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黃金桂茶的技巧

  黃金桂是以黃旦品種茶樹嫩梢製成的烏龍茶,因其湯色金黃色有奇香似桂花,故名黃金桂。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黃金桂茶的沖泡方式,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黃金桂茶的沖泡方式

  黃金桂的品質特徵是:條索緊細,色澤潤亮金黃,香氣帶桂花香,滋味醇細甘鮮;湯色金黃明亮;葉底中間黃綠,邊緣硃紅,柔軟明亮。

  黃旦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早芽種。樹姿半開展,分枝較密,節間較短;葉片較薄,葉面略卷,葉齒深而較銳,葉色黃綠具光澤,發芽率高;能開花,結實少。一年生長期8個月。適應性廣,抗病蟲能力較強,單產較高。適制烏龍茶,也適制紅、綠茶。制烏龍茶,香奇味佳,水色金黃,葉底黃亮,獨具一格。

  黃金桂,又名黃旦。現有烏龍茶品種中是發芽最早的一種,製成的烏龍茶,香氣高,所以在產區被稱為“清明茶”,“透天香”。黃旦製成的烏龍茶,香奇味佳,水色金黃,葉底黃亮,獨具一格,市場亦有仿冒鐵觀音進行銷售。

  黃金桂有“一早二奇”的美譽。早,是指萌芽早,採製早,上市早。奇是幹茶的外形“細、勻、黃”,茶葉條索細長勻稱,色澤黃綠光亮。內質有“未嘗清甘味,先聞透天香”的說法。[1]黃旦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早芽種。樹姿半開展,分枝較密,節間較短。葉片較薄,葉齒淺、葉脈浮現。葉張倒披針形,少量有稍倒卵形。***部分黃旦,葉略圓厚,色綠黃,條結實,香氣較前者低些,但滋味醇厚。***黃旦的適應性廣,抗病蟲能力較強,單產較高。除了適制烏龍茶,也適制紅、綠茶。

  黃金桂茶的種類介紹

  三峰黃金桂茶,屬半發酵烏龍茶類,產於廣東省興寧市名茶示範場。用早芽種八仙“又名大葉黃旦”茶樹品種鮮葉為原料製作而成。因其成茶花香顯現,味濃耐泡,上市早,滿足了消費者“嘗新”的心理需求,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故譽之為“黃金貴***桂***茶”。三峰黃金桂茶,內含物豐富,據分析水浸出物40.58%,茶多酚31.58%,氨基酸2782.91mg/100g,醚浸出物2.09%,兒茶素總量129.31mg/g。製作工藝分鮮葉、晒青、涼青、做青、殺青、機揉、機烘、手工足幹。成茶品質外形緊結勻淨,色澤青褐光潤,香氣幽雅,花香顯現,湯色金黃亮麗,滋味濃醇尚爽口,葉底黃綠明亮,紅邊顯。

  【黃金桂的辨別與選擇】

  其實上選擇黃金桂的話最主要的還是要看每個人的口味了,在現在的茶葉市場上黃金桂都被商家們稱作是“濃香型鐵觀音”商家們都不言明是黃金桂,到現在,我只看到在百度中一個叫做“茗人堂生態茶莊”的網路商家,標名:他們的濃香型鐵觀音就是黃金桂。我想只有我們自己喝到了的茶葉才是好茶葉。

  黃金桂茶的泡方法

  好茶好水好茶具:俗話說:“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葉,更需好水好茶具,才能將其神韻表現淋漓盡致。茶具可用蓋碗或紫砂壺,取幹茶7克左右,用100度的沸水沖泡。第一泡一般為洗茶,不飲用,加水後立即倒掉。而後幾泡時間隨個人口味而定,一般能沖泡7、8次以上;其中以2、3泡香氣最佳;鐵觀音適宜熱飲,冷後一般口感沒有熱的好喝,並可能會有一點點苦澀味。如在辦公室用玻璃杯等品飲鐵觀音時,請按個人口感放置適量茶葉,比正式功夫茶具泡出的口感、香氣相對會差一些。鐵觀音具有一定的減肥、消血脂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一、水最好是純淨水或礦泉水,茶具則“宜陶景瓷”宜興的陶器,景德鎮的瓷器為佳。

  二、壺型與茶葉投放量:根據喝茶人數選定壺型,根據茶壺的容量確定茶葉的投放量。若茶葉是緊結半球型烏龍,茶葉需佔到茶壺容積的1/3—1/4;若茶葉較鬆散,則需佔到壺的一半。

