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起源在哪裡

  茶道在我們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那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的起源,一起來看看。

  茶道的起源

  茶道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意思就是:喝茶,飲茶等茶道被廣泛的推行,風靡一時,王公貴族朝臣沒有不喝茶的人。***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由此可見,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

  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徑山寺取經,交流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

  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於我國明朝中後期***千利休成為日本茶道高僧後,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並根據《詩經》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範仍源於中國。

  中國的茶道出現很早,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規範出具有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者認為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為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來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儀式又過於複雜或是過於講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會把日常的這件小事搞得如此複雜。

  事實上中國茶道並沒有僅僅滿足於以茶修身養性的發明和儀式的規範,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合,使茶飲在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並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唐代的飲茶方式和唐代的茶湯與我們今天的概念完全不同。唐代飲茶,是將茶餅切碎碾成粉末,過“羅” ***“羅”,就是篩子。“茶羅”是一種專門用來篩茶粉的茶具***後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狀,同時還要往裡加鹽、蔥、姜、桔皮、薄荷等,類似於一種可怕的“胡辣湯”。也難怪這種徹底怪味、想象起來都讓人覺得不堪下嚥的“茶湯”能提神,能讓人喝了不打瞌睡。

  唐代的茶道向後世流傳,在經歷了元朝統治的一百年後徹底在中國的土地上湮滅。反倒是日本茶道中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內容。元代興起的茶葉泡水一直傳到了今天,但這裡已經沒有了“道”的成分。今日盛行於中國的所謂“茶道”、“茶文化”,所謂“‘勤和簡靜’的茶道思想”,以及諸多扭捏姿態,全是近三十年來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虛的胡扯。所謂“茶文化的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還有更荒誕的所謂漚了若干年的一個普洱茶餅子價渝百萬的宣傳,則簡直形同欺詐。這正是所謂器之不存,道亦不復。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之事。原稱為“茶湯”***茶湯、茶の湯***。日本茶道和其他東

  日本茶道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後來才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

  現代的茶道,由主人準備茶與點心***和果子***招待客人,而主人與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規矩與步驟行事。除了飲食之外,茶道的精神還延伸到茶室內外的佈置;品鑑茶室的書畫布置;庭園的園藝及飲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點。

  歷史由來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從唐代開始,中國的飲茶習俗就傳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開始種植茶樹,製造茶葉。到明代,真正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確提出 “和、敬、清、寂”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們通過茶室中的飲茶進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溝通,於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內心的塵垢和彼此的芥蒂,以達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稱之為日本“茶道四規”。和、敬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通過飲茶做到和睦相處、互相,以調節人際關係;清、寂是指環境氣氛,要以幽雅清靜的環境和古樸的陳設,造成一種空靈靜寂的意境,給人以薰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別是禪宗***色彩很濃,並形成嚴密的組織形式。它是通過非常嚴格、複雜甚至到了繁瑣程度的表演程式來實現“茶道四規”的,較為缺乏一個寬鬆、自由的氛圍。

  平安時代初期,是日本栽培茶樹的開始,到了鎌倉時代,神僧榮西創造了茶的加工方法,還製造出優質茶種到日本傳播,他於公元1211年寫成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著《吃茶養生記》。

  日本鎌倉時代的臨濟宗留學僧南浦紹明在宋朝時來到中國,將徑山茶宴帶回日本,成為日本茶道的起源。18世紀江戶時代中期國學大師山岡俊明編纂的《類聚名物考》第4卷中記載:“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駐前國崇福寺開山南浦紹明,入唐時宋世也,到徑山寺謁虛堂,而傳其法而皈。”

  中國徑山茶宴進入日本之後,日本很快就發展出自己的風格與流派。最著名的是千宗旦***千利休之孫***之子所創設的三個流派:表千家流的不審庵、裡千家流的今日庵以及武者小路千家流的官休庵,合稱三千家。

