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對孩子的煩惱、苦悶和焦慮,做家長的要學會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1***培養孩子正確思考問題的方法

  培養孩子正確思考問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正確的認識自我。要讓孩子從小明白自卑自憐、自暴自棄、自傲自負都是不可取的;作為一個人,就要做到自信自強、自尊自愛,家長要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來培養他,教育他,要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優劣。不要讓孩子隨意說出“我不行”,也不盲目誇口“我什麼都行”。

  ***2***加強情感教育,營造健全的感情生活,是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之一。

  孩子感情冷漠,對人對事好像一切都無所謂,讓家長寒心,導致這種情況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家長對孩子太好了,為他想得太多了,為他安排的太細緻了,使他在這種優厚的環境中對一切都麻木了。所以平時要多讓孩子瞭解一些家長的疾苦、教師的疾苦,多講祖國的重託,人民的希望。孩子有了遠大的理想,才能更多的熱愛生活和學習,才不會沉溺於身邊的小事和低階情趣。另外,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對不適宜的感情適當控制,平和的對人對事。如果遇到孩子無法控制的情況,要幫助孩子學會對感情的合理宣洩,讓他把話說完或者是讓他哭,不要憋在心裡。

  ***3***適應環境,與人為善,保持心理寬容

  能否面對現實,很好的適應環境,這是培養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維持心理平衡的非常重要方面。要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主動與人交往,不可脫離集體把自己封閉起來,否則會使個人主義膨脹,嫉妒心理增強,自負或自卑。另外,要讓孩子學會容忍別人的短處和過失,正確處理人際交往當中的衝突使別人樂於和他交往,學會寬容、尊敬和信任他人,少些畏懼、仇恨和憎惡。再有,交給孩子在風氣不正的環境中要有自己做人的原則,應該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的精神,但也要學會聽取善意報告,不自以為是,我行我素,與現實格格不入。

  ***4***正視挫折、學會休閒

  心理健康的明顯標誌就是能否忍受挫折和打擊,保持心理平衡。要讓孩子認識到,人生就是艱苦的奮鬥過程,對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可以多講一些自己面對挫折的心理感受。要為孩子提供適當的挫折情境以鍛鍊孩子的耐挫意識。當然我們不是說要讓孩子總處在緊張狀態當中做不必要的犧牲,要同輕鬆、和諧、愉快的學習生活環境結合起來,學會休閒,使孩子學習有學習樣,休息有休息樣,生活豐富多彩。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最終還是要讓孩子自己學會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

  孩子心理健康的五個小提示

  1. 充分的撫愛——充分的撫愛包含體貼、關心、愛護、依賴等,它能帶給孩子滿足與溫暖,使孩子體會到生活充滿幸福與光明,從而心情愉快、積極向上,並且會深切真摯地去愛別人。愛是促使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動力,正確的愛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精神支柱。溺愛的結果只會造成孩子驕橫成性、散漫無羈、對父母及其他人漠不關心。

  2. 充實的生活——孩子生活的內容應該是豐富的,有恰如其分的學習、勞動,有適當的遊戲、娛樂。只在吃穿上給予滿足,並且因望子成才心切,過多地安排學習,都會影響孩子人格的健全發展。

  3. 平穩和諧的家庭環境——家庭成員應全力為孩子創設平穩和諧的環境,平和的環境對孩子的心理衝擊比較小,孩子容易適應,而不致於產生不健康心理。生活變動大會引發孩子較高心理髮病率。家庭成員切勿在孩子面前指責,爭吵。

  4. 藝術的陶冶——藝術的陶冶促使孩子的人格獲得健全、和諧的發展。美術的具體形象性是最受孩子喜愛的,用以陶冶孩子情操、發展孩子智慧有顯著的效果。文學也是孩子十分喜愛的藝術形式,它那引人入勝的內容、優美動聽的語言,不僅使孩子增長知識、明辨是非、發展語言,還能培養他們對文學的興趣。經常和孩子一起閱讀,是促使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5. 健康的軀體——健康的軀體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礎。軀體的健康同先天的條件有關,更需要後天的營養、保護和鍛鍊。要使孩子的人格獲得健全的發展,就必須同時使孩子有健康的身體。

  如果父母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充分的撫愛,為孩子提供充實的生活,創設平穩的家庭環境,注重營養搭配,適當的體育鍛煉,有條件的話給孩子一些必要的藝術薰陶,相信孩子的心理一定會健康發展,一定會具備良好的適應社會的能力。