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怎樣泡

  中國的茶類品種眾多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方法泡製,它們的方法和技術有哪些呢?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不同的茶怎樣泡製呢,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功夫茶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 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 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功夫茶的茶具

  ⑴ 紫砂壺:產於江蘇的宜興,它具有吸香性和透氣性,茶葉在裡面溶出的營養物質達95%以上,所以用得越久的紫砂壺泡製出的茶湯就越香,此壺專用於沖泡烏龍茶。

  ⑵ 聞香杯:主要用於聞茶湯的香氣。

  ⑶ 品茗杯:主要用於品茶湯的味道。

  ⑷ 茶荷:又稱茶撮,專用於盛茶、賞茶。

  ⑸ 茶道:由茶針、茶鬥、茶勺、茶匙、茶夾、等組成。

  a、 茶針用於疏通壺嘴;

  b、 茶鬥用於方便盛茶;

  c、 茶勺用於撥取茶葉;

  d、 茶匙用於更換殘茶;

  e、 茶夾用於取拿杯具;

  f、 茶夾用於剩放;

  g、 壺筆用於調節紫砂壺的內外溫度。

  ⑹ 茶床:用於操作功夫茶的表演過程。

  ⑺ 茶海:用於盛裝多餘的水。

  ⑻ 茶巾:用於吸乾杯或壺底的水滴。

  ⑼ 茶筒:用於盛裝幹茶。

  ⑽ 香爐:用於燒香。

  ⑾ 明爐組:專用於燒水。

  ⑿ 茶托;用於安放聞香杯和品茗杯。

  ⒀ 公道杯:用於調和茶湯的顏色、濃度及份量,隱含了中國茶道中公平待人的道理。

  ⒁ 茶漏:用於過漏茶渣。

  ⒂ 壺墊:專用於放紫砂壺。

  此外,泡製功夫茶,茶壺講究用宜興的紫砂茶壺;茶杯最好是景德鎮產小瓷杯;水須山泉,最差的也要井水,自來水是萬萬不入流的。用火也有名堂,最好是用橄欖核燒火,次為蔗渣,最次是炭火,蜂窩煤乃大忌。

  功夫茶十八道步驟

  ***一***鑑賞香茗:主泡師用茶則從茶倉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於賞茶盤中,助泡接過賞茶盤,讓客人鑑賞幹茶,並介紹所用茶的特點。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澆壺身,其目的在於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三***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拔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應是先細再粗後茶梗。

  ***四***懸壺高衝: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為止。

  ***五***春風拂面***刮頂淋眉***:少壺蓋颳去壺口的泡沫,蓋上壺蓋,衝去壺頂產泡沫。淋壺可衝淋壺蓋和壺身,但不可衝到氣孔上,否則水易衝入壺中。淋壺的目的一為清洗,二為使壺內外皆熱,以利於茶香的發揮。

  ***六***薰洗仙顏: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燙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歡舞。

  ***八***玉液回壺:用高衝法再次向壺內注滿沸水。

  ***九***遊山玩水:也稱運壺,執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淨壺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響茶之聖潔。

  ***十***關公巡城:迴圈斟茶,茶壺似巡城之關羽。此番目的是為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且低斟是為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十一***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餘斟於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戲稱韓信點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為序。

  ***十三***品香審韻:先聞香,後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要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茶湯的鮮醇甘爽,令人回味無窮。

  ***十四***高衝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複第八步動作。

  ***十五***若琛復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複第九、十、十一步動作。

  ***十七***再識醇韻:重複第十三步動作。

  ***十八***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鐵觀音等烏龍茶,內質好,香氣濃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美稱。因是表演,故只衝泡三次,希望能為來賓帶來美好的回味。

  煎茶

  煎茶這個詞原先是表示一個製作食用茶的一道工序,即用水煮採集的嫩茶葉。茶東渡日本以後,蒸汽殺青技術在中國基本被淘汰了。炒青技術在中國綠茶生產中得以大行其道。所以煎茶這個詞在中國也變得比較陌生起來。後來煎茶就逐漸被用來指代一個茶的品種了,即通過蒸汽殺青工藝耳制的的綠茶。今天我們所說的煎茶就是以蒸汽殺青製造而成的綠茶中的一種。 蒸青煎茶的工藝過程分貯青、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乾燥等工序。

  煎茶始是何時,起於何地,不能指實。但人們似乎可以從蘇氏兄弟的詩句中,找到蹤影。北宋蘇軾《試院煎茶》曰"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其第蘇轍有歌和之,詩云"年來病懶百不堪,未廢飲食芳甘。煎茶舊法出西蜀,水聲火候猶能諳"。兄弟倆一致認為煎茶出自西蜀。那麼,又出自何人之手呢?唐代趙璘在《因話錄》中說唐代的陸羽"始創煎茶法"。很可能陸氏在總結唐代,以及唐以前的沏茶之法,加以改進,這可以根據陸氏在《茶經》著述中找到依據。

  如今,中國的煎茶精髓主要保留在日本的茶道里,並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

  煎茶屬大葉型的日常用茶,內含維他命C,絕對是健康飲品之一,很受時下日本青平一族的追捧。

  宇治煎茶沖泡5人份量的茶可取4茶匙茶葉加1又3/4杯90度C熱的水,泡90秒時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