  日本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嶺宗左。其總堂茶室就是“不審庵”。表千家為貴族階級服務,他們繼承了千利休傳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統閒寂茶的風格。裡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小兒子仙叟宗室。裡千家實行平民化,他們繼承了千宗旦的隱居所“今日庵”。由於今日庵位於不審庵的內側,所以不審庵被稱為表千家,而今日庵則稱為裡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為千宗旦的二兒子一翁宗守。其總堂茶室號稱“官休庵”,該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以下流派都在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期間消失或者幾乎消失,僅在竹貓神社的《竹間十日談》有詳後隨著戰後日本經濟復甦有些留言逐漸又出現世人眼前。流派記載下面做簡單敘述藪內流派:始祖為藪內儉仲。當年藪內儉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師事於武野紹鷗。該流派的座右銘為“正直清淨”、“禮和質樸”。擅長於書院茶和小茶室茶。藪內流,日本茶道早期流派之一,安土桃山時代的茶人藪內紹智開創。紹智先隨其養父藪內宗巴學習茶湯,後成為紹鷗弟子。該流代代均受到西本願寺的庇護,保留著書院茶點前的古法。因家元居於京都下京,又稱“下流”***笑***,代表茶室“燕庵”。遠州流派:始祖為小堀遠州,主要擅長書院茶。

  安樂庵流:安樂庵流,創始人安樂庵策傳,在江戶時代流行於伊勢地方,是宗旦流中的一個古典分派。安樂庵策傳,,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和江戶時代的僧侶、茶人及作家。 安樂庵策傳非常擅長說笑話,他寫於1623年的著作《醒睡笑》,是日本笑話集的先驅,對於後來的日本文學有非常大的影響。

  怡溪派江戸中期的茶道禪僧。江戸品川東海寺高源院的鼻祖。茶道學習石州流。開創了怡渓派。之後成為大徳寺住持。法忍大定禪師。

  上田宗個流:又稱為“上田宗箇流”,是宗箇發展完善了武家茶,江戶時代通過淺野家向外傳播,就成了“上田宗個流”這個茶派,這一茶道流派以廣島縣為中心,至今仍有許多門人學習此道。活躍在京都一帶,是由武家茶發展而來。

  有樂流:是由利休的高徒織田長益所創。

  江戸千家流:創始人川上不白,受表千家流七世如心齋宗左命,於江戶時代開設的分派。不白去世後,又形成了新的分派。

  織部流:由一族豐後中川藩古田家繼承,該流派主要在九州存續。

  細川三齋流:創始人細川三齋忠興,利休七哲之一,室町末期利休流的分派,謹守利休茶湯的正統,在武家大名間廣為流傳。

  肥後古流:江戶初期,肥後細川藩在三齋、忠利父子的影響下,茶道盛行,代表者為以古市流為首的肥後古流三家。

  小堀流:肥後古流三家之一,創始人小堀長齋***與小堀遠州可不一回事***為宗庵高徒。

  萱野流:肥後古流三家之一,創始人萱野隠齋為宗庵高徒。

  宗和流:本茶道流派之一,隸屬日本江戶時代諸流派三齋系,創始人金森宗和,金森長近子,以織部流為本,吸收道安流和遠州流精華,是江戶初期武家茶道的代表流派之一。

  不白流:全稱為“江戶千家流不白流”,是從其“江戶千家流”中分化出來的。但較之更為風雅,樸實,更接近於日常生活。創始人川上宗順,是江戶千家流的分派。與鬆尾流、三谷流、久田流等同屬“表千家系”。

  藤林流:創始人藤林宗源,大和小泉藩家老。繼承了石州茶系的直系茶風。又稱石州流宗源派。與

  鎮信流、清水流、新石州流、古石州流、不昧流和石州流同屬“石州流系”,又稱“道安系”。鎮信流:創始人松浦鎮信,肥前平戶藩主,師從繼承了石州高徒藤林宗源的茶法。在江戶時代初期建立分派。

  奈良流;或稱珠光流,日本茶道早期流派,村田珠光創始於室町中期的東山時代,是茶事日本化的開始,建立茶事禮法,通過進行茶事活動表達對心的珍視、追求“侘”的理念。開創了茶室採用草菴式建築的格局。

