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程簡介
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今天小編就具體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程。
巴蜀茶文化的形成
巴蜀常被稱作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政治、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係。
《茶經》的問世,不但使"天下益知飲茶矣",陸羽亦因此名揚天下,併為朝廷所知而召為"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但陸羽無心仕途,竟不就職。晚年他由浙江而至江西上饒隱居. 《茶經》是一部論茶專著,它對當時盛行的各種茶俗作了歸納與追溯,對茶的起源、歷史、生產、加工、烹煮、品飲,以及諸多人文與自然因素作了深入細緻的研究與總結,使茶學真正成為一種專門的學科,從而使中國的茶文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境界。由陸羽開始的茶的這種劃時代的變化,正是當時茶風盛行,人們在高度物質文明的基礎上追求精神享受的一種體現。
唐代茶葉生產的發展 中唐時期,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 "自 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中唐時,陸羽《茶經》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正是這部《茶經》,把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千百年來,歷代茶人對茶文化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無數次的嘗試與探索,直至陸羽的《茶經》問世後,茶方大行其道。
宋代茶業的發展
宋朝時,對那些團狀、餅狀的緊壓茶常稱之為“片茶”,而對那些散狀的茶葉,在當時又稱為“草茶”,或“散茶”。
宋元茶葉生產發展中的一個特點,是由團餅為主趨向於以片茶、散茶的為主。
北宋前期,茶葉生產主要是以團茶、餅茶為主,這是屬於緊壓茶類,特別是在北苑貢茶中,這類團餅茶的製作技術和技巧,日趨精湛,不斷創新,無論是在外形和內質上,都達到了團餅茶的最高峰。
由於宮廷用茶要求,煮茶方式和品飲方式與民間鄉飲有很大的不同之處,所以團餅茶在作為宮廷之用時,有其獨特的價值。但是,團餅茶的製作工藝和煮飲方式都比較繁瑣,對於一般的普通飲用者來說,則多有不適合的地方。
因為一般的勞動者的飲茶,由於經濟和政治的原因,不可能去購飲價值昂貴的團餅,而且也無暇去精心烹製。他們總是希望價值低廉且煮飲方便。於是,在過去團餅茶工藝的基礎上,就出現了蒸而不碎,碎而不折的蒸青和蒸青末茶。
明清茶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張源的茶道追求茶湯之美、茶味之真,力求進入目視茶色、口嘗茶味、鼻聞茶香、耳聽茶濤、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張大復則在次基礎上更進一層,他說:"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愛山水而不會其情,讀書而不得其意,學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訴我們的是,品茶不必斤斤於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諦,即通過飲茶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愉快,一種清心悅神、超凡脫俗的心境,以此達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潔的化境,一種天、地人心融通一體的境界。這可以說是明人對中國茶道精神的發展與超越。
晚明時期,文士們對品飲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講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來,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極至最後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於事物之中。張源首先在其《茶錄》一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說:"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
精、燥、潔茶道盡矣。"他認為茶中有"內蘊之神"即"元神",發抒於外者叫做"元體",兩者互依互存,互為表裡,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氣,元體是精粹外現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過程中,做到淳樸自然,質樸求真,玄微適度,中正沖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諦。
- 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程簡介
- 提高記憶的簡單方法
- 巨蟹座跟雙子座的匹配
- 簡單的土地承包合同書範文
- 蜜蜂螺原體病如何防治
- 勇開頭的四字詞語和解釋
- 楚喬傳電視劇角色介紹
- 土地房產轉讓協議書
- 關於幼兒教育格言的句子_教育幼兒的名言語錄
- 怎樣提高車輛年檢通過率
- 優秀黨員幹部堅持紀律底線樹立清風正氣發言稿
- 塔羅解析天秤座的性格如何
- 較長的英語哲理名人名言
- 成都市哪兒小龍蝦好吃
- 喬遷對聯
- 哪些人不適合跑步減肥
- 關於尋找友情的短文章
- 班委生活委員申請書
- 政府機關單位的辭職信
- 高中語文詩歌鑑賞之形象鑑賞分析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