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養胃健脾粥的做法

  兒童的脾胃功能尚未完善,因此很容易出現脾胃問題,因此兒童也要注意健脾養胃,那麼兒童養胃健脾有什麼粥呢?下面將由小編告訴大家,僅供大家參考!

  13款

  1.小米香菇粥

  材料:小米50克,香菇50克,雞內金5克。

  做法:小米,淘洗乾淨;香菇,擇洗乾淨,切成小塊或碎末;雞內金,洗淨。鍋置火上,放入適量清水,下入小米、雞內金,用文火煮成粥,取其湯液,再與香菇同煮至熟爛,分次飲用。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積。本膳用小米,健脾胃;雞內金,能助消化;香菇,有健脾胃、助食作用。此粥大益胃氣,開胃助食,常食可防治小兒消化不良。

  2.五穀粥

  材料:糙米、黑豆、紅豆、黃豆、綠豆、青豆各30克,白糖。

  做法:將糙米、黑豆、紅豆、黃豆、綠豆、玉米等洗淨,用冷水浸泡2-3個小時;鍋中加水,放入以上原料,先用旺火燒沸,然後用小火煮45分鐘;待粥軟爛後,加糖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五穀粗糧中富含澱粉、膳食纖維以及B族維生素等,每天適當吃點粗糧,有助於增加寶寶體內的粗纖維。

  3.南瓜小米粥

  材料:南瓜250克,小米120克,紅棗8枚,冰糖少許。

  做法:南瓜切成小塊。小米洗淨備用。紅棗洗淨瀝乾水分。冰糖也可以不放。因為南瓜有甜味。鍋里加5碗水,蓋蓋兒大火燒開。下入除冰糖外的所有材料。再次開鍋後轉小火。小心撇去浮沫,煮至粥粘稠。煮了20分鐘後倒入冰糖。煮至糖融化即可關火。

  功效:小米暖胃,安神,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南瓜性溫,味甘。南瓜所含成分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

  4.山藥蓮子粥

  材料:山藥50克左右,蓮子20~30克。

  做法:每天取適量的新鮮山藥和蓮子給寶寶煲粥喝,蓮子和粥都要煮得夠爛,一起吃下去。對不到1歲的小兒,山藥和蓮子要儘量碾碎。乾的可磨成粉,再用米湯調成糊糊來餵養。

  功效:此粥可溫胃健脾,最適合脾陽不足的小兒。

  5.土豆粥

  材料:土豆100克,大米100克。

  做法:土豆去皮,清洗乾淨,切成小塊,和大米共煮成粥。

  功效:土豆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中、益氣調中的功效,此粥適用於胃燥、胃痛、便祕等。

  6.紅豆粥

  材料:大米50克,紅小豆15克,紅糖適量,糖桂花少許。

  做法:將紅小豆與大米,分別淘洗乾淨。紅小豆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燒開並煮至爛熟,再加入大米一起煮。用大火燒沸後,轉用小火,煮至黏稠為止。在粥內加入適量紅糖,燒開盛入碗內,撒上少許糖桂花即可。

  功效:和胃滋陰,養血補血。此粥色澤紅潤,香甜爽口,誘人食慾,極受幼兒歡迎。紅小豆,含豐富的蛋白質、賴氨酸。賴氨酸是人體八種必需氨基酸之一,對幼兒大腦發育有重要作用。

  7.小米山藥粥

  材料:鮮山藥,小米,白糖。

  做法:將山藥洗淨搗碎,與小米同煮為粥,然後加白糖適量,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止瀉,消食導滯。同時也適用於兒童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8.大骨湯紅棗粥

  材料:大骨,紅棗,大米,蔥、薑片,精鹽,醋,深綠色青菜。

  做法:將大骨洗淨,放沸水中焯幾分鐘,去掉血水及油膩。紅棗洗淨去核、蔥切段,薑切片。鍋中放入清水,將大骨、紅棗、蔥段、薑片一起放入鍋中大火煮開。撇去湯中浮沫,倒入幾滴醋,小火煲2-3個小時。湯煲好後,放少量鹽調味。青菜切成碎末備用。大米洗淨,用煲好的湯煮粥。粥好後,放入青菜,再煮10分鐘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和中,適合五個月以上的寶寶日常食用。