  宗徧流,其實應是宗遍流,創始人山田宗遍,千宗旦的高徒,從宗旦流處傳承了千利休正風之稱的茶法。其實宗遍流所傳的思想,就是千利休的思想,就是日本茶人名家所要發揚的思想,同樣也是茶道發展千古不衰、使之走出誤區,不被世俗腐蝕並逐漸被大眾人士廣泛接納的原因之一。本派堅持沿用古法用御守塩和裙帶菜來煮新茶碗。

  普齋流:隸屬江戶時代諸流派,宗旦流系***少庵系***,創始人杉木普斎,千宗旦的門人,傳承了宗旦古淡的“侘”之茶風。

  清水派:又稱清水流,創始人清水道閒,仙台藩茶頭。受主命向片桐石州學習茶道,歸藩後建立分派,家元世代以道閒為名,世襲仙台藩茶頭。此派多用御守塩煮過的竹子製作茶道用具

  宗旦流:千宗旦,利休之孫,江戶初期創始。宗旦有“乞食宗旦“的別稱,對“茶道”之理解可謂透徹。

  南坊流:或稱立花流,創立於江戶時代,創始人立花實山,筑前黒田家家臣。以《南坊錄》茶風為代表,主張迴歸利休的茶風。

  野村派:因其風格隨意性,更趨向於下層社會人士,並更助於交流和推出發展,此派是由野村休盛所創。常在夏日薄茶裡點一粒綠豆粒大的御守塩,靜置到茶水溫和後品嚐。因此派深信茶味的深邃和變化在加入御守塩後才可以感覺到

  速水流:創始人速水宗達,繼承了裡千家八世家又玄齋宗室的奧義開創的分派,是岡山池田藩的茶頭,以岡山為中心,傳播甚廣。其古式的點前作法至今尚存。屬“江戶諸流派”“千家系”的“裡千家系”,全稱為“裡千家系速水流”。所傳至今,法嗣七代。皆以速水冠名,第七代是速水宗樂。

  久田流:千利休外甥久田宗榮開創的利休流茶道分派。表千家的茶家。 屬於表千家之一。與三谷流、鬆尾流、堀內流、表千家流、江戶千家流、不白流風格幾乎相似,屬於千利休正統嫡派。堺流:武野紹鷗繼承了奈良流的精華,於室町末期在界町創立,或稱紹鷗流。

  藤林流:屬於“江戶諸流派”的“石州流系”,其風格與古石州流相似,再未有任何變化古市流:創始人古市宗庵,江戶初期的名茶人,藩中的茶頭,開創的古市流是肥後古流三家之首。與小堀流、萱野流並稱為肥後古流三家。

  不昧流:日本茶道流派之一,隸屬於日本江戶時代 石州流系***道安系*** 。創始人鬆平不昧,出雲松江藩主。最初學習一尾流,後來向伊佐幸琢學習石州流,加入自己獨特的茶風開創的分派。

  堀內流:創始人堀內浄佐,表千家的茶家,利休流茶道的分派。所用茶碗必須是俱攞缽,茶道風格更像是一種祭祀儀式,後因為二戰爭造成俱攞缽產量急劇減少所以此派消失

  鬆尾流:遷玄哉。京都德連歌師、茶人。屋號墨屋,是禁中御用的吳服商人。師從紹鷗學習茶道二十年。被稱為紹鷗的“一之弟子”,山下宗二評價其“茶湯天下一之下手”,從紹鷗處得到《珠光一紙目錄》,曾指導利休臺子之古法,後來千家稱該技法為“墨屋傳授”。所持名物有鬼桶信樂水指。其三代目宗二時,改姓鬆尾,稱鬆尾流茶道,玄哉被尊為鬆尾流的始祖。

  利休流:千利休師從紹鷗,集珠光流、紹鷗流之大成,於桃山時代建立。門徒遍佈天下,流派分支眾多。

  壺月遠州流:全日本26%的陰陽師習用的都是此派,因此派風格奇異多參雜祭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