  三、水溫要求:由於烏龍茶黃金桂包含某些非常的芳香物質需要在高溫的條件下才能完全發揮出來,所以一定要用沸水來沖泡。

  四、開湯時間:閩南和臺灣的烏龍茶沖泡時浸泡的時間第一泡一般是45秒左右,再次沖泡是60秒左右,之後每次沖泡時間往後稍加數10秒即可。閩北和潮州的烏龍茶開湯時間則要快得多,第一泡15秒就可以了。

  五、沖泡次數:綠茶一般三次為最佳,烏龍茶則有“七泡有餘香”的說法,方法得當每壺可沖泡七次以上。

  黃金桂茶的注意事項

  黃金桂是一種極易與空氣中的水分發生作用的茶葉,如果儲存不當,極易發生變質。造成變質的因素有溫度、溼度、異味等。在貯藏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三個事項。

  一、流通的空氣

  流通的空氣中有較多的氧份,有利於茶葉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葉變化;要注意周圍環境不要有異味,否則茶葉是會變味的。

  二、恆定的溫度

  黃金桂放置的溫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溫度應以當地環境為主,不用刻意地人為創造溫度,正常的室內溫度就好了,最好是長年保持在攝氏20—30度之間,太高的溫度會使茶葉加速發酵變酸。相對來說,春、夏、秋三季黃金桂的變化會比冬天變化快,無論什麼時候,黃金桂不可被太陽照射,在陰涼處為好

  三、適度的溼度

  現在好的黃金桂都講究要“幹倉”存放,“幹倉”就是指在乾爽的環境中存放,忌溼。太乾燥的環境會令黃金桂的陳化變得緩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溼氣。在較為乾燥的環境裡,可以在存放茶葉的旁邊擺放一小杯水,令空氣中溼度稍微增大。

  但是太過潮溼的環境會導致黃金桂的快速變化,這種變化往往是“黴變”,令茶葉不可飲用。溼度應人為相應控制,年平均溼度不要高於75%,由於沿海一帶溫暖的海洋性氣侯,溼度在梅雨季節會高於75%,所以更應注意及時開窗通風,散發水份。

  黃金桂茶的歷史傳說

  在安溪黃棪的發源地有兩則生動的故事:

  一為:

  相傳清咸豐十年***1860年***安溪縣羅巖灶坑***今虎邱鎮美莊村***,有位青年名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一位名叫王淡的女子為妻。

  新婚後一個月,新娘子回到孃家,當地風俗稱為“對月”。“對月”後返回夫家時,孃家要有一件“帶青”禮物讓新娘子帶回栽種,以祝願她像青苗一樣“落地生根”,早日生兒育女,繁衍子孫。

  王淡臨走時,母親心想:女兒在孃家本是個心靈手巧的採茶女,嫁到夫家後無茶可採,“英雄無用武之地”,小日子也不好過,不如讓她帶回幾株茶苗種植。於是便到屋角選上兩株又綠又壯的茶苗,連土帶根挖起,細心包紮好,繫上紅絲線,讓女兒作為“帶青”禮物帶回灶坑。

  王淡回家後將茶苗種在屋子前面的埕角。夫妻兩人每日悉心照料,兩年後長得枝葉茂盛。奇怪的是,茶樹清明時節剛過就芽葉長成,比當地其他茶樹大約早一個季節。炒制時,房間裡飄蕩著陣陣清香。制好沖泡,茶水顏色淡黃,奇香撲鼻;***一品,奇香似“桂”,甘鮮醇厚,舌底生津,餘韻無窮。

  梓琴夫妻發現這茶奇特,就大量繁衍栽培,鄰居也爭相移植。並以這茶是王淡傳來的,因為茶湯金黃,閩南話“王”與“黃”,“淡”與“棪”語音相近,就把這些茶稱為“黃棪茶”。原樹於1967年樹齡已歷百餘年,高2米多,主幹直徑約9釐米,樹冠1.6米。惜因蓋房移植而枯死。

  二為:

  清咸豐年間***1850-1860***,安溪羅巖茶農魏珍,到福洋探親,回來路過北溪天邊嶺時,看到路邊石縫間長著兩株花開得引人注目的奇異茶樹。便折下枝條帶回家植於盆中,並壓條繁殖,精心培育後單獨採製,敬請鄰居品嚐。眾人見此茶未揭杯蓋已奇香撲鼻,遂盛讚為“透天香”。在眾口相商之後,即取茶水金黃清淡命名為“黃棪”,並流傳至今。在詔安也俗稱為“八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