  9.茯苓蓮豆粥

  材料:白茯苓10克,陳皮10克,甘草5克,蓮子20克,扁豆30克,粳米30克。

  做法:先將白茯苓和陳皮、甘草熬水,去渣後再加入泡發好的蓮子、扁豆,和粳米一起熬粥,以蓮子和扁豆軟爛為度。可另加白糖調味。

  功效:健脾益胃、行氣利水。這款粥對平時食慾較差、消化不良、身體較瘦的寶貝有幫助。

  10.栗子粥

  材料:大米粥1小碗、栗子3個。鹽少許。

  做法:將栗子剝去皮後切碎。鍋置火上,加入水,放入栗子煮熟後,再與大米粥混合同煮至熟,加入少許鹽,使其具有淡淡的鹹味即可。栗子一定要剝淨內外皮,煮爛。

  功效:栗子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素。秋天盛產栗子,適量地吃一些,對身體很有好處。栗子雖營養豐富,但吃過多容易腹脹,要適可而止。

  11.小米粥

  材料:小米半碗,水適量。

  做法:小米用清水浸泡15分鐘,淘洗乾淨,加入涼水,大火燒開,小火煮十五分鐘,關火即可。

  功效:進食後可以在孩子的胃黏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膜,養胃效果十分出色。

  12.蛋黃南瓜小米粥

  材料:熟蛋黃,南瓜泥,小米粥。

  做法:小奶鍋煮上小米粥。再煮熟一個雞蛋。粥快煮好時,將南瓜洗淨,去皮切小塊,隔水蒸熟後壓成泥,再取一顆蛋黃碾碎。將蛋黃碎,南瓜泥,倒入小米粥中拌勻即可。

  功效:南瓜和小米都有增補益脾胃的功能。中醫認為小米能“和胃溫中”,是養胃佳品。

  13.枸杞山藥湯

  材料:土雞腿1只,山藥200公克,枸杞1大匙,鹽1/4匙,雞精粉1/4茶匙,料理米酒1大匙,水600毫升。

  做法:雞腿剁塊,山藥切塊,分別以滾水汆燙過後撈起洗淨。上述材料全部放入燉鍋中,加入枸杞、料理米酒、水混合均勻放入電鍋中蒸約40分鐘。

  功效:山藥有健脾益氣、養陰之功。用於小兒脾虛氣弱、食少便溏或洩瀉等。

  兒童養胃健脾的10種食物

  1、牛奶

  味甘、性平,歸肺、胃經。

  作用:補肺胃,生津液,潤大腸。宜於陰虛胃痛,津虧便祕;近代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習慣性便祕。腹瀉、脾虛證、溼證者忌食。

  2、粥類

  粥類容易消化,尤其八寶粥,裡面含有花生、杏仁、白糖等,熱量更高更豐富,對胃有好處。而新鮮的花生富含蛋白質、脂肪,能有效地保護胃。確定適合養胃的早餐食物,原則有三:易消化,防刺激,多營養。如:雞蛋羹、雞蛋湯、煮雞蛋、大豆、豆製品、蔬菜、水果等。

  推薦閱讀:健康生活策劃——胃要歇菜的八大徵兆

  3、湯水

  比較養胃的東西首選不是粥,而是湯,湯還不能是肉湯。肉湯也含酸多,菜湯較好,什麼菠菜、粉絲、雞蛋能上的都上。再加點雞精調味。

  4、主食

  最養胃的,是麵條。米中含酸多,所以少吃米飯。如果熬粥,少放點蘇打進去,對胃有好處。另外就是餅乾。

  5、蘋果

  味甘、性涼。

  作用:健脾補氣益胃,生津潤燥。宜於脾虛食少,胃陰虧虛,陰虛胃痛。

  6、包心菜

  有健脾養胃、緩急止痛、解毒消腫、清熱利水的作用,可用於內熱引起的胸悶、口渴、咽痛、小便不通、耳目不聰、睡眠不佳、關節不利和腹腔隱痛等症。其含有的維生素C等成分具有止痛及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捲心菜與薏米、陳皮、蜂蜜同煨可用於治療胃脘脹痛、上腹脹滿及胃、十二指腸潰瘍,與赤小豆、冬瓜、冰糖煨熟可消腫利水。大便溏瀉及脾胃虛弱者不宜多吃。捲心菜富含防衰老的抗氧化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增進身體健康的功效。鉀對防治高血壓很有益處。維生素K有助於防止血液凝固,增強骨質。維生素U具有保護黏膜細胞的作用,據說對胃火及胃潰瘍的預防與治療有較好的效果。

  7、菠菜

  味甘性涼,能潤燥養肝,益腸胃,通便祕。《食療本草》載:“利五臟,通腸胃,解酒毒。”菠菜可促進胃和胰腺分泌,增食慾,助消化;豐富的纖維素還能幫助腸道蠕動,有利排便。不過,菠菜草酸含量高,妨礙鈣質吸收,應避免與豆腐、紫菜等高鈣食物同吃,或在烹煮前輕汆,除去草酸。

