 靜摩擦力的增大有個限度,最大值在數值上等於物體剛剛開始運動時的拉力。 | ||
第二十八節 | 只要一個物體與另一物體間沒有產生相對於運動,靜摩擦力的大小就隨著前者所受的力的增大而增大,並與這個力保持大小。 | ||
第二十九節 | 滑動摩擦力 | 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的時候,所受到的另一個物體阻礙它滑動的力。 | |
第三十節 | 方向:沿著接觸面,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的方向相反。 | ||
第三十一節 |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μ——動摩擦因數,它的數值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有關。 |
||
第三十二節 力的合成 |
合力:一個力,如果它產生的效果與幾個力共同作用時產生效果相同,那麼這個力就叫做幾個力的合力。 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於某一物體,對物體運動產生的效果相當於另外的幾個力同時作用於該物體時產生的效果,則這幾個力就是原先那個作用力的分力。 |
||
第三十三節 | 力的合成 | 定義: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 | |
第三十四節 | 平行四邊形定則:兩個力合成時,以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
第三十五節 | 餘弦定理:F2=F12+F22+2F1F2cosθ | ||
第三十六節 | 共點力 | 共點力 | 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外力的作用,如果這幾個力有共同的作用點或者這幾個力的作用線交於一點,這幾個外力稱為共點力。 |
第三十七節 | 非共點力 | 既不作用在同一點上,延長線也不交於一點的一組力。 | |
第三十八節 力的分解 | 力的分解 | 定義:求一個力的分力的過程。 | |
第三十九節 | 向量相加的法則 | 三角形定則 | 把兩個向量首尾相接從而求出合向量的方法。 |
第四十節 | 向量 |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時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的物理量。 | |
第四十一節 | 標量 |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求和時按照算術法則相加的物理量。 |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第一節 | 伽利略的科學方法 | ||
第三章 相互作用 | |||
第一節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 力和力的圖示 | 力 | 定義: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
單位:牛頓,簡稱牛(N)。 | |||
力的圖示 | 定義:可以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它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頭)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所在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 | ||
重力 | 重力 | 定義: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 |
公式:G=mg | |||
重力是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 |||
重心 | 定義:一個物體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點。 | ||
質量均勻分佈的物體,常稱均勻物體,中心的位置只跟物體的形狀有關。 質量分佈不均勻的物體,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體的形狀有關,還跟物體內質量的分佈有關。 |
|||
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 萬有引力 | ||
強相互作用 | |||
弱相互作用 | |||
電磁相互作用 | |||
第二節 彈力 | 彈性形變和彈力 | 形變 | 定義: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發生改變。 |
彈性形變:物體在形變後能恢復原狀的形變。 | |||
彈力 | 定義: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的作用。 | ||
彈性限度: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在內部所產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過某一極限值時,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變可全部消失而恢復原狀,這個極限值稱為“彈性限度”。 | |||
產生彈力的物體是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 | |||
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指向形變物體恢復原狀的方向。 | |||
幾種彈力 | 壓力和支援力 | ||
拉力 | |||
胡克定律 | 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係,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形變消失,彈力隨之消失。 | ||
公式:F=kx k——彈簧的勁度係數,單位是牛頓每米(N/m)。 |
|||
第三節 摩擦力 | 摩擦力:連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所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 | ||
滾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 | |||
靜摩擦力 | 定義:兩個物體之間只有相對運動趨勢,而沒有相對運動時產生的摩擦力。 | ||
方向:沿著接觸面,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 |||
靜摩擦力的增大有個限度,最大值在數值上等於物體剛剛開始運動時的拉力。 | |||
只要一個物體與另一物體間沒有產生相對於運動,靜摩擦力的大小就隨著前者所受的力的增大而增大,並與這個力保持大小。 | |||
滑動摩擦力 | 定義: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的時候,所受到的另一個物體阻礙它滑動的力。 | ||
方向:沿著接觸面,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的方向相反。 | |||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μ——動摩擦因數,它的數值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有關。 |
|||
第四節 力的合成 |
合力:一個力,如果它產生的效果與幾個力共同作用時產生效果相同,那麼這個力就叫做幾個力的合力。 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於某一物體,對物體運動產生的效果相當於另外的幾個力同時作用於該物體時產生的效果,則這幾個力就是原先那個作用力的分力。 |
||
力的合成 | 定義: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 | ||
平行四邊形定則:兩個力合成時,以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
餘弦定理:F2=F12+F22+2F1F2cosθ | |||
共點力 | 共點力 | 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外力的作用,如果這幾個力有共同的作用點或者這幾個力的作用線交於一點,這幾個外力稱為共點力。 | |
非共點力 | 既不作用在同一點上,延長線也不交於一點的一組力。 | ||
第五節 力的分解 | 力的分解 | 定義:求一個力的分力的過程。 | |
向量相加的法則 | 三角形定則 | 把兩個向量首尾相接從而求出合向量的方法。 | |
向量 |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時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的物理量。 | ||
標量 |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求和時按照算術法則相加的物理量。 | ||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 |||
第一節 牛頓第一定律 | 理想實驗的魅力 | ||
牛頓物理學的基石——慣性定律 | 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 | 定義: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變這種狀態。 | |
慣性 | 定義:物體所具有的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 ||
慣性與質量 | 描述物體慣性的物理量是它們的質量。 | ||
質量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 | |||
質量單位:千克(kg) | |||
第二節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 | 加速度與力的關係 | 基本思路:保持物體質量不變,測量物體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力的關係。 | |
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 | 基本思路:保持物體所受的力相同,測量不同質量的物體在該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 | ||
制定實驗方案時的兩個問題 | |||
怎樣由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 a∝F,a∝1/m | ||
第三節 牛頓第二定律 | 牛頓第二定律 | 定義: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 |
公式:F=kma k是比例係數,F指的是物體所受的合力。 |
|||
力的單位 | 牛頓年第二定律的數學表示式:F=ma | ||
力的單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 |||
第四節 力學單位制 | 基本量:被選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推匯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 | ||
基本單位:基本量的單位。 | |||
匯出單位:由基本量根據物理關係推匯出來的其它物理量的單位。 | |||
單位制:由基本單位和匯出單位組成。 | |||
國際單位制(SI):1960年第11屆國際計量大會制訂的一種國際通用的、包括一切計量領域的單位制。 | |||
第五節 牛頓第三定律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定義:物體間相互作用的這一對力。 |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互相依存、同時存在的。 | |||
牛頓第三定律 | 定義: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 ||
第六節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一) | 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 | ||
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 | |||
第七節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 | 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 平衡狀態: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所處的狀態。 | |
在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0。 | |||
超重和失重 | 超重 | 定義:物體對支援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 | |
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 | |||
失重 | 定義:物體對支援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於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 | ||
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 | |||
從動力學看自由落體運動 |
第一, 物體時從靜止開始下落的,即運動的初速度是0。 第二, 運動過程中它只受重力的作用。 |
⑴、 兩圖線相交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速度相同
⑵、 比較兩物體運動加速度大小的關係
補充: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較
補充:速度與加速度的關係
1、速度與加速度沒有必然的關係,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為零; ⑷加速度為零,速度不一定也為零。
2、當加速度a與速度V方向的關係確定時,則有:
⑴若a 與V方向相同時,不管a如何變化,V都增大。
⑵若a 與V方向相反時,不管a如何變化,V都減小。
★思維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向量嗎?如:電流強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