  8、紅薯

  性平,味甘,補脾益氣。《綱目拾遺》記:“補中,暖胃,肥五臟。”天寒食用,正氣養胃,化食去積,兼可清腸減肥。很多人認為吃完紅薯放屁多,其實是胃腸蠕動所致。糖尿病患者食用。

  9、南瓜

  《本草綱目》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消炎殺菌、止痛。其所含的豐富果膠,可“吸附”細菌和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鉛等,起到排毒作用。同時,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減少潰瘍。可用南瓜煮粥或湯,滋養腸胃。

  10、胡蘿蔔

  性味甘平,中國醫學認為它“下氣補中,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有健食之效”。豐富的胡蘿蔔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能明目養神,增強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胡蘿蔔素屬脂溶性,和肉一起燉最合適,味道也更好。

  提示:中藥健脾養胃可服用人蔘健脾、參苓白朮、四君子、香砂養胃。

  兒童養胃健脾的5種方法

  1、揉腹促消化法

  現代醫學認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腸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及淋巴系統功能,使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活躍,從而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洩,防止和消除便祕,便祕也會使腸胃不好。這對老年人尤其需要。

  方法是選擇夜間入睡前和起床前進行,排空小便,洗淨雙手,取仰臥位,雙膝微曲,全身放鬆,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方向按揉50次。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

  2、調節飲食法

  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要注意忌嘴,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色拉等涼性食物。要做到少吃多餐、定時定量,使胃中經常有食物中和胃酸,防止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

  3、酵素養胃法

  研究表明,酵素能加快生化反應的速度,緩解消化壓力、中和胃酸,體內各個器官的運作、細胞的新陳代謝離不開酵素,而且分解進入體內的任何物質也需要酵素的活動才能完成。如果酵素含量不夠,活性不夠,食物消化不完全,產生中間代謝產物,形成大量體內黴素。口服酵素成為當今最流行的美容養生方式。

  養生專家特地向您推薦來自臺灣的德麗斯康酵素原液,德麗斯康酵素能有效緩解消化壓力,加快腸、胃消化液與食物之間的消化,使身體代謝旺盛,還能直接中和胃酸,減緩胃酸侵蝕胃壁,另外德麗斯康酵素裡特別新增的諾麗果成分,能有效抗菌消炎,針對潰瘍部分,也能很好的消炎止痛,使之恢復健康。

  4、運動促消化法

  飽餐後不能劇烈運動,劇烈運動會使腸胃停止活動,雖然腸胃得到了休息,但是大量食物沒有及時消化,會造成消化不良。從長期來看,運動又是對腸胃有好處的,那些經常肚脹的人往往就是長期不運動的人,如果你有便祕的問題,運動是最有效的,一天運動兩個小時以上,強度能夠保證的情況下,一週之內便祕可以解決***注意多喝水***。

  最好的辦法便是飯後不要立即休息,可以適當站立或者走動,特別是晚飯後,外出散步放鬆,對促進消化很有利,這也就是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的由來了。

  5、日常吃藥方法

  若是突然間胃不舒服,或者飲酒過度導致的胃痛,可適當吃些胃藥。但要注意吃一些非治療胃病的藥的時候要飯後吃,飯後胃部已經有了食物,相當於胃壁出現一層保護膜,可以防止藥物的對胃壁的刺激。同樣的道理,在喝酒之前你要吃一些肥肉或者喝一點牛奶,都可以很好的保護你的腸胃不熟酒精的刺激,不過飲酒要適量,特別是先前就有胃病史的。

  寶寶健脾養胃小妙招

  1.每天清晨起床後,給寶寶飲用120ml的白開水,如果寶寶拒絕白水可加少量的蜂蜜或者葡萄糖,略帶甜味即可。***PS:蜂蜜水必須兩歲以上的孩子才可飲用,不然弄巧成拙,反而影響寶寶脾胃***

  2.拒絕任何碳酸飲料和新增劑的飲品,如果小孩哭鬧要喝飲料,你一定要指導他選擇健康一點的飲料,比如酸奶等。***PS:如果小孩不情願,硬要喝碳酸飲料,你就施加壓力“不喝酸奶那我只買自己的了,你就吞口水吧!”***

  3.寶寶的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少鹽清淡,零味精。在零食的選擇上,也要避開高鹽味精重。高鹽和味精都會造成寶寶腸胃功能紊亂,從而影響健康。

  4.丘陵地區一般有一種野生的草藥,四川俗稱“小當歸”,主要功能是健脾養胃,小孩子拉肚子服用這種草藥可以立即止瀉消脹,是一種極好的植物。學名不詳,歡迎大家指教。

  5.寶寶吃飯不宜過多,七、八分飽為宜。飯後三十分鐘,寶寶可以適當